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滅亡後,留下兩大寶藏,究竟位於何處?

太平天國曾經盛極一時,但到了後期,卻腐化成風日漸衰敗,終於自己給自己敲響了喪鐘。 1864年,太平天國的末日終於來臨。首府天京(今南京)陷落後,湘軍如洪水猛獸般地進入天京(今南京),燒殺姦淫,肆意搶掠,地毯式洗掠全城達三日之久,可稱得上是挖地三尺,撈盡了天國首府裡所有的浮財。

因“歷年以來,中外皆傳洪逆(清統治者對洪秀全的蔑稱)之富,金銀如海,百貨充盈”,湘軍領袖曾國藩與曾國荃弟兄懷疑還有更多財寶窖藏在地下深處。

太平天國滅亡後,留下兩大寶藏,究竟位於何處?

一是天京藏寶之謎,二是石達開藏寶之謎。

天京藏寶之謎

忠王李秀成被俘後,曾國藩與曾國荃都審訊過這位太平天國後期的“擎天柱”,其中有一條問:“城中窖內金銀能指出數處否?”李秀成就利用自述來對付曾國藩。他在自述裡十分巧妙地作了委婉敘述,然後分別引出“國庫無存艮銀米”、“家內無存金艮銀 ”的結論,搪塞了曾國藩。當時天京城陷時,全城的口號是:“弗留半片爛布與妖(太平軍對清兵的蔑稱)享用!”

太平天國在南京苦心經營十載,一直就有洪秀全窖藏金銀財寶的傳說,“金銀如海”之說。攻打南京城的湘軍十分相信這個說法,待到破城之日,湘軍四處掘窖,曾國藩甚至還發布過“凡發掘賊館窖金者,報官充公,違者治罪”的命令。就是曾國藩在給朝廷的奏報裡,也公然提出“掘窖金”的話。

太平天國滅亡後,留下兩大寶藏,究竟位於何處?

按太平天國的財產管理制度,所有公私財產都必須統一集中到“聖庫”,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由聖庫統一配給,百姓若有藏金一兩或銀五兩以上的都要問斬。這種制度使得太平天國的財富高度集中,為窖藏提供了可能。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政權由洪氏嫡系掌管,“聖庫”財富已成洪秀全的“私藏”。而洪秀全進入天京後便脫離了群眾,避居深宮,十年未出。如果沒有其親許,任何人都不能進入天王府,對其他異姓諸王更是猜忌日深。天王府成為他唯一信賴和感到安全的地方,如果要窖藏的話,最有可能就在天朝宮殿地下。

天王府當時並沒有被湘軍全部毀掉,有不少還未燒盡,當年的核心建築“金龍殿”依然存在,百年來,從來沒有對其地下進行過勘查。“金龍殿”下邊到底有些什麼?天朝宮殿地下有沒有藏金?真是撲朔迷離。

太平天國滅亡後,留下兩大寶藏,究竟位於何處?

直到辛亥革命以後,還有軍閥要掘太平天國窖金髮財。但不知什麼原因,最後沒下手。

石達開藏寶之謎

除天京藏寶之謎外,太平天國還有一個藏寶之謎。

據說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覆滅於大渡河前夕,把軍中大量金銀財寶埋藏於某隱秘處。石達開當時還留有一紙寶藏示意圖。圖上寫有“面水靠山;寶藏其間”八字隱訓。

抗戰期間,國民黨四川省主席劉湘秘密調了1000多名工兵前去挖掘,在大渡河紫打地口高升店後山坡下,工兵們從山壁鑿入,豁然見到3個洞穴,每穴門均砌石條,以三合土封固。但是挖開兩穴,裡面僅有零星的金玉和殘缺兵器。

當開始挖掘第三大穴時,為蔣介石偵知。他速派古生物兼人類學家馬長肅博士等率領“川康邊區古生物考察團”前去幹涉,並由“故宮古物保護委員會”等電告禁止挖掘。不久,劉湘即奉命率部出川抗日,掘寶之事終於被迫中止。根據研究人員赴現場考查後判斷:該三大洞穴所在地區和修築程度,似非為太平軍被困時倉促所建。石達開究竟在這裡有沒有藏寶,也成了歷史未解之謎。

太平天國滅亡後,留下兩大寶藏,究竟位於何處?

而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說法是,在重慶南川市鐵廠坪有段傳說,當年石達開西征途中曾經路過南川,留下了一批寶藏,只要找到了一座名為“太平山”的位置,就能找到石達開寶藏。

在大渡河岸邊的安順村,當地老百姓這樣講石達開的傳說:“當年石達開率三萬大軍走到大渡河的時候,有個愛妃生了兒子,石達開犒賞三軍用了三天時間。結果三天過後,大渡河漲水了,軍隊無法渡河。這個時候清軍又分別從前後對石達開軍隊實行追堵,看見了嗎?當時他們住在村後的營盤山上,而山上只有幾戶人家,根本沒多少糧食供給軍隊。” “石達開隨軍帶了很多金銀財寶,我們的祖輩說,這些金銀財寶被裝到7個大棺材裡,一個連的軍隊負責埋藏,結束出來的時候,10個人的小分隊守在出口處把這一個連的人全部殺死了。然後,這10個人的小分隊回去吃完飯後全部死去,而做飯的炊事員後來也被一支毒箭射死。所以寶藏究竟埋在哪裡根本沒人知道。”

在重慶南川市,當地盛傳的說法是,找到了“太平山”,就可能找到石達開的寶藏。據《南川縣誌》記載,石達開率部經過合口河到橋塘,沿路軍紀嚴明,在老百姓家用飯,都會把銀子留下。

和世界上所有的藏寶之謎的複雜性一樣,太平天國的兩大藏寶之謎至今仍未解開。僅靠文物部門的力量肯定是不夠的。我們希望這些埋在地下深處的寶物能早日重見天日,以造福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