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促製造業轉型升級

迟福林: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促制造业转型升级

遲福林作《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贏得未來》的主題演講 王子謙 攝

中新網海口10月27日電 (記者 王子謙)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27日稱,當前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矛盾,在於民營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加大,應以產權保護為重點強化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保障。

當日,“改革開放的中國與世界——第84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在海口召開,遲福林在開幕式作《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贏得未來》的主題演講時說,改革開放40年中國成功實現從工業化前期到工業化後期的歷史性跨越。當前,中國開始進入工業化後期,能否推進以實體經濟發展為重點的製造業轉型升級,成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挑戰。

他指出,民營經濟的發展是改革開放40年的重大成果,是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體力量。當前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矛盾在於民營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加大,有些民營企業面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嚴重困難。“這種狀況不盡快改變,製造業轉型升級就難以突破,經濟增長就很難穩住,高質量發展也很難推進。”遲福林說,目前需要採取強有力的政策與舉措,應對民營經濟面臨的困難與危機,研究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奠定民營經濟穩定發展的法治保障基礎。

遲福林說,當前“中國製造”的低要素成本優勢正在逐步減弱,要重塑新的綜合成本優勢,關鍵在於通過大幅降低民營企業負擔,降低融資成本等系統的制度變革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40年來,中國實現了從短缺經濟社會到消費新時代的歷史性提升。遲福林說,當前中國開始進入消費新時代,釋放巨大內需潛力,關鍵在於以服務業市場開放為重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他分析,中國日益擴大的巨大消費潛力是未來10年保持6%左右增長的重要基礎。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趨勢,關鍵是要以服務業市場開放釋放市場化改革的新紅利:打破服務業領域的行政壟斷與市場壟斷,推動服務業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推動服務業領域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形成市場決定服務價格的新機制。

他補充說,2020-2035年是中國由中高收入階段邁進高收入階段的關鍵時期,要把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為重點的分配製度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務,並形成推進改革的行動路線。通過推行員工持股,使部分產業工人進入中等收入群體;在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和規劃管制的前提下,儘快落實農民土地財產權,推動部分農民成為中等收入者;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防止、減輕因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異常波動對中等收入群體的大範圍衝擊。

遲福林說,當前中國開始進入對外開放新階段,應對經濟全球化新變局,需要堅定推進以自由貿易為主線的全面開放。要建立與主動擴大進口相適應的制度與政策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與服務貿易融合發展,同時以服務貿易為重點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他表示,當前中國改革開放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堅定地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為主線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釋放近14億人的巨大內需潛力,不僅將贏得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也將更大地惠及整個世界。(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