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年輕時也是道德的維護者,爲什麼老了以後反而自己不遵守了?

很多網友都看了近日浙江寧波一大媽在撿到手機後因為與失主協商報酬未果怒摔手機的新聞,這讓我想到了當初我自己經歷的一些事情,記得在我學習駕照的時候,駕校規定每位學員都要去街邊當引導行人過馬路的引導員,我所負責的路口對面有一個早市。在我當引導員的時候,年輕人往往會自覺的站在街邊等待綠燈亮起再過馬路,個別想要闖紅燈的人在我出聲提醒後也會停下等待紅燈,但是很多去早市的老人都無視紅綠燈,在我阻止後依然我行我素完全不管,當時我很是氣憤,覺得這些老人為什麼如此的沒有素質。

老人年輕時也是道德的維護者,為什麼老了以後反而自己不遵守了?

事後仔細想想覺得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當年為了搞好經濟建設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設,致使很多老人都缺乏公德教育,到老了以後依然秉持著當初的習慣,造成了現在社會上很多老人的行為在我們看來“沒有素質”。但是如果僅僅是沒有公德,也許說一句“沒素質”也就罷了,但是有些老人公德和私德一起缺失的時候,那就是“缺德”了。上面新聞中摔手機的大媽就是“缺德”。現在倡導年輕人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但是為什麼對於老人就不懂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當今社會對於老人的過度寬容,讓很多人產生了“法不責老”的錯覺,這對於很多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不好的影響。老人應當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歷來為年輕人指明道路,同時也應當為年輕人做好榜樣,做到老有所為。老人在年輕時也是道德的維護者,不應該到老的時候反而自己不遵守了。要讓年輕人提到老人時首先想到的是“老而持重”而不應該想到“為老不尊”。

老人年輕時也是道德的維護者,為什麼老了以後反而自己不遵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