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市將吸引約2800億美元流入稅收、流動性、對衝工具等仍有障礙

中国债市将吸引约2800亿美元流入税收、流动性、对冲工具等仍有障碍

據估算,未來中國債券市場將吸引大約28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其中2600億美元的資金主要來自G3市場(美國、歐盟及日本),“而對其他新興市場的抽水效果不明顯,來自其它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出僅為200億美元左右。”她說道。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朱麗娜 香港報道

4月1日,全球三大債券指數之一的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BGAI)宣佈正式納入中國國債、政策性銀行債,有望成為助推中國債市國際化的催化劑。

中国债市将吸引约2800亿美元流入税收、流动性、对冲工具等仍有障碍

“目前中國債市正處於‘結構性流入’的初期階段,主要參與的是央行、主權基金等,以及一些快進快出的投資者,然而,隨著被納入國際主流債券指數,將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這些投資者的粘性更強。”渣打銀行中國宏觀策略主管劉潔4月8日在IMF會議上指出。

據估算,未來中國債券市場將吸引大約28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其中2600億美元的資金主要來自G3市場(美國、歐盟及日本),“而對其他新興市場的抽水效果不明顯,來自其它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出僅為200億美元左右。”她說道。

PIMCO執行副總裁兼投資組合經理張冠邦亦表示,海外投資者將中國及亞洲市場視為一個獨立的地區市場,與其它新興市場相區分,“隨著中國債市進入國際主流債券指數,未來亞洲整個地區將會受到更多的關注,也會吸引更多的資金配置在這個地區。”

投資障礙仍待掃除

對於很多國際投資者而言,中國這個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大到無法忽視”。然而,稅收、流動性、對沖工具等種種障礙,導致境外投資者在中國債券市場的參與度仍舊偏低。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債券市場總餘額86萬億元,在全球債券市場規模中排第三,外資持有債券規模約1.71萬億元,佔比僅為約2%,這一比例明顯低於美國債券市場30%和澳大利亞債券市場約三分之二的外資持有比例,甚至低於外國投資者在印度債市約4%的持有比例。

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資者參與,2018年11月,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制定並出臺財稅“108號文”,對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的利息收入,免徵三年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

然而,劉潔坦言,目前稅務豁免的一些具體細節尚未明朗,“比如哪些債券產品符合稅收豁免的條款?三年豁免期結束後到期的債券是否可以享受稅收豁免?”

此外,某外資銀行債券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於非政府債券,由於缺乏統一的、有效可行的代扣代繳機制,在實際操作中,境外機構投資者在某些投資渠道下仍存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按照現有的機制安排,利用QFII 和RQFII渠道參與境內債券市場的海外投資者,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作為清算機構,已經代表債券發行方從支付給QFII、RQFII的利息中扣除企業所得稅稅款。然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和通過債券通渠道進行的債券交易,目前並無配置有效可行的企業所得稅代扣代繳機制。

同時,流動性亦是海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一大擔憂。“中國內地債市的流動性分佈十分不均衡,比如流動性最好的債券產品是10年期的國開行金融債,而並非10年期的國債,在某些炒作氛圍濃厚的時間內,市場上40%的交投都集中在10年期的國開行金融債,”某外資銀行債券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工銀亞洲金融市場部總經理詹偉基則表示,從利率風險對沖而言,海外投資者可透過交叉貨幣掉期、遠期等衍生金融產品進行對沖。根據該行統計,離岸場外交易市場的掉期、遠期等衍生工具日均交易量達200億至400億美元。然而,離岸市場無交割利率掉期不太活躍,去年全年交易量僅約1億元。

信用債評級待提升

一直以來,中國債券市場信用債券評級虛高,無法實現企業之間的信貸差異定價,而飽受國際投資者的詬病。

“目前中國在岸發行的債券中95%是AA評級,而相比之下,美國AA評級的債券佔比僅為6%,因此很多時候,中國在岸債券的評級與其表現出現背離。”IMF駐中國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坦言。

例如,民營投資集團中國民生投資出現技術違約一個多月後,在上海交易的、發行利率4.88%的中民投債券收益率已經突破13%,然而該公司仍擁有“AAA”債券發行人評級。

由於缺乏可靠的信貸評級,因此目前國際投資者在中國債市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利率債,“如國債、政策銀行債以及大額可轉讓存單(NCD),這些債券大約佔整體海外投資者持有債券的90%,而信用債的持有比例則很低,甚至一度出現下降。”劉潔坦言。

然而,某內地評級機構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根據監管要求,公募債只有AA以上的評級才能通過註冊發行。如果跟國際接軌,很多企業債根本發不出去。”

按照現行規定,面向投資者公開發行的公司債券且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信用評級應達到AA級或以上。保險資金投資的非金融企業(公司)債券,其發行人應達到國內信用評級機構評定的A級或相當於A級以上的長期信用級別。

在劉潔看來,這與中國內地信貸評級市場的過度競爭有關,“目前中國共有7家受官方認可的信貸評級機構,因此一些發債機構會在不同的評級機構之間尋找最好的評級。希望隨著外資評級機構的進入,有望改善這個局面。”

1月28日,標普全球評級已正式獲准在中國國內債券市場成立並運營信用評級機構。這標誌著首家國際評級機構全資子公司獲准在國內債券市場開展評級業務。穆迪、惠譽亦已經有所行動,試圖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的評級業務裡分得一杯羹。

企業債違約或繼續增加

惠譽亞太區主權評級主管Stephen Schwartz在會上表示,今年中國企業債有再融資壓力,料企業債違約會繼續增加,但風險主要集中在私營經濟。

他續稱,近年來中國政府對債券違約容忍度正在上升,預計國企債券及非國企債券的息差會持續擴闊,民營企業違約風險繼續上升。

一直以來,內地房地產企業是企業債券市場發行的主力軍。根據穆迪的統計數據,內地開發商未來12個月將有約397億美元的境內債券和173億美元的境外債券到期或可回售。穆迪預計,一些B評級、財務實力較弱的小型開發商因融資渠道較窄,與大型開發商相比將面臨更高的再融資風險。

去年12月,惠譽確認中國主權評級A+,展望穩定。Schwartz指出,主權評級下行風險在於增長放緩及政府不再依賴信貸刺激政策。當地方政府透過債券融資,將債務負擔從表外轉回表內,對評級有正面作用。

Schipke指出,儘管目前中國整體的債券違約率僅為0.5%左右,但中國私營企業的債務違約率則達到4%,以國際水平而言並不算低,只是尚未出現國有企業債券違約。中國政府已講明不會再保證剛性兌付,Schipke認為挑戰在於中國要想逐步退出剛性兌付,必須忍受一段時間的市場波動,並要增強破產重組的機制。

“率性官員”樓繼偉,68歲政界老兵謝幕

從支付到跨境大資管 粵港澳大灣區的萬億金融之路

中国债市将吸引约2800亿美元流入税收、流动性、对冲工具等仍有障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