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典中的青年佛子

佛教是一個非常重視青年的宗教,諸佛菩薩的聖像大多是青年的樣子,面容清淨純潔,內心充滿智慧、熱誠、精進、勇猛、仁慈和善良,是學佛青年“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楷模。佛教經典中記錄了很多學佛青年的故事。

善財童子

佛教經典中的青年佛子

善財童子是福城長者的兒子,長得健康、活潑、真誠、聰明。出生的那一天,家中珍寶財富源源不斷而來,所以取名為“善財”。

他受文殊菩薩的指導,虛心向各個領域的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折伏我慢,遠離惡友的交往,聚集修行的善緣。善財童子最終成就了圓滿的佛果。

耶舍尊者

佛教經典中的青年佛子

耶舍尊者原是波羅奈國一位長者的兒子,他的家庭富足,一切物質都不缺少,財富事業都可隨心所欲。但是,他為了追求更高的品德、智慧和精神境界,加入了佛陀的僧團,成為第六位出家的比丘,也是第七位證得阿羅漢果的比丘。

羅睺羅尊者

佛教經典中的青年佛子

羅睺羅是悉達多太子未出家前,與耶輸陀羅所生的獨生子。羅睺羅十多歲時,即跟隨佛陀出家修道,並禮拜舍利弗尊者為師。由於羅睺羅的忍辱、受教、精勤修道,在很短的時間內即證得聖果,成為佛陀十大弟子中唯一的青少年聖者。


佛教經典中的青年佛子

佛教經典中的青年佛子

此外,德生童子、月光童子、金色童子、月上童女、慈行童女、有德童女、小龍女等,都是佛教中十分有為的青少年。

眾生本具清淨智慧德相,在佛教裡,少年女性的智慧也可以和大德菩薩平等,無有尊卑高下,不可以因男女相分別道德高低,也不可用年齡大小衡量智慧的有無。


佛教經典中的青年佛子

佛教青年的使命和擔當


佛教經典中的青年佛子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青年時代就出家修道,佛陀的弟子也有許多是青年時代就學道的。

在近代中國佛教史上,也有許多青年曾為佛教事業的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五四運動以後,以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為起點,圓瑛法師以及諦閒、印光、虛雲、倓虛、巨贊等法師相繼以自己的呼聲和行動對中國佛教的時代發展作出貢獻。同時,一批高僧大德以其卓越水平、脫俗風範、嚴謹修持、護法熱忱、淵博學識,在佛教界廣大信徒和社會各界人士心目中樹立了崇高的形象。

廣大佛教弟子在大德們的愛國情懷和膽識的感召下,積極投入於抗日救亡運動,將自身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

那麼,作為當代的青年佛教徒,又該如何學習佛法、愛國愛教、報效祖國呢?許多高僧大德曾對這個問題進行過開示。微信今天節選弘一法師的開示,希望能給正在學佛的青年人一些啟示。

弘一法師的開示


佛教經典中的青年佛子

弘一法師在《給青年佛教徒的四點建議》中說:青年佛徒應該注意的四項:一是惜福,二是習勞,三是持戒,四是自尊

佛教經典中的青年佛子

一、惜福

“惜”是愛惜,“福”是福氣。就是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切不可把它浪費。

要曉得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餘的可以留到以後享受;或者能發大心,願以我的福氣,佈施一切眾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二、習勞

“習”是練習,“勞”是勞動。請看看自己的身體,上有兩手,下有兩腳,這原為勞動而生的。若不將他運用習勞,不但有負兩手兩腳,就是對於身體也一定有害無益的。

換句話說:若常常勞動,身體必定健康,而且我們要曉得:勞動原是人類本分上的事,不惟我們尋常出家人要練習勞動,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勞動才行。

盼望諸位,也當以佛為模範,凡事自己動手去做,不可依賴別人。

三、持戒

戒中最重要的,不用說是殺、盜、淫、妄,此外還有飲酒、食肉,也易惹人譏嫌。至於吃煙,在律中雖無明文,但在我國習慣上,也很容易受人譏嫌的,總以不吃為是。

四、自尊

“尊”是尊重,“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怎樣尊重自己呢?就是自己時時想著:我當作一個偉大的人,做一個了不起的人。

自尊與貢高不同;貢高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胡亂行為;自尊是自己增進自己的德業,其中並沒有一絲一毫看不起人的意思的。應當知道:年紀雖然小,志氣卻不可不高啊!

佛教經典中的青年佛子

中國佛教發展的主旋律,始終是愛國與愛教的圓融、入世與出世的結合。一百多年來,中國佛教的命運是與中華民族的命運休慼與共的。

時代的重任已經落在青年佛子的肩上。為了廣度眾生,為了續佛慧命,我們應該先從充實自身,改變氣質做起,發慈悲心,立堅固願。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佛教徒,要更深刻、更全面地認識佛教與祖國榮辱與共的關係,堅持走佛教中國化的道路,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征程中,譜寫無愧於前輩、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壯麗篇章。


佛教經典中的青年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