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爭議廣告:知乎、馬蜂窩、Boss直聘以口碑換流量,劃不划算?

最具爭議性品牌:央視洗腦廣告 贏了流量輸了口碑

互聯網時代,信奉的是“流量為王”的法則,有了流量就有了一切。

對於品牌而言,高流量意味著高關注,意味著高商業價值,更意味著高收益。沒有流量,就無法引導用戶進行消費,無法轉化為商業回報。

最具爭議廣告:知乎、馬蜂窩、Boss直聘以口碑換流量,劃不划算?

走入互聯網下半場,流量格局日趨穩定,線上流量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機會越來越低,很多品牌都患上了“流量焦慮症”,為了衝高流量,絞盡腦汁。

在世界盃期間,馬蜂窩、知乎、BOSS直聘這三大品牌各自出廠了一支洗腦廣告,可以說是有預謀的進行流量收割戰役。最後的結果也是最大程度的獲得了流量與關注,甚至引發全行業乃至全社會關注討論的熱鬧程度遠遠超出了品牌方及廣告創作者的期望,為品牌方帶來了極大的流量增量。

最具爭議廣告:知乎、馬蜂窩、Boss直聘以口碑換流量,劃不划算?

以廣告爭議最大的BOSS直聘為例,其CEO趙鵬對外透露,6月15日開始,BOSS直聘的單日註冊用戶出現了成倍的增長,日活用戶連續創新高;平臺用戶的行業和地區出現極大拓展,在一線城市行業延伸非常明顯,後臺單天接到了來自7個行業130餘個新增崗位類型的上報申請。

然而,在流量增長的同時,這些洗腦廣告也將三大品牌推到了觀眾審美聲討的風口浪尖,出現了罕見的全民diss廣告的現象,品牌口碑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在微博中就出現了#抵制Boss直聘世界盃低俗廣告#的話題,其閱讀量接近50萬;而知乎“毫無營養”的15秒廣告也讓很多知乎忠實用戶對平臺“有內涵、有料”的高精尖定位產生了極大的質疑。

最具爭議廣告:知乎、馬蜂窩、Boss直聘以口碑換流量,劃不划算?

雖然現在三大品牌都已經更換了品牌廣告,但是在前期用透支大眾好感度與品牌口碑的方式去獲取曝光與流量,對品牌美譽度造成的傷害已經難以彌補,這樣的買賣真不知到底劃不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