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怎麼了,「流動性緊缺」加「流動性陷阱」

經濟怎麼了,“流動性緊缺”加“流動性陷阱”

當一場醞釀已久由錢生錢不斷積累裂變而造成的“流動性緊缺”與“流動性陷阱”這一幾乎不可能同時出現的經濟現象同時產生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懷疑,經濟寒冬正在一步步地向我們襲來,而距離上一次危機爆發的時間,正好十年。

經濟怎麼了,“流動性緊缺”加“流動性陷阱”

如果我們稍事思考,會發現經由凱恩斯主義重度影響而形成的現代政府經濟思維不知不覺地已將凱恩斯主義過分倚重政府幹預經濟的做法演繹到了極致,而貨幣作為幾乎最重要的抓手,在幫助政府渡過危機以便尋求經濟重建的過程中不斷變得愈發重要。貨幣效應從一開始在推動經濟起底回升的過程中發揮的巨大正向作用,讓亟須擺脫經濟低迷狀態的政府看到了治理曙光,隨著大量貨幣投入市場,貨幣本身天然的逐利屬性會自發流向那些利潤豐厚的產業部門,在監管不嚴導致資金去向缺乏約束,疊加急於擺脫困境的經濟環境下,資金基於逐利效應而對產業的選擇性流入與對社會效應的漠視所形成的短期行為與長期影響將很難得到平衡、兼顧,尤其是,對於剛剛走出經濟泥潭基礎尚不穩固,而仍須貨幣力量進一步助推,形成對貨幣的發展依賴,而此時又不能做到一邊發展經濟,一邊著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經濟熱點,從而實現經濟“軟著陸”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改造、優化了經濟佈局,最終通過新興經濟發展與新的經濟結構帶動,逐步建立實施前期貨幣的退出機制,實現多餘貨幣回籠,保持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便只能在形成貨幣依賴的更大貨幣需求上,繼續加大貨幣投放,形成“滾雪球”效應,一方面堆高了貨幣投放風險,造成經濟過熱,尤其是貨幣集中流向產業價格泡沫,另一方面又基於產業的廣泛關聯性,帶動原材料與相關商品、產業價格失控,引發通貨膨脹,當這一切風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自發蔓延,而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時候,便是一輪經濟危機。

回頭來看,2008年當美國的“次貸危機”在全球蔓延,造成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由於世界幾乎所有重要的經濟體均同時遭遇這一經濟危機而面臨多年未有的寒冬,因此集中救市幾乎沒有遇到阻撓而成為全球共識,很快美國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獲得兩院通過,英國財政部公佈200億英鎊的一攬子財政刺激計劃,日本麻生內閣採取總額75萬億日元的財政、金融刺激措施,法國宣佈總額為26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德國前後兩次共投入82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國政府也於2008年11月9日宣佈對財政和貨幣政策進行重大調整,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向市場公開投放4萬億元,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經濟怎麼了,“流動性緊缺”加“流動性陷阱”

4萬億直接開啟了後來房地產暴漲,並在調控鬆緊搭配下,資金持續流入,形成樓市連番暴漲,加速房地產形成資金歸集的“蓄水池”效應。而在多年加槓桿的促使下,海量資金在房地產的集聚,已經發展到瀕臨爆破的臨界點,通過限售這一非常手段,對房地產市場交易進行鎖死,恰恰是對房地產這一當前最大的風險點的印證,問題是,關虎容易放虎難,關閉房地產市場容易,一道行政命令足可令行禁止,然而如果不及早著手安排、建立關於房地產行政干預的退出機制,做到合理有序釋放風險,未來我們將更為被動!

2018不是2008,全球可以聯合起來,擰成一股繩,同心協力,共謀救市,我們也不再是當年那個可以藉助大規模的貨幣投放,通過大水漫灌,挽救經濟於危難之中,在逆全球化氣氛漸濃、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持續深入背景下,無論從哪個角度,都給我們的施策空間帶來巨大挑戰,我們既缺乏美國那樣大規模減稅的魄力壯舉,又面臨即將到來的迄今為止可能最大波及的經濟寒潮,在舉國疲敝,內外交困之際,最好的辦法便是破立並舉,放水養魚,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在最壞的背景下有廢有立,除舊佈新,有所作為,再壞也壞不到哪兒去,隨著改革破立帶來的邊際調整形成新的發展源泉,一個新的更好的經濟週期必然可以而且能夠徐徐走來。

經濟怎麼了,“流動性緊缺”加“流動性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