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app「馬蜂窩」點評造假有黑幕?爆料人再次發文舉證

“旅遊之前,為什麼要先上馬蜂窩?”世界盃賺足眼球的馬蜂窩廣告詞如今看起來充滿諷刺,因為這次它被黑得幾乎毫無反擊之力。

旅遊app“馬蜂窩”點評造假有黑幕?爆料人再次發文舉證

週末,旅遊圈被“馬蜂窩”數據造假事件徹底炸翻。10月22日,一篇《估值175億的馬蜂窩竟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在網絡上刷屏。文章指出,馬蜂窩的2100萬條“真實點評”中,有1800萬條都是通過機器人從競爭對手那裡抄襲的。

這篇文章在文中列舉除了大量評論數據對比,質疑馬蜂窩旅遊網上的大量旅遊攻略、旅遊問答、旅遊點評都是水軍與機器人寫作而成,看上去鐵證如山。

旅遊app“馬蜂窩”點評造假有黑幕?爆料人再次發文舉證

經過數據分析,馬蜂窩上有 7454 個抄襲賬號,合計從攜程、藝龍、美團、Agoda、Yelp 上抄襲搬運了 572 萬條餐飲點評與 1221 萬條酒店點評,佔到馬蜂窩所有點評總數的 85%!

如果這件事情是真的,那昔日的“旅行聖經”妥妥地變成“水軍聖經”,這讓那些熱衷旅遊攻略的小夥伴真是看呆了。

馬蜂窩回應:遭有組織攻擊

面對犀利質疑,北京時間10月22日07:49,馬蜂窩旅遊官方微博一文作出回應聲明:針對該文中歪曲事實的言論,和已被查證的有組織攻擊行為,馬蜂窩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旅遊app“馬蜂窩”點評造假有黑幕?爆料人再次發文舉證

事件新進展:爆料人再次發文舉證

今天,該文章作者又發了第二篇稱,昨日他發現之前文章中提及的賬號全都不見了。還稱在馬蜂窩的遊記區發現,遊記評論區成為了上文那個7454個抄襲賬號的第二戰場,只要用戶發佈遊記,他們就會自動湧入頁面,發表機器人經典言論。其中,“有沒有詳細介紹?”“沒更新完吧,等樓主更新哦~”成為了機器語錄中回覆最高頻的兩個語句。

旅遊app“馬蜂窩”點評造假有黑幕?爆料人再次發文舉證

此外,馬蜂窩規定遊記中不能添加聯繫方式,但是該作者抓取了1579178篇遊記,發現其中有7%的遊記成功保留了聯繫方式。而這些營銷遊記其中很多都是洗稿/篡改型軟文,並且植入了像三亞“小鬍子海鮮”等“水軍”餐廳。

“互聯網企業間的抄襲內容、灌水、營銷等等行為,已經成為一個共識、潛規則。形成惡性競爭。我只是把一個被大家接受的醜陋的潛規則點出來而已。”爆料人還表示,今晚還將對馬蜂窩的聲明作出回應。

融資前期被爆黑料

目前,爆料人和馬蜂窩各執一詞,一個說是評論造假,一個說是遭有組織攻擊,孰真孰假?

依小金對馬蜂窩這份聲明的理解,就是:我承認造假,但是隻有2.9%,不是你們說的85%!可惜,馬蜂窩的言論聲明暫時還有些無力,人家貼出了種種證據,你說不實,又拿不出證據,實乃略輸一籌。

再者,畢竟這則黑料發生在馬蜂窩即將融資的時間節點上,有些商業人士揣測馬蜂窩可能真的遭遇到了黑套路,可能有投資人用“黑幕”來打壓企業估值,以求在下一輪融資中用更少的金錢來佔據更多份額。

但是這個說法被爆料人的一段話似乎否定了。據瞭解,爆料人梓泉稱,最初只是想去寫一個模型想去鑑定餐飲點評的真假參加數據比賽,本想拿馬蜂窩做一個試驗,沒想到直接把馬蜂窩掀了一個底朝天。按照說法,爆料人和馬蜂窩並沒有利益關係。

網友熱議: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

和以往互聯網被爆黑料態度不同,這次大多數網友反應大多數比較淡定,有人稱:這是行業普遍現象。

旅遊app“馬蜂窩”點評造假有黑幕?爆料人再次發文舉證

小金注意到有個網友這樣評論:

這並不是馬蜂窩第一次抄襲,早在2016年,就有網友爆出自己的原創個人遊記被馬蜂窩抄襲,只是沒引起足夠的關注。 也有馬蜂窩上的原創遊記被其他平臺抄襲的事情,可見,有這種行為的不只是馬蜂窩一家,若是查查其他幾家旅遊產品,誰又能獨善其身?

網友見怪不怪的反應讓小金有些發怵,互聯網企業評論數據如此大面積造假,或許就是業內普遍做法,關鍵是他們還能一輪又一輪地融資,把用戶置於何處?這些企業良心不會痛嗎?

估值下降:或從175億降至20多億

馬蜂窩由陳罡和呂剛創立,提供旅遊信息決策及產品預訂服務。從旅行社區起步,馬蜂窩已成為自由行服務平臺,是近兩年來中國成長最快的在線旅遊公司之一。

誕生於2006年的馬蜂窩,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並不為資金憂慮,發展五年之後,才於2011年10月及2013年4月,分別獲得A、B兩輪融資。2015年獲得高瓴資本等投資的8500萬美元C輪融資,2017年完成1.33億美元D輪融資。

作為在線旅遊平臺中的一匹黑馬,馬蜂窩速度驚人。雖然事件尚未完全落實,但是很可能給馬蜂窩帶來致命一擊。對於馬蜂窩涉嫌造假一事,業內人士指出,若上述質疑最終被坐實,馬蜂窩的估值很可能大幅縮水,或將從175億元降至20多億元。

專家:抄襲行為如果屬實,就涉嫌不正當競爭

互聯網行業專家王越指出,類似的案例在互聯網企業之間並不罕見。平臺之間互相抄襲內容,屬於行業問題,並不是什麼秘密。

互聯網行業專家王越表示,“像這種互聯網平臺為了積累用戶口碑數據、從0到1的過程中採取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這種現象在互聯網的這種內容口碑平臺行業裡面其實是比較普遍的。像類似馬蜂窩去抓取其他網絡預訂同行的內容數據這種情況,應該也相對來講在業內是司空見慣的,大家都也是知道的,只不過就是抓取或者是抄襲的程度、方法手段各有不同。”

從其他平臺抓取用戶點評信息,到底傷害了誰?對於發表點評的用戶來說,自己在一個網站上發表的點評被抄襲,算是版權受到侵犯嗎?

對此,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指出,這些用戶點評信息的權益到底屬於誰,目前法律上並沒有明確的規定:

“目前只是對於個人信息做了一些相關的規定,但實際上很多情況下,用戶在網上所發佈的一些信息,比如說發一個帖子、發的一個評價,不屬於法律所規定的個人信息的範圍。當然這個信息對於企業來講、對於平臺來講確實是很有價值的。對於這種信息到底權利屬性是怎樣的,權利應該歸屬於哪一方、怎麼樣去利用,在這方面實際上是需要現有的法律做些修改,或者說通過新的立法來進行解決的。”

不過,趙佔領表示,對平臺來說,集聚用戶、收集信息並且維持用戶活躍度,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並且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馬蜂窩的抄襲行為如果屬實,就涉嫌不正當競爭。

你對馬蜂窩造假醜聞怎麼看呢?不妨一起留下你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