慧東法師:中國佛教在西方

編者按:2018年10月28日至30日,以“交流互鑑、中道圓融”為主題的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將於福建省莆田市舉辦。美國洛杉磯佛光山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向論壇提交論文《佛教在西方的發展現狀 面臨的挑戰與出路》。慧東法師在論文中闡述了西方的佛教現狀、西方的佛教徒、中國佛教在西方、西方人和現代人具有大乘佛教性格、“人間佛教”是佛教在當今社會中發展的出路等五個論點,系統論述了佛教在西方社會的真實生存狀態,論據詳細,邏輯清晰,觀點鮮明。鳳凰網佛教選編慧東法師論文中的一個觀點,以饗讀者。

慧東法師:中國佛教在西方

當代的中國佛教中,法會唱誦是主要的弘法形式之一。在美加等英語國家的西方人對於中國佛教中的儀軌和唱誦是比較難以理解和接受的。

究其原因,一方面,傳統的唱誦與西方現代的音樂形式和旋律相去甚遠,難以在他們心中產生共鳴;另一方面,一些西方人認為中國佛教中的法會唱誦和儀軌都是產生於中國的東西,並非“正宗”的佛教,甚至認為是“迷信”的,因而在心理上產生排斥。

他們並不知道,中國的祖師把佛法的道理結合到中國傳統的宗教形式,更適合中國人對於佛教的接受。

但在南美洲的西班牙語系國家如阿根廷、巴拉圭、智力等國和講葡萄牙語的巴西,當地人喜愛中國佛教唱誦的人非常多。這是因為他們內心並不輕易地產生主觀的排斥,因此在耳濡目染之下,反而會接受。

中國佛教中的另一種修持法---唸佛,同樣對南美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在美加的英文人士中,修習淨土法門或禪淨共修並不普遍。

南美洲人性格淳樸,信仰力強,對於淨土法門容易契入。但美加的英文人士,大多重於理解、思維,並且在西方學術界的影響之下,不大接受淨土法門。

與淨土相關的禪淨法門,是把唸佛與禪宗的心法相結合,對於喜愛禪宗的西方人有吸引力。

禪宗思想曾經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西方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力。這主要得益於日本人鈴木大拙等禪宗人士對於禪宗的推動。 但是隨著20世紀末禪修熱潮的興起,西方人對禪宗的喜愛逐漸退潮。

目前,在傳到西方的佛教傳統中,南傳佛教是西方人接受度比較高的形式。南傳佛教以禪修為主的修行方式,和原始佛教中佛陀直截的教法是西方人比較容易理解的。

藏傳佛教在西方的弘法也同樣以禪修為主。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也都有各自的儀軌形式,但限於早期到西方弘法的出家人的語言障礙,禪修成為最簡單合理的選擇。現在的中國寺院在海外,同樣都會教西方人禪修。

雖然同樣教禪修,但在做法上漢傳佛教與南傳佛教的方法又有很大的不同。

南傳佛教更加註重在個人的修持法上,而對於禪修期間規矩的要求不是很嚴格。 他們通常白天給學員自由修行,只是每天有一次共修和法師說法的時間。

但在漢傳佛教的禪堂中,除了禪法外,對於禪堂的規矩,乃至於過堂吃飯,寮房的規矩都要禪修人一絲不苟地遵守。

對於生性散漫的多數西方人來說,他們更喜歡南傳自由的禪風。但他們一旦體驗到中國佛教中各種規矩背後對於內心訓練好處以後,他們還是很能接受的。

除了修持方式外,道場的莊嚴十分重要。佛光山在海外各大洲都建有宏偉莊嚴的道場,如美國洛杉磯的西來寺、休士頓的中美寺,巴西的如來寺、澳洲的南天寺、歐洲的法華禪寺、南非的南華寺等。

宏偉的建築不僅令海外華人產生出一種親切感,對於西方的佛教信徒來說,同樣是一種攝受。 莊嚴肅穆的道場、寧靜的禪堂,可以說是一種無形的說法。 中國佛教寺院的外觀是配合中國叢林制度的條件之一。

中國佛教中傳統的叢林制度、嚴格的戒律要求對於佛教在海外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有不少南傳和藏傳的出家人在戒律上的缺失,使剛剛在西方興起的佛教遭受了連串的打擊。(James Coleman: The New Buddhism:

The Western Transformation of an Ancient Tradition)

很多美國人放棄佛教或轉為自修,都與此有關。這也是因為,早期的南傳和藏傳的出家眾到西方多為個人行為。到了西方國家後,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內心被慾望所驅使而犯錯。

中國佛教中叢林制度的管理是避免這類現象的很好的機制。很多西方佛教徒對於佛光山完整的戒律和管理制度,開始時覺得受到過多的約束,但逐漸會體會到它的優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