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放過了開國功臣,為何卻殺死了救命恩人?

寶貝狐


趙匡胤的“陳橋兵變”是指老趙在做後周都檢點時,和他的“義社十兄弟”故意散佈謠言,說遼國聯合北漢要入侵後周。

義社十兄弟: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

當時老趙的“領導”、小皇帝柴宗訓急忙讓他帶領軍隊去迎戰。

這正中老趙等結拜兄弟的陰謀,這些人制造謠言就是要把後周的軍隊掌握在手。



老趙帶領隊伍浩浩蕩蕩出發了,當天夜宿河南陳橋驛這個地方,當夜老趙和眾兄弟喝了點酒後就睡去了。

老趙正在做夢,突然他的結拜兄弟把他弄醒了,非要給他穿上一件黃袍,老趙假裝滿頭霧水的問:“你們要幹啥?”

眾兄弟說:“俺們要擁立你當皇帝,你說中不中?”。

原來黃袍是皇帝的專用服裝,穿上黃袍就意味著當上了皇帝。

老趙假裝推脫道:“不中,使不得,你們這是害我不仁不義。”

眾兄弟說:“天下有德者居之,大哥仁慈寬厚,當皇上有何不中?我們出生入死為小皇帝打拼,到頭來一點好處也撈不到,與其給這種不知好歹的小毛孩打工,還不如大哥坐江山,我們保大哥,大哥當皇帝還會虧待我們嗎?”




這番慷慨激昂的話,其實都是幾個人事先“排練”好的,目的就是要裹挾其他將領加入進來。你聽這些話多麼有煽動性啊!

老趙看看和結拜兄弟“雙簧”唱的差不多了,於是說,“好吧,既然大家都擁護我,我就勉為其難當一回皇帝吧”。老趙帶著軍隊返回了京城,然後做了皇帝。

這就是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過程。

縱觀整個歷史,改朝換代都是白骨成山,血流成河,像老趙這樣兵不血刃,喝頓酒就當上皇帝的僅此他一人。

因此老趙是歷史上最幸運的皇帝。

別看老趙一臉的忠厚像,卻是一個啞巴吃餃子——心裡有數的主。

常言道:“得來容易,失去也容易”。如何才能保證自己的皇位和國家長治久安呢?老趙陷入了深思。



就在老趙愁腸百結的時候,突然腦筋靈光一閃,“杯酒釋兵權”的主意浮現在了他的腦海中。

其實在杯酒釋兵權之前,老趙曾試探過眾結拜兄弟。

有一次,老趙和眾兄弟騎馬去打獵,一干人等來到了一個偏僻的地方。

老趙突然停下馬,對結拜兄弟說“這裡人跡罕至,你們其中誰有誰願意做皇帝,現在就動手把我殺了,神不知鬼不覺沒人知道。”

眾兄弟嚇得急忙跳下馬,跪在地上,說,“你永遠是我們的大哥,永遠是我們的皇帝”。

眾兄弟話雖這麼說,老趙始終心裡不踏實,夜晚常常失眠。



“與其這樣,還不如打開天窗說亮話”。這也太壓抑了,於是老趙最終策劃了這出“杯酒釋兵權”的戲碼。

“杯酒釋兵權”就是老趙讓這些開國元勳解甲歸田,頤養天年。

意思是說“你們別幹了,你們幹我睡不著覺,大家都痛苦,不如我給你們一筆財富,你們回家養老去吧”。

老趙這辦法是歷史上對待功臣最好的辦法,這是雙贏的局面。老趙確實沒有像劉邦那樣殺功臣。

然而,就在老趙坐穩江山後,令人大感意外的是,他把救命恩人殺了,乖乖,既然開國元勳都放過了,老趙為何不放過救命恩人呢?



這事還得從頭說起,老趙的救命恩人叫張瓊。

張瓊,大名館陶(今河北)人。後周時隸趙匡胤帳下,以驍勇聞,曾冒死救過匡胤性命,甚得賞識。

話說老趙還在伺候老領導後周世宗柴榮時,老趙當時是後周軍中統帥,張瓊作為老趙的親校隨從(相當於警衛班長),也隨他一起出徵攻打南唐。

在攻打南唐壽州城時。史書記載:“城上萬箭齊發,箭如雨下,矢粗如椽”。

意思是南唐的箭粗大有力,估計射在身上立刻斃命。當時老趙身先士卒衝在前面。

就在老趙衝到城牆時,一枝箭向他腦門射來,老趙一看大驚失色,驚叫道“不好”。

就在千鈞一髮之際,張瓊飛身撲倒了老趙,老趙是躲過了一劫,張瓊卻被“如椽”的箭射中了大腿。



事後經過搶救,張瓊脫險了。說實話,如果沒有張瓊的相救,老趙早死了。

當老趙陳橋兵變做了皇帝后,為了報答張瓊的救命之恩,最後讓他做了都虞候,後遷升為嘉州防禦史。

太祖即位後,(張瓊)擢典禁軍,累遷內外馬步軍都軍頭、領愛州刺史。後封殿前都虞侯,遷嘉州防禦使。

老趙不是忘恩負義之人,對張瓊還是不錯的,一步步提拔他做了都虞候。

有人問了都虞候是個什麼官職呢?

都虞候是京城禁衛軍的最高統帥,意思是負責保衛皇帝的最高指揮官。



值得一說的是,都虞候相當於老趙之前的職務——都檢點。老趙稱帝后,直接把“都檢點”這個職務砍掉了。老趙為何要取消這一職務呢?

原來在當時,如果誰做到了都檢點這個職務,不謀反是不正常的事情。換言之,漢代“加九錫,佩劍上殿”的不謀反都對不住天意。其實就是“功高蓋主,君疑臣,臣必反”的道理。

老趙取消了都檢點這一職務,用都虞候這一職稱代之,其實權力都一樣。

張瓊能做到這個位置說明老趙對他信任有加。

老趙對張瓊的寵愛,勢必引起某些人的羨慕嫉妒恨。如果此時再加上張瓊不夠圓滑和看風使舵,得罪皇上的新寵,接下來他的厄運就來臨了。

話說當時史珪、石漢卿受寵,張瓊曾輕侮他們二人,二人將張瓊恨之入骨。



乾德元年(965)八月,石漢卿告御狀說張瓊擅乘官馬,畜養部曲百餘人,作威作福。

宋太祖趙匡胤召見張瓊,張瓊說沒這回事,這是有人陷害我,老趙勃然大怒,說,看來你是煮熟的鴨子——嘴硬。

“來人,傳證人”。史珪、石漢卿當庭指證。太祖說,“不用刑你不招。”

宋太祖大怒,令石漢卿用鐵棒擊其頭顱,張瓊被打的奄奄一息。隨後拖出去關進了大獄,令御史案查。

不久,宋太祖下令賜死了張瓊。

行文至此,我覺得張瓊罪不至死,老趙為何如此動怒呢?

大家想想老趙是怎樣做的皇帝就明白了,老趙對身居“都虞候”這個位置的人格外在意和敏感,有宋以來,死在這個職務上的人不在少數,甚至在張瓊之後,誰也不敢坐這個位子。



在我看來,都虞候相當於“二皇帝”。有句話叫做“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況且還是一個“愛打呼嚕”的張瓊

由此看來,老趙殺救命恩人張瓊,實在是“都虞候”這個官職害了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千萬不要觸動“領導”心中那根緊繃的弦。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張瓊被殺後,老趙很快聽說張瓊家無餘財,只有奴僕三人,老趙對自己的行為非常後悔。因此喝問石漢卿:“你說張瓊有奴僕部曲百人,在哪裡呢?”老趙輕描淡寫放過了這件事兒。並沒有深究史珪、石漢卿的責任,老趙放出的信號分明是“在原則問題上,寧錯殺一萬也不放過一個!”


秉燭讀春秋


自古以來,皇帝都會患有或重或輕的“疑心病”,忌憚有人會搶了他的江山,毀了他的基業。這一點在一些開國皇帝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因為深諳奪位路上的艱辛,也享受到了皇權帶來的榮耀與快感,所以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權力。像劉邦、朱元璋這些出身草根的開國皇帝,飽嘗人世艱辛,上位之路更加坎坷,所以打壓政敵的手段也比較殘忍了,大肆殺戮功臣,被後世所詬病。在這一點上在宋太祖趙匡胤採取的手段就相對溫和一些。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平凡,能一步一步坐上皇帝的寶座,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能力,還有一些將領們對他的幫助。起初,趙匡胤對他們也是十分信任,但當了皇帝之後,心境變了,對功臣們的態度也就變了。

趙匡胤想,我能從一個武將當皇帝,你們這些功臣已經有這麼大的權力了,想要造反當皇帝不是更容易嗎?

於是在一次退朝之後,趙匡胤邀請石守信、王審琦、張令鐸、高懷德等幾位將領宴飲。這幾個人呢,有的是趙匡胤的結義兄弟,有的是他的妹夫,有的是對他忠心耿耿的屬下,但有一個共同點,這些人都手握重權,是趙匡胤非常忌憚的。

酒喝到興頭上,趙匡胤突然說,我現在雖然是皇帝,但還沒有以前過的開心。我現在連覺都睡不好。下屬們非常不解,就問趙匡胤,如今您已經是皇帝了,誰還敢有異心呢?趙匡胤立馬說道:“誰都想要富貴榮華,如果有一天,有人把黃袍披在你身上讓你當皇帝,也由不得你們啊!”

幾位將領一聽立馬跪下磕頭,請求趙匡胤為他們指一條明路。趙匡胤趁機讓他們放下兵權,回家養老。次日,幾位將領紛紛以生病為由,請求告老還鄉。趙匡胤立馬恩准了,還給了他們豐厚的賞賜,讓他們解甲歸田了。

由此可見,趙匡胤雖然薄情了些,但好在還算寬厚,給昔日的戰友們一個安享晚年的機會,可對於救過自己性命的恩人為何要痛下殺手呢?

這個救了皇帝的人是誰呢?

這個人就是張瓊。張瓊,字伯玉,大名館陶人。容貌俊秀,性情疏闊,此人少年時期便有神力,擅於騎射,長大後成為了趙匡胤帳下的牙將,其實就是趙匡胤的警衛員,之後跟隨趙匡胤打天下,驍勇善戰,所向披靡,令敵人聞風喪膽。

攻打南塘水兵時,趙匡胤所率兵將皆深陷重圍,有一敵將手持盾甲殺人無數,竟無人能擋,危機之時,張瓊神箭一出,將敵將射殺於水中,南塘水兵大亂,趙匡胤帶人順勢反撲,大勝而歸。百萬軍中可取上將人頭,果真是神勇無比。

據《宋史》記載,“(太祖)及攻壽春,太祖稱皮船入城壕。城上車弩遽發,矢大如椽,張瓊亟以身蔽太祖,矢中瓊股,死而復甦。䃚著髀骨,堅不可拔。瓊索杯酒滿飲,破骨出之,血流數升,神色自若。”

就是說趙匡胤攻打壽春時,親身上陣,城上萬箭齊發,箭矢和椽一樣大,張瓊為他擋了一箭,救了趙匡胤一命,自己卻差點死了,好在又醒過來了。但箭頭卻扎進了骨頭裡,拔不出來,張瓊要了一杯酒喝了之後,生生拔出了箭矢,神情自若。這可以堪比關二爺的刮骨療傷了。果然是一位好漢。

他又因何被殺呢?

張瓊捨命相救,趙匡胤也很是感動,於是在趙匡胤當了皇帝之後也十分器重張瓊,讓他統領禁軍,守護宮禁,等於是將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託付給了張瓊。張瓊也一路加官進爵,任內外馬步軍都軍頭,領愛州刺史,光義年間又升為開封尹臣,代為殿前都虞侯,最終官至嘉州防禦使。

張瓊這個人是個武將,為人行事光明磊落,最看不慣那些蠅營狗苟的小人。但有一句老話說得好“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張瓊就是因為得罪了小人,才招來了殺身之禍。

趙匡胤疑心病很重,不放心朝臣,就派了幾個人去監視朝臣,史珪和石漢卿就是幹這個活的,專向皇帝打小報告。張瓊就看不慣這樣的小人,便出言譏諷他們二人,說他倆是“巫媼”,通俗點說就是老巫婆。

這可氣壞了史珪二人,便想報復張瓊。兩人四處蒐羅張瓊的罪證,但居然沒找到。沒找到也沒關係,倆人一起編了一份所謂的“張瓊的罪證”。——公然違背禁令,私養家丁百餘人;打罵軍士等等。

趙匡胤一看,我這麼信任的人居然幹這種事,非常生氣。於是親自審問張瓊,張瓊當然不肯認罪,言辭可能有些冒犯皇帝,而且史珪二人還在旁邊扇風點火。趙匡胤就更生氣了,斥令左右杖責張瓊,張瓊被打的昏死過去,氣息奄奄。隨後,趙匡胤下令城西井亭賜死了張瓊。

不久之後,有人向趙匡胤稟報,說張瓊家無餘財,連僕人也只有三個,哪有百餘人家丁啊。趙匡胤知道實情之後非常自責,但也無可奈何,只好優待他的家人。

趙匡胤以寬和待人著稱,不喜殺戮,但就是這樣一個人,竟然殺了對自己忠心耿耿的救命恩人。不過究竟是誤殺,或是害怕張瓊挾恩圖報,所以借他人之手除掉張瓊,也未可知啊!


史論縱橫


這開國功臣死了,北宋必定會引起恐慌。雖然說趙匡胤已經登上大寶,但是兵權還是沒有達到集中制。兔子急了還會咬人,何況是這些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的人。所以趙匡胤不能做得太絕,鳥盡弓藏這事要採取懷柔政策。但是這所謂的救命恩人,就是另一回事了。


趙匡胤絕對是最為腹黑的帝王,無論是陳橋兵變還是杯酒釋兵權都被安排的妥妥當當,自己沒有費一兵一卒,還平白得來個為國為民的好名聲。

頗有雄才抱負的柴榮英年早逝,只能託孤於趙匡胤。趙匡胤的確是個有才能的人,但若是君主為柴榮,必定會貼心輔助哦,但現在卻被尊一個稚兒為帝,又怎麼會心服口服。因此便派遣人使出一招“聲東擊西”。

趙匡胤先是謊稱有戰亂,孤兒寡母一聽自然是六神無主,眼巴巴的看著趙匡胤。這不是正好中了趙匡胤的計謀,其實哪有什麼戰亂,不過趙匡胤也是做戲做了個全套,領著精兵出發了。大軍駐紮之時,自然是需要人上前推一把的,否則趙匡胤也擔心自己是公然造反。所以這趙匡胤醒來之後,事情早已經安排好了,皇袍也上身了。趙匡胤把戲演得很好,先是指責手下將領,然後便是推脫,最後嚎啕大哭,滿懷愧疚的上位了。

等到天下初定之時,趙匡胤又不自在了。打天下的時候和將士同吃同住,那自然是兄弟,但是現在這江山已經姓了“趙”,便是君臣了。如今的天下局勢,和當年的小皇帝相差無二,皆是大臣手握兵權,只要他們相反隨時可以。所以趙匡胤又戲精上身了,先是借設宴之名,邀請功臣。將領們自然是不會懷疑的,畢竟這種情況以往在軍營中就有。豈料酒過三巡,趙匡胤醉醺醺的說出自己的擔憂,大將門一聽就明白是個鴻門宴,但是兵器不在身邊也反抗不了,現在束手就擒還能留下生還的餘地,自然是委婉表達了意思。



開國功臣都交上了兵權,相當於廢人一個,趙匡胤自然是無須再費趕盡殺絕的心思,而這救命恩人就不同了。

趙匡胤曾經率軍攻打南唐之時,據說是個個粗大的箭如大雨一般落下。趙匡胤殺得正起勁,豈料一支粗大的箭朝著趙匡胤的腦門襲來,趙匡胤當場就傻了,誰知千鈞一髮之際一個名叫張瓊的人以身救主,被射中了大腿。

趙匡胤登基之後,對待這位救命恩人也是大肆封賞,給了禁衛軍統領的職位,甚至可以公然佩刀。這時,史珪、石漢卿汙衊張瓊已經在招兵買馬,蓄積力量。趙匡胤一聽自然是坐不住了,立馬讓這兩人捉拿張瓊歸案,還沒怎麼審訊便一命嗚呼了。



其實張瓊的死早就埋下了禍根,趙匡胤連開國功臣的兵權都在忌憚,又怎麼會放過一個救命恩人呢?現在張瓊已經是可以佩刀的級別,皇宮中的士兵都歸其管理。若是張瓊再以救主之人自處,趙匡胤就真的奈何不了他!

所以無論是被誣陷也好,趙匡胤設計也好,趙匡胤遲早會將自己摘出來博一個好名聲,而張瓊必定會以任何不敬不忠的名義死去。


小鎮月明


歷史上向來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但是有這麼一位開國皇帝卻不僅沒有對開國功臣大開殺戒,而且對原來的後周皇族給予很大的優厚待遇,他就是被稱為“仁君的”宋太祖趙匡胤。

歷來改朝換代都是戰爭迭起,宮鬥不止,血流成河,但是趙匡胤卻一頓酒當上皇帝,一頓酒收了功臣的兵權,這兵不血刃的做派在歷史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這第一頓酒是趙匡胤和擁護他的死黨們自導自演的一齣戲。960年正月初一,契丹聯合北漢要南下攻周,這大過年的聽到這樣的軍情,7歲的周恭帝和他的輔政班子慌了,急遣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軍去抵禦,他們不知道根本就沒什麼敵情,這只是趙匡胤拿下兵權的一個手段而已。趙匡胤率軍慢慢悠悠行至陳橋驛,不走了,紮營停下喝酒,直接醉呼呼睡覺,然後死黨們拿一黃袍出來和趙匡胤演了出雙簧,趙匡胤就在眾將擁立下做了皇帝,仗也不打了(當然敵軍也憑空消失了),回程找小皇帝要皇位了。


做皇帝以後,趙匡胤也和劉邦朱元璋一樣疑心眾將再演戲把自己弄下皇位,所以又擺了一桌酒,把眾功臣聚到一起,喝到酒酣,似醉非醉的說“你們拿著兵權圍著我,讓我不安心,不如我給你們些錢財,你們把兵權給我,回家養老去吧!”將士們再多酒也醒了,明白趙匡胤的意思,雖然一百個不情願,也都交了兵權回家頤養天年了。朱元璋刀下的功臣們如果有這樣的酒喝,估計都會高興的從棺材裡爬出來!

這樣的酒好喝也罷不好喝也罷,有一個人沒喝,那就是張瓊。張瓊是跟隨趙匡胤的親校隨從,曾經在攻打南唐壽州的時候替趙匡胤擋了一箭,可以說是有救命之恩。趙匡胤也對他感恩戴德,當了皇帝以後一直提拔他到都虞候,相當於自己原來的都點檢,是禁軍的最高統帥。可是就是他,被趙匡胤殺了!為什麼呢?難到是因為沒喝酒嗎?!當然不是!



張瓊是個直性子,典型的忠君愛國的張飛式人物,治軍嚴格,性子粗魯,對人不會拐彎抹角,曾經提醒趙匡胤提防趙光義,說他有結黨營私的嫌疑,四指沒有一紮近,趙匡胤不信他信任自己的親弟弟趙光義。張瓊還得罪了正受寵的史珪、石漢卿,這兩個能言善辯的寵臣跟張瓊記仇了,在趙匡胤面前誣告張瓊“擅乘官馬,蓄養部曲百餘人”,趙匡胤信以為真,把張瓊抓起來嚴刑拷打致死。後來發現張瓊家只有奴僕三人,後悔不已,卻對史珪、石漢卿沒有實質性懲罰。



由此可見,一個過命交情的人始終都是一個外人,張瓊之所以會死在趙匡胤手裡,是因為趙匡胤從心裡忌憚張瓊,確切的說是張瓊所在的位置,手裡的兵權!所以寧可錯殺也要除去後患。


墨梅逸清寒


黃袍加身

趙匡胤,最早在後周小皇帝柴宗手下打工,可乾的時間長了,老趙就膩歪了,因為乾的再好也不過是個打工仔,不如自個做老闆。

老趙就與兄弟們商量,眾兄弟一拍即合,大哥,我們聽你的,你說咋辦就咋辦。



老趙讓眾兄弟湊近了,低聲說如此如此!

第二天,一則謠言病毒式地蔓延開來,“遼軍要打過來了,見男人就殺,就女人就搶,大家快跑啊!”

京城籠罩在恐怖氣氛中。柴宗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難安。

老趙主動請命,他要帶著眾弟兄主動出擊,柴宗大喜,“趙愛卿,你真是吾之岳飛啊!”



“吾之岳飛”老趙帶著大部隊,浩浩蕩蕩的出發了。老趙內心竊喜,哪有什麼“遼國入侵”,這都是我編的,哈哈!

老趙能不狂喜嗎?後周被抽乾了,絕大部分軍力都在他手裡了,槍桿子出政權,誰有兵誰就是爺!

後來到了陳橋這個地方,老趙與眾兄弟喝了點酒,心裡面高興,結果喝高了。

第二天一醒來,老趙發現身上裹著一件衣服,哎呀媽呀!黃色的睡袍?不是!上面繡著龍的圖案,這不是龍袍嗎?



老趙站起身來,對著鏡子照了照,鏡子中的他好帥,這件龍袍大小正合身,兄弟們有心了!

這時候,兄弟們見屋內有動靜,知道大哥醒了,於是進門慶賀。老趙照例推辭了一番,使不得,使不得!

兄弟們齊聲說,大哥,這件衣服就是為你量身定做的,你就別裝了!

這便是黃袍加身的故事。

杯酒釋兵權

老趙當了皇帝之後,對當初擁護的弟兄們很不錯,封官的封官,封王的封王。

不過,日子長了,老趙突然憂慮起來!他擔心這些弟兄們一個個如狼似虎的,如果哪天也突然搞個“黃袍加身”,那可咋整?



畢竟人心隔肚皮啊!誰知道他們咋想的啊!

這天,老趙把弟兄們請來喝酒,酒至半酣之時,老趙趁著酒意,突然冒出了一句話:“唉!還是做節度使快樂啊,吃飽喝足倒頭就睡,哪像現在整宿失眠?”

弟兄們忙問:“咋滴啦,大哥?”

老趙繼續說:“皇位誰不想要啊,如果黃袍當初加在你們任何一個人身上,你就是皇帝啊!”

眾兄弟一聽大驚失色,大哥這是懷疑我們了!



第二天,眾兄弟紛紛上表請辭,老趙欣然應允。

這便是杯酒釋兵權。

老趙比朱元璋強多了,也比他高明多了。一個功臣沒殺,一杯酒就解決了所有問題,還落得個好名聲。

然而,老趙放過了眾功臣,卻沒放過救命恩人,這是怎麼回事呢?

老趙的救命恩人叫作張瓊,是老趙的貼身侍衛。

這天,老趙帶兵攻打南唐壽州城。城上箭如飛蝗,士兵們紛紛中箭倒地,後邊的士兵更是龜縮不前。



老趙大喊:“兄弟們,衝啊!”

士兵們紋絲不動,他們不傻,箭沒長眼,幹嘛你老趙光喊不衝啊!

老趙一看,這癟犢子玩意,我這要不帶頭衝,看來還不行了!於是,老趙抽出寶劍,大喊一聲,同志們,抄傢伙跟我上!

老趙身先士卒,這時候,天上飛來一隻利箭,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響叮噹之勢向老趙襲來,眼看老趙要“壯烈犧牲”了!

就在這電光火石之間,只見張瓊飛身撲了過來,“休傷我主!”他猛地推開了老趙,可是他卻躺在了血泊中。

幸好沒死,只是射中了大腿。



後來,眾人把張瓊搶了回來,只見這箭射入了肌肉之中,不容易拔出來。

張瓊大喝一聲,“拿酒來”,咕咚咕咚喝了一壺,趁著酒勁,嘩的一下拔了出來,血流數升,仍舊泰然自若,真有關羽之風範啊!

老趙為了報答張瓊救命之恩,一步步地提拔他幹了都虞候,也就是京城禁衛軍總司令。

不過,張瓊性格魯莽,說話做事不夠圓滑,為此得罪了不少人。



其中就有史珪和石漢卿,這二人早就看張瓊不順眼了,於是就誣告張瓊,說他擅自招兵買馬,圖謀不軌。

老趙一聽大驚失色,禁衛軍司令非同小可,這要是叛亂,那就有可能“黃袍加身”再次上演了。

老趙狠一狠心,寧可錯殺一萬,也不使一人漏網。於是,他讓下令殺了張瓊。


一半秋色


前言

宋太祖趙匡胤的這位救命恩人名為張瓊,自後周時期便追隨趙匡胤,鞍前馬後。曾在一次戰役中,張瓊以身救主,為趙匡胤擋下一弩箭,這種箭不是那種正常大小的弩箭,而且城上車弩所射的大號弩箭,張瓊擋下這一箭之後,也受了較重的傷,但他救趙匡胤的這個行為,也讓趙匡胤十分感動,在建國之後對張瓊加以重用,而且信任有加。

瓊亟以身蔽太祖,矢中瓊股……破骨出之,血流數升。


但是,作為趙匡胤救命恩人的張瓊,最終卻落得個被賜死的下場,這是為何呢?

趙匡胤這位皇帝不算是那種做什麼事都以殺為主的皇帝,這從他杯酒釋兵權就能夠看出來,要知道,在開國皇帝除功臣方面,明太祖朱元璋是以殺為主,相比來說,趙匡胤這位開國皇帝的行事風格就溫柔多了。


趙匡胤對於手握兵權的老部下,都能採取柔和的手段,為什麼對曾是自己救命恩人的張瓊下死手呢?


  • 原因一:被人誣告

張瓊這個人呢,性格上比較直接,沒有那些彎彎繞,有點像三國時期的張飛。當時趙匡胤命張瓊領殿前都虞候一職,張瓊管理部下,就是強硬式治理。

那時,有兩個人,叫做史珪和石漢卿,這倆人屬於是能夠玩的轉那些彎彎繞的人,而張瓊對他們倆也是看不慣,有時候連面子都不給這兩個人,這讓他們倆人對於張瓊是不滿態度,於是乎,就有了這兩個人之後誣陷張瓊,告狀告到了趙匡胤那,此誣陷也成為了趙匡胤殺張瓊的導火索。

殿前都虞候張瓊以陵侮軍校史珪、石漢卿等,為所誣譖,下吏,瓊自殺。
  • 原因二:趙匡胤的原因

歷史上大部分皇帝,在成為皇帝之後,與他之前就會是兩個樣子,趙匡胤即是如此,他杯酒釋兵權的那些人,都是曾跟著他打天下的,結果還是被收權了,而張瓊救過趙匡胤的命,有著過命的交情,但這種交情對於坐上龍椅的趙匡胤來說,不是“免死金牌”。




而趙匡胤也不可能單單就因為一個誣告就殺了張瓊,自然還有著其他原因,這原因就是張瓊曾經提醒趙匡胤提防趙光義,也就是趙匡胤的弟弟,後來的宋太宗,張瓊提醒趙匡胤,說趙光義已經開始有“結黨營私”的操作,讓趙匡胤注意下。

張瓊只是趙匡胤的部下,哪怕曾經救過他的命,也不能與趙光義這位弟弟相提並論,張瓊的提醒讓趙匡胤認為是挑撥兄弟關係,再加上史珪和石漢卿的誣告,其中也可能有著趙光義的推波助瀾,這才導致了張瓊最後的身死結局。




張瓊最後身死之後,趙匡胤可能也反應過來是誣告,心中也十分後悔賜死張瓊,最終對張瓊心中有愧的趙匡胤,下令厚待張瓊的家人。

太祖旋聞家無餘財,止有僕三人,甚悔之……太祖遂優恤其家。以其子尚幼,乃擢其兄進為龍捷副指揮使。

參考文獻:《宋史》


說與山鬼聽


縱觀歷史,歷朝歷代的帝王都不會以忠奸而屠戮臣子,他們屠殺臣子的標準為是否對自己構成了威脅。在這件事之中,趙匡胤放過了開國功臣,而殺死了自己的救命恩人便是如此。




中國歷史上,屠戮功臣最嚴重的兩個皇帝是劉邦和朱元璋。劉邦屠殺的是裂地封王的功臣悍將,比如韓信、彭越、英布等人。至於原因,很簡單,他們威脅到了漢帝國內部的穩定。而朱元璋屠殺的則是胡惟庸、李善長等文官,以及藍玉、馮勝、陸仲亨等武將。雖然這些人之中很多罪不至死,但無奈的是,他們的關係盤根錯節,已經威脅到了朱元璋的權力,所以也被朱元璋無情的處死。

趙匡胤放過開國元勳

趙匡胤建立宋朝的過程相當容易。當時的趙匡胤已經是後周的殿前都檢點,手握兵權,而且後周世宗柴榮已經病逝,繼位的柴宗訓年僅七歲。

面對天賜良機,趙匡胤的義社兄弟們開始了籌劃。

他們首先散佈謠言,說北邊的遼國聯合北漢準備進攻後周。後周的大臣們聽到遼國南下的消息後,經過商議,委趙匡胤最高軍權,調動全國兵馬。



就這樣,趙匡胤輕而易舉的奪取了後周的軍權,之後出城到了陳橋驛。

趙匡胤的義社兄弟們見此情況,知道已經大功告成,於是讓趙匡胤黃袍加身,改朝換代。趙匡胤心中雖然迫不及待的想當皇帝,但還是照例推辭了一番。

之後的事情便簡單了,趙匡胤帶著自己的功臣們殺回了汴梁,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開門接應。後周也因此滅亡,趙匡胤輕而易舉的建立了大宋。

建立宋朝之後,趙匡胤和劉邦、朱元璋一樣起了疑心,他也懷疑自己的功臣指不定什麼時候會反水,背叛自己。



不過,趙匡胤有一點做的比較好,沒有直接處死他們,而是擺了一桌酒席,兄弟幾個坐在一起嘮嘮。趙匡胤說出了心聲:“你們幾個手握兵權,我很不放心呀,不如給你們一大筆錢,你們去頤養天年吧。”

雖然這些人心中一萬個不願意,但也沒有人敢反對。於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成功解除了威脅,功臣宿將也因此獲得了善終。

趙匡胤殺死救命恩人

趙匡胤殺死的救命恩人是張瓊,大名館陶人,後周時期便在趙匡胤帳下效力。

有一次,趙匡胤跟隨柴榮攻打南唐,在壽州城外時,趙匡胤身先士卒,在陣前指揮作戰。這一次可以說是趙匡胤一輩子最危險的時候,城上萬箭齊發,箭如雨下,而且這些箭支“矢粗如椽”。這就好比現代的巴特雷,打在身上,不死少半條命。



好巧不巧,此時一支巨型箭弩射來。眼看趙匡胤就要掛了,結果這時張瓊不顧生命危險趴在了趙匡胤的身上。趙匡胤是撿回了一條命,但張瓊卻因此不省人事。

後來,經過救治,張瓊勉強撿回來了一條命,趙匡胤見此,立刻把張瓊引為了心腹。再後來,趙匡胤的登基稱帝,把功臣們的兵權全部收了回來,也把張瓊也提升為了殿前都虞候。

所謂殿前都虞候,權力基本上等同於趙匡胤之前做的殿前都檢點,相當於皇宮的衛戍部隊長官。

這個官職可把張瓊害慘了。



由於趙匡胤疑心病非常重,每天懷疑位高權重的人會背叛自己,所以也逐漸的開始冷落張瓊。

恰好,張瓊有是底層武將出身,沒有什麼花花腸子,也因此得罪了很多官員。這些人便無中生有,誣陷張瓊擅自選用軍隊的戰馬為做騎,私自納叛臣李筠的奴僕,而且豢養了家丁數百人。

趙匡胤聽此,立刻叫來了張瓊對質。張瓊沒有做,所以理直氣壯,而趙匡胤早就想處置他了,所以下令用鐵杖擊打張瓊的頭部。昏死之後,趙匡胤下令將張瓊關進了大獄之中。

最終,張瓊冤死在了監獄之中。




等張瓊死後,趙匡胤才開始查證張瓊是否貪汙,或者豢養家丁。結果張瓊家無餘財,而且只有奴僕三人,為此趙匡胤給了張瓊家一定的撫卹金,形式的斥責了一下誣告的人也就不了了之了。

看完這件事,不得不說伴君如伴虎呀!


我是越關


們都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懂得感恩是作為人的一種基本的素養,俗話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那麼,在當時的宋朝第一位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宋太祖趙匡胤在當時的宋朝地位還是很大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當時宋朝經濟非常發達,人們生活也會安居樂業,不過,有傳聞說歷史上的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要殺掉自己的救命恩人呢?具體的一起來看看!

《宋史.太祖本紀》記載了這樣一件史實:宋太祖乾德元年八月壬午,殿前都虞候張瓊以陵侮軍校史珪、石漢卿等,為所誣譖,下吏,瓊自殺。說的是殿前都虞候張瓊欺辱軍校史珪、石漢卿等人,被他們聯手誣告。張瓊被送交有關部門審查,審查期間自殺身亡。

對這件事,《宋史》之外,南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以及清人畢沅《續資治通鑑》都有記載,以李燾《長編》的記載最為詳細。當時,張瓊的職務是“殿前都虞候、嘉州防禦使”。防禦使是寄祿官,代表他的品階為防禦使(略低於節度使,五品官),殿前都虞候(掌軍中司法,從五品)才是他的實際職務。史珪和石漢卿都是沒有品階的小校,且隸屬於殿前司,是張瓊的部下。按《長編》記載,張瓊性格暴躁,御下嚴厲。當時史珪和石漢卿正受趙匡胤寵幸,張瓊很輕視他們,稱其為“巫媼”(老巫婆)。二人恨之入骨,於是誣告張瓊“養部曲百餘人,自作威福,禁旅畏懼。且巫毀皇弟光義為殿前都虞候時事”(私養部曲百餘人,作威作福,禁軍將士都懼怕他。而且他還汙衊、詆譭皇弟趙光義擔任殿前都虞候時的事。)宋太祖招張瓊當面訊問,張瓊不承認指控。太祖大怒,命人拷打他。石漢卿用鐵撾(鐵製兵器,頭部形似手掌)猛擊張瓊頭部,張瓊被打的氣息奄奄(仍不認罪),拖出去交給御史府繼續審問。張瓊自知不免於死,遂解下所配玉帶留給母親,隨即自殺身亡。


舟曉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開國大將功高震主,被皇帝所殺的事情屢見不鮮。其中最出名的兩位皇帝便是劉邦和朱元璋。這二人皆出身低微,做了皇帝后對手下疑神疑鬼。為了防止江山被部下篡奪,他們將開國功臣屠戮殆盡。而宋太祖趙匡胤卻因為杯酒釋兵權,保全老部下廣受世人讚譽。而大家有所不知的是,一直以來被人稱為“仁君”的趙匡胤竟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張瓊是五代末期的大名館陶人,祖輩都為牙中軍。他在年少時便以勇武著稱,且善於騎射。投軍後,張瓊隸屬於趙匡胤麾下。後周顯德年間,趙匡胤隨後周世宗柴榮南征。在攻擊十八里灘砦時,趙匡胤軍隊被南唐戰艦所圍。當時南唐軍中有一人持甲盾鼓譟向前,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後周軍隊也沒人敢上前阻攔。趙匡胤命張瓊用箭射死他,張瓊張弓搭箭,一箭就結果了那位罵罵咧咧的老兵油子,南唐軍隊也望而退卻。

等趙匡胤登基稱帝后,張瓊被趙匡胤任命掌管禁軍。禁軍負責整個皇宮的安危,可見趙匡胤對張瓊的信任。後來張瓊又先後憑軍功被提拔為內外馬步軍都軍頭,領愛州刺史。趙匡胤曾說:“禁軍中如狼虎者不下萬人,除了張瓊,沒人能管得了。”於是又命張瓊代都虞候,遷嘉州防禦使。

張瓊是個直性子,不擅長溜鬚拍馬,最看不上史珪、石漢卿等人阿諛奉承的行為。所以時常輕辱他們,史珪、石漢卿二人也對張瓊恨之入骨。乾德元年八月,石漢卿向趙匡胤進獻讒言,說張瓊擅乘官馬,私自畜養部曲百餘人,在民間作威作福,而且還曾詆譭趙光義為殿前都虞侯時事。趙匡胤命人將張瓊召來面審,張瓊卻拒不認罪。趙匡胤大怒,命石漢卿用鐵擊打張瓊頭部。

等張瓊被打的奄奄一息時,趙匡胤命人把張瓊拖出去,然後安排有司審理此案。審理案件的部門在石漢卿等人的示意下,坐實了張瓊的“罪證”,趙匡胤下令將張瓊賜死。後來趙匡胤聽說張瓊家無餘財時,又悔不當初。為了彌補張瓊,趙匡胤提拔張瓊的哥哥當了龍捷副指揮使。

為何趙匡胤要處死張瓊,難道僅僅是因為聽信了石漢卿等人的讒言?其實張瓊被殺最大的原因是他提醒趙匡胤提防趙光義。當時趙匡胤剛打下江山不久,心裡更忌憚的是其他功臣。張瓊對趙匡胤的提醒,在趙匡胤看來就是在挑撥他們兄弟間的關係。為了朝政安穩,趙匡胤也得殺了張瓊。但事實證明,張瓊並沒有說錯。趙光義確實是狼子野心,而趙匡胤也最終自食其果。


關河南望


先來說下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

1、在公元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宰相範質委任趙匡胤為大將軍,可以調動全國兵馬,於是趙匡胤統率大軍出發開始北征,行軍至陳橋驛(河南封丘縣陳橋鎮),在趙匡胤的授意下,發生了兵變,部下遂擁立趙匡胤為皇帝。

由於趙匡胤任節度使的藩鎮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至此,北宋王朝開始建立。

2、雖然宋朝已經建國了,但是趙匡胤知道他自己這個皇帝是怎麼來的,所以也擔心有那麼一天,某個武將率領士兵造反,拿下他的皇位,為了避免陳橋驛兵變的故事再次上演,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必須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不能存在手握重兵的大將去逼宮這種現象,杯酒釋兵權的故事開始發生了。


傾之,上與故人石守信等飲酒酣,屏左右謂曰:“我非爾曹之力,不得至此,念汝之德,無有窮已。然為天子亦大艱難,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今終夕未嘗安枕而臥也。”守信等曰:“何故?”上曰:“是不難知,居此位者,誰不欲為之?”守信等皆惶恐頓首曰:“陛下何為出此言?”上曰:“不然,汝曹雖無心,其如麾下之人慾富貴何?一旦以黃袍加汝身,雖欲不為,不可得也。”守信等乃皆頓首泣曰:“臣等愚不及此,唯陛下哀憐,指示可生之路。

”上曰:“人生如白駒過隙,所欲富貴者,不過多得金錢,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耳。汝曹何不釋去兵權,擇使好田宅市之,王翦、蕭何所以免禍。為子孫立永久之業。多置歌兒舞女,日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君臣之間,兩無稍嫌,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稱疾,請解兵權。


3、翻譯過來就是:沒過多久(趙匡胤問趙普關於節度使兵權的事情後),太祖就與老朋友石守信等飲酒,飲之酒酣時,太祖屏退左右隨從,對石守信等人說:“若不是你們的鼎力相助,我今日不能達到這樣的地位,我非常感激大家對我的恩德,始終沒有忘記過。可做皇帝也有做皇帝的難處啊,完全沒有節度使的快樂,如今我從早到晚沒一天安穩睡過覺。”石守信等人說:“是什麼事煩鬧陛下呢?”太祖說:“這是不難知道的,佔居天子之位,誰不想做啊。”石守信等人惶恐不已地叩頭說道:“陛下因何說出這樣的話?”太祖說:“誠然大家並無此心,但你們的部下將領誰不想富貴?有朝一日,他們將黃袍披在你們的身上,即便你們不想作,也是由不得了。”石守信等人連連叩頭哭泣著說:“臣等愚昧無知,還沒想到這一步,只求陛下憐憫給我們指條生路。


太祖說:“人生一世就如白駒過隙,以求富貴之人,不過希望得到很多金錢,自己盡情歡樂,讓子孫不受貧困而矣。你們何不捨掉兵權,擇其好的田地買下來(王翦、蕭何就是這樣免遭殺身之禍),給子孫後代留下永久的基業。多多置辦一些歌童舞女,每日飲酒取歡,以終天年。君臣之間互不猜疑,不也是很好嗎?”石守信等叩首再拜,說:“陛下對臣等關愛備至,就如同臣等再生父母啊。”第二天,石守信一行都自稱有病不能朝見拜謁,請求太祖解去他們手中兵權。因為石守信等人手握重兵,經過和趙匡胤的談話後,主動交出了兵權,對於趙匡胤不再是威脅了,所以趙匡胤就賞錢分地,讓他們享受榮華富貴。

再來談下關於趙匡胤救命恩人的事情,

這個人叫做張瓊,趙匡胤奉命攻打南唐的壽春城,趙匡胤乘坐皮船,在護城河指揮大軍攻城。就在此時,南唐守軍發射車弩,“矢大如椽”。危急時刻,張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趙匡胤,結果,張瓊被弩箭射中,趙匡胤當然也就沒有受傷,張瓊不顧個人安危去保護趙匡胤,所以趙匡胤起初很是重用張瓊。


張瓊先是擢典禁軍,累遷內外馬步軍都軍頭、領愛州刺史,後來光義遷開封尹臣,代為殿前都虞侯,遷嘉州防禦使。

那麼趙匡胤後來為什麼要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呢,

《宋史》關於張瓊的記載

瓊性暴無機,多所凌轢。時史珪、石漢卿方用事,瓊輕侮之,目為巫媼。二人銜之切齒,發瓊擅乘官馬,納李筠隸僕,畜部曲百餘人,恣作威福,禁軍皆懼;又誣毀太宗為殿前都虞候時事。建隆四年秋,郊禋下方欲肅靜京師,乃召訊瓊。瓊不伏,太祖怒,令擊之。漢卿即奮鐵撾亂下,氣垂絕,曳出,遂下御史案鞫之。瓊知不免,行至明德門,解所繫帶以遺母。獄具,賜死於城西井亭。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由於張瓊是一介武夫出身,性格較暴虐,對待下屬也非常苛刻。當張瓊的手下史珪和石漢卿受到宋太祖青睞時,張瓊對他們嗤之以鼻,根本不屑的態度。

後來張瓊任殿前都虞侯的時候,發現趙匡胤的兄弟趙光義,利用自己的職權,結交豪傑,積蓄自己的力量,有不軌之心,希望趙匡胤能夠嚴查此事,不可掉以輕心。張瓊是個大老粗,說話都是直來直去,對趙匡胤也是忠心耿耿,但是不懂得“疏不間親”。趙匡胤剛因為張瓊告自己兄弟的狀,對張瓊很有看法,十分不滿。

石漢卿呢,趁著這個機會,在宋太祖面前誣告張瓊私養部曲百餘人(養了死士一百多人),有謀逆的可能。宋太祖本就有心整頓軍紀,於是召張瓊前來詢問。


張瓊呢,本身就是無中生有的誣告,所以不服,張瓊拒不認罪,宋太祖大怒,令石漢卿用鐵擊其首,張瓊被打的半死,被曳出,下御史案查,然後趙匡胤下令賜死。

張瓊知道自己難逃一死,於是把自己的腰帶讓人送給母親,最後在獄中自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