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餅 吃法

薄餅 吃法

泉州薄餅,最具代表性。泉州當年為世界最大的海港,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出發點,到了元代,更與歐亞非一百多個國家有海上貿易,阿拉伯人、印度人、中東人、歐洲人,都成為泉州的居民。

所以泉州的薄餅,從基本的五辛之外,加上紅蘿蔔的維他命、荷蘭豆的葉綠素、生蠔的鈣與鋅、豆乾的蛋白、滸苔的鉀、香菜的治高血壓和花生的營養。

這都是貿易交流的成果,花生來自菲律賓、紅蘿蔔由胡人帶來,而荷蘭豆,也許是在荷蘭人傳給臺灣時有關。做法是把蛋絲、高麗菜、紅蘿蔔、豆芽、韭菜、豆乾、芹菜等等分別炒好,另放肉絲、花生糖碎、芫荽各種五顏六色的餡料一盤盤裝著,任由食者取塊薄餅皮一一包之。

這種傳統來到臺南,就成了臺南薄餅,而臺北薄餅則是廈門式的:花生粉中沒下糖,各種食材炒成一大鍋,湯汁淋漓,舀取得用二枚調羮互壓,把剩餘的湯汁濾幹,才不會把皮浸破。南洋薄餅,也承繼了這個傳統。

但是沒有調味,始終不夠複雜,南洋人會在皮上塗了一茶匙甜醬,又因天熱,食慾不佳,所以也塗辣椒醬來刺激胃口。儘管各地相異,大家都塗上大量的大蒜茸,這一點,倒是在泉州做法中沒有提到的。

豪華起來,可不得了,南洋人除了原本的餡,是要加用豬油爆的紅蔥頭碎,鮮蝦、臘腸片,黃瓜絲和螃蟹肉。臺灣人則加烏魚子、皇帝豆、炸香的米粉、油飯、蛋酥等等,總之能想到的,都得加進去,但有一天弄到加鵝肝醬和魚子醬,那就是墮落了。

最大的不同,是臺灣薄餅下很多糖,南洋人吃起來很不習慣,但你是什麼地方人就適合什麼口味,不能互相指責。

快要失傳的是吃法了,包時留下一個缺口,把湯汁倒進去,餡才潤,皮又不破,應該是最正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