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窩數據「羅生門」爭議再升級 創始人陳罡:交由法律判定

马蜂窝数据“罗生门”争议再升级 创始人陈罡:交由法律判定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仝麟閣 針對點評造假事件,馬蜂窩公關部相關負責人10月23日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目前公司正在準備材料和證據,儘快公佈。其CEO陳罡表示,對‘抹黑’行為,將交由法律判定。

10月20日晚間,微信公眾號“小聲比比”一篇名為《估值175億的旅遊獨角獸,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的文章在微信傳開,作者質疑馬蜂窩旅行網存在粉絲和點評造假、抄襲。10月22日早間,馬蜂窩對其作出回應,表示文中言論歪曲事實,一紙訴狀將該公號相關方深圳市乎睿數據有限公司、丁子荃告上法庭。10月22日晚間,該公號再次發表文章,再次質疑馬蜂窩給出的回覆具有漏洞,並表示將提供更多證據做好公證和司法鑑定,並在接下來逐步放出,甚至表示將會向馬蜂窩提起“反訴”。

對戰

10月23日,馬蜂窩於三裡屯舉行了新品發佈會,在會上馬蜂窩聯合創始人兼CEO陳罡出席,但並未談及事件對公司的影響。在會議結束後,陳罡向媒體表示,會訴諸法庭解決。

陳罡稱,針對這幾天網上出現的“馬蜂窩點評數據相關問題”,馬蜂窩認真進行了自查,“核查結果顯示,馬蜂窩在餐飲等點評數據方面存在部分問題,但遠沒有外界所表述的那麼誇大。馬蜂窩已開始對相關問題進行整改,並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堵住漏洞。但對相關表述中涉及大量明顯‘抹黑’行為,我們將交由法律判定。”

至此,雙方的“口水戰”已經趨於白熱化。馬蜂窩在此前的回覆中,承認了部分點評存在造假,並對涉嫌虛假點評的賬號進行了清理。並表示其點評數據佔馬蜂窩總體數據中的比重只有2.91%。

然而,該公號認為,涉嫌抄襲的點評,在馬蜂窩官網的介紹中是核心資產,只用字數總量來評估其重要程度屬於偷換概念。在“小聲比比”公號10月22日的文章中,名為“梓泉”的作者主要抨擊了馬蜂窩的三大痛點。首先,點評造假數超85%。乎睿數據統計發現馬蜂窩平臺有7454個抄襲賬號,平均每人從攜程、藝龍、美團、Agoda、Yelp上抄襲搬運了數千條點評,合計抄襲572萬條餐飲點評、1221萬條酒店點評,佔到官網聲稱的2100萬“真實點評”的85%。其次,點評造假抄襲系機器人或內部員工幕後操作。梓泉在文中舉例指出,官方賬號“問答小班長10號”性別、位置自相矛盾;馬蜂窩從海外網站抄襲的點評系直接用谷歌翻譯而來,錯誤百出,甚至還連帶粘貼了“簡明英漢詞典”的字樣。

爭議

兩家公司的“戰爭”熱鬧非凡,評論區和朋友圈也紛紛戰隊、出現了兩派。某公號“知微數據”通過測算,質疑爆料媒體中也存在“水軍”,並且牽出了幾家網絡媒體。雙方的“對攻”越來越激烈,範圍也越來越大。

而這一抄襲質疑,正發生在馬蜂窩新一輪融資的關鍵時刻。

馬蜂窩自成立以來,經歷瞭如下幾輪重要融資,分別是2011年10月,獲得今日資本500萬美元A輪融資和200萬美元無息貸款;2013年04月:獲得啟明創投領投的1500萬美元B輪融資;2015年02月:獲得高瓴資本、Coatue、CoBuilder、啟明創投的C輪融資,累計融資逾億美金。2017年12月:獲得鷗翎投資、美國泛大西洋資本集團、淡馬錫、元鈦長青基金、厚朴基金共同投資1.33億美元。

學者朱巍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絕大部分的UGC平臺在網民協議中,都有關於版權的聲明,一是明確本平臺產生的內容,其他主體不得非法獲取;二是用戶在平臺發佈的自創內容,版權歸本平臺所有。按照《著作權法》的規定,版權聲明中的第二部分內容是無效的,因為用戶自己完成的作品,版權當然歸屬用戶,網民協議是格式合同,平臺不能掠人之美。因此,非法抓取他人內容,這對於以UGC為核心競爭力的新經濟形態是非常嚴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