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共存的印度

印度是個多宗教國家,佛教、印度教和耆(qi )那教這三個宗教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相當於中國傳統中儒、道、釋的三足鼎立。三個教派都信奉“業報”與“輪迴”,而修行方式不同,對生命的終極要義與極樂的理解各有千秋。

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共存的印度

“貧僧自東土大唐來,前往西天拜佛求經。”《西遊記》裡唐僧的這句口頭禪,成全了我們對於古印度最原初的想象。確實,欲瞭解印度文化,“宗教”是一扇最好的窗戶,莊嚴的神廟,靈動的雕像,豐富的浮雕——這些既寄託了向上昇華的信仰,亦是藝術在印度風土上的繁花茂葉。

印度是個多宗教國家,佛教、印度教和耆(qi )那教這三個宗教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相當於中國傳統中儒、道、釋的三足鼎立。三個教派都信奉“業報”與“輪迴”,而修行方式不同,對生命的終極要義與極樂的理解各有千秋。

佛教是最先在印度開枝散葉的,但12世紀以後逐漸式微,現在印度國內,佛教只流傳於靠近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區。現在最強勢的教派是後來者居上的印度教,在毗溼奴、吉祥天、伽膩什、溼婆等印度教的諸神中,溼婆是個Logo式的存在。他是印度教主神之一,被視為最終毀滅宇宙的無上之主。而耆那教在中國是個陌生的概念,事實上,聖雄甘地就是這一教派的信徒。所謂“耆那”,是指完成修行的人,他們信奉絕對的、徹底的無私,放棄一切身外之物,包括衣衫,所以一目瞭然的,耆那不穿袈裟,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此外,耆那教多立像。這正是耆那教和佛教最大的分歧處,前者認為,菩提樹下打坐冥想是偷懶的行為,真正的修行是站立著完成的。

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共存的印度

巴胡巴利雕像

旅行者愛印度,就是因為它奇葩。等到了邁索爾,到了溼裡瓦納哥拉貝拉村的山腳下,到了巴胡巴利的雕像面前,這種感覺達到了頂點。

大約在1000年前,邁索爾一帶地區的王子們爭奪王位,大兒子巴胡巴利在勝利後,卻突然意識到一切不及兄弟情誼骨肉情深,於是他去國離朝隱居山林,以站立的姿勢進入冥想。他站立太久,以至藤蔓爬上雙腿,鳥雀在他身上安巢,螞蟻在腳上安家。他在和自然融為一體時體會到無我之境,獲得解脫。這尊巴胡巴利像,讓人領略耆那教造像藝術中的慈悲面相與肉身之美。

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共存的印度

據說,巴胡巴利雕像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石材雕成的人像,高17.5米。因為他是耆那教的聖徒,所以,這裡也是耆那教最為神聖的地方之一。每隔12年,數以百萬計的耆那教徒會雲集這裡,參加盛大的洗禮聖典,屆時,數以噸記的牛奶、酸奶、萬壽菊、茉莉花、金幣、寶石,會從雕像的頭頂潑下,為神像洗禮。下一次洗禮,將在2018年,我是不會錯過這個盛況的。

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共存的印度

埃洛拉石窟

數千工匠累計數代,歷150年之功,從8世紀到,將半個足球場大小五層樓高的石山,硬生生地從上向下砍出一座寺廟,這就是埃洛拉石窟。工程的石方總量超過240萬噸,如果用大卡車運送的話,需要跑3萬趟。置身其中,撫摸著堅硬但又雕刻精細絕倫的神像,凝視眼前高聳的石壁,一點一點地讓自己相信看到的一切,我感嘆的眼淚都快流下來了。偉大的建築也算看過幾個了,比如金字塔、吳哥窟、長城、泰姬陵等,但在任何一個建築前,我都沒這麼激動過。偉大,都不足以來形容它。

整個工程歷時150年,眼前這座寺廟,80%的參與者,都看不到它最後竣工的樣子,用我們的眼光來看,或許會替他們感到遺憾,但是如果對印度文化,對印度教有一些瞭解的話,就會明瞭這種遺憾是多麼的多餘和自作多情。人家印度人的字典裡,從s來就沒有“著急”這倆字兒。這世界是神的,這時間是神的,我幹這活兒,也是神的,能否看到結果,重要麼?

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共存的印度

不管怎麼樣,埃洛拉石窟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寺廟石雕建築的典範,它由14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均雕刻在離奧諾基巴德30公里的玄武岩山壁上,它們既顯示出了精美的寺廟外觀又表現出精巧的寺廟內部結構,不愧為最好的寺廟石雕傑作。從方位上看,石窟既不屬於北印度,也不屬於南印度,所以往往不能夠列入很多人的第一次印度旅程。我個人第一次旅行裡,也根本沒有考慮到它,但我敢保證,一旦親眼目睹這些建築奇蹟,你就會把它列為印度之旅的最難忘經歷之一。

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共存的印度

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

公元11世紀初,南印度朱羅王國首都坦賈武爾建成供奉溼婆神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耗時7年。據神廟石碑上的銘文記載。公元11世紀初期,坦賈武爾有數百名祭司和神廟中的舞者、鼓手、吹笛人、灑水人、點燈人、洗衣人等,總數超過600人。這些人每天在神廟裡工作半天,其餘時間去國王賞賜的農田幹活。他們和寺廟間的契約刻在石頭上,上面寫明,使用耕地的代價是參與神廟建造,並且要在舉行儀式時來裝飾豪華的神車。

由花崗石和磚塊建造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是同期朱羅王朝在南印度及東南亞各地建造的寺院的典範,它的造型是正統的南方型建築。它也是眾多旅行者來古都坦賈武爾的重要原因。

站在神廟的門口,我找了半天售票處竟然沒有,當時真有點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當我終於確認免費進入的時候,我相當迷惑,繼而有些憤怒了。搞什麼?這可是世界遺產,1000多年的宗教建築,印度建築王冠上一顆閃亮的明珠。竟然敞開大門不收門票,讓當初參與申遺的工作人員情何以堪啊。參觀神廟的最好時間是一早一晚,在溫暖光線下,紅砂岩的色彩會更飽和,人也少一些。

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共存的印度

米納克希神廟

一天,從廟的聖火裡出來一個女嬰,長了仨胸。天神對國王說,“那是你女兒。”國王說:“不是吧,咱家沒這基因啊。” 天神說,“放心吧,等她長大碰到她的男神“都教授”,多的那個胸自然會消失。國王聽了很嗨皮。仨胸少女,或許是因為多長一個胸的關係吧,胸肌發達,長大後力大無比且勇武好鬥,征服了七海並打敗了溼婆的軍隊,正準備跟溼婆對決。但是當她第一眼看見溼婆的時候,胸就沒了一個。“暴力少女”一下就嬌羞了:“哎喲,我的都教授來了!” 這個少女,當然是溼婆神妃帕爾瓦蒂的另一個化身。在印度文化中,溼婆雖有N個老婆,但每一個都是帕爾瓦蒂的化身,從這一點上,既滿足了男人妻妾成群的風流想法,又維持了社會倫理的基本標準,所以,要不怎麼說印度人聰明呢。後人為了紀念仨胸少女,就在馬杜賴建了這個米納克希神廟。

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共存的印度

米納克希神廟是整個印度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印度教神廟,不是之一。如果去南印度旅行,沒有人可以繞過它。進神廟時除了手機之外,不允許帶任何拍攝設備(包括卡片機)進入,即使帶手機,也要上繳100盧比的拍照費。除此,電池,充電寶,一概不給進入,因為電池有爆炸的屬性。總之吧,想拍照,拿錢來,想正了八經的拍照,沒門兒!所以,在安檢的時候,我一直是一副很鬱悶的面孔,安檢的警察也看出來了,特意比劃了一個微笑的手勢給我,我禮貌的回了一下,但實在笑不出。不能把我親眼看到的神聖藝術定格,不能把那種震撼與大家一起分享,實在是太遺憾了。

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共存的印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