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太陽能深耕度電成本降低

核心提示:過去幾年,在國內龍頭光伏企業的不斷努力下,新技術產品得以突破和應用,光伏發電逐漸走向降本增效發展的高速路。

晶澳太陽能深耕度電成本降低

黃河水電共和晨陽110MW光伏電站PERC雙面雙玻組件月度發電量對比圖

晶澳太陽能深耕度電成本降低

黃河水電共和晨陽光伏電站雙面雙玻組件正反面輻照度圖

晶澳太陽能深耕度電成本降低

黃河水電共和晨陽光伏電站PERC雙面與常規單晶逆變器瞬時功率對比圖

日前,晶澳太陽能宣佈,其德國合作伙伴開發建設的非洲納米比亞6.5MW太陽能電站全部採用晶澳半片電池組件。該電站是納米比亞首個半片電池組件項目,同時也是晶澳半片電池組件在海外大型地面電站的首次應用。

而就在一個月前,半片電池組件也同樣得到了國內的高度認可。晶澳成功中標技術領跑者江西上饒餘干縣250MW項目,全部採用PERC半片電池組件。

“5·31”新政餘波未平,“6·30”大限悄然逝去。在中國光伏行業遭此震盪的過程中,有怨聲載道,卻也有捷報頻傳。“光伏行業說複雜也複雜,政策變動頻繁,市場變化像坐過山車。但說簡單也簡單,核心工作只有一個,就是降低度電成本。” 晶澳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光伏企業為此“核心工作”做出的努力卻從未停歇,相關的技術優化也不斷升級。ITRPV市場分析顯示,半片電池組件的市場佔比將從2018年的約5%逐步擴大到2028年的40%左右,平均年遞增率約10%,將成為促進度電成本降低的重要產品之一。基於這樣的判斷,國內龍頭企業也將目光聚集於此。

作為一直專注於研發和生產高效光伏產品的全球領先企業,晶澳在本次技術領跑者中勝出的半片電池組件採用電池切半技術,通過優化半片電池互聯技術,降低電阻損耗,同時增加電池間隙促進電流提升,使得組件功率得到提升,有效降低單瓦系統成本。組件具備更優的溫度係數,更小遮擋損失等特性,可以有效降低高功率組件的熱斑風險,在系統應用中表現出更優的發電性能及可靠性,以實現度電成本的下降。

不僅僅是半片技術,被業界公認為降低光伏發電度電成本最成熟有效的技術方案的雙面雙玻組件也備受國內外市場的青睞。

2018年4月,國際權威檢測機構TüV萊茵通過對全球首個大規模應用PERC雙面雙玻組件的黃河水電共和晨陽光伏電站的現場測試,並對該電站自併網以來長達185天的發電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最終得出結論:採用相同平單軸跟蹤技術的5.5MW晶澳PERC雙面雙玻組件方陣比相同規模的常規單晶組件方陣單位千瓦的發電量高出10.5%。 按1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計算,5.5MW的雙面雙玻組件可為客戶帶來80萬元的年收入增益;以電站造價6元/瓦進行計算,能夠節省項目投資300萬元,度電成本下降高達10%。

PERC雙面雙玻組發電性能優異,兼具雙玻組件的優勢,玻璃結構耐磨損、抗腐蝕性更強,透水率幾乎為零,能夠從根本上杜絕PID現象,防火等級也由普通晶硅組件的C級升級到A級,30年功率質保,廣泛適用於高溫、高溼、沙漠、海邊等各種應用環境,將成為重新定義光伏度電成本的生力軍。

過去幾年,在國內龍頭光伏企業的不斷努力下,新技術產品得以突破和應用,光伏發電逐漸走向降本增效發展的高速路。企業在以高效產品推進度電成本下降的同時,政府還需加強電力供給側改革、推進電力市場化;加強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電網結構,加速特高壓輸電建設以提升傳統能源和新能源資源豐富地區向我國中東部電力輸出能力,解決光伏等新能源消納問題;提升光伏等新能源在區域智能微電網的應用,早日實現中國光伏行業的均衡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