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窩、58同城又爆虛假信息 但造假只在互聯網行業嗎……

近日,一篇自媒體爆文《估值175億的馬蜂窩,竟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讓互聯網業界內容造假行為再度引發廣泛關注。


馬蜂窩、58同城又爆虛假信息 但造假只在互聯網行業嗎……


廣告詞現在看來有些諷刺

文章通過數據抓取分析後指出,主打用戶生產內容的馬蜂窩最核心的85%“真實點評”都是通過機器人從點評和攜程等競爭對手那裡抄襲過來,而發現這個“規律”的是宣稱僅有四人的獨立數據團隊“乎睿數據團隊”。

馬蜂窩、58同城又爆虛假信息 但造假只在互聯網行業嗎……

爆料者也不甘示弱,反擊不斷

一邊是剛傳出擬融資3億美元消息的旅遊獨角獸,一邊是表示“沒有接受OTA或者馬蜂窩潛在競品的任何贊助”的自媒體和數據團隊,還有場外群情洶湧的各種惋惜、同情和唱衰,“造假門”的輿論風波持續發酵。

馬蜂窩、58同城又爆虛假信息 但造假只在互聯網行業嗎……

場外各種惋惜、同情和唱衰

截止到發稿前,馬蜂窩ceo回應稱“馬蜂窩在餐飲等點評數據方面存在部分問題,但遠沒有外界所表述的那麼誇大”,並以選擇起訴抹黑行為,而爆料人也不示弱,表示未來計劃逐步放出更多證據,積極準備應訴,將戳破泡沫進行到底。

無獨有偶,早在馬蜂窩被“捅”之前數日,“神奇的網站”58同城也又又又被爆存在大量發佈虛假招聘信息且涉嫌詐騙的公司,涉嫌詐騙金額或超數百萬。據瞭解,類似案件在今年6月份就已爆出,詐騙金額最高的一份判例中,受害者2000餘人,被騙中介費共計6270萬元。

馬蜂窩、58同城又爆虛假信息 但造假只在互聯網行業嗎……

“神奇”的網站也負面不斷

回顧以往,因造假被點名的互聯網企業不勝枚舉,大眾點評、騰訊、360、微博、今日頭條等等企業都被點名過,水軍抄襲、內容水分早已不是新聞。因此這場風波的一開始,還是有部分網友選擇站在馬蜂窩這邊,認為造假是行業原罪見怪不怪。

馬蜂窩、58同城又爆虛假信息 但造假只在互聯網行業嗎……

層出不窮的造假行為

正因如此,比造假更可怕的是所有人對造假理所當然的態度,當潛規則變成了明規則,大水漫灌之後一灘爛泥如何收拾這個問題大部分人卻選擇忽略。

事實上,支付行業的“假”操作也不斷在上演,相關大小罰單月月都有,今年央行開出的罰單已達109張,千萬罰單頻現,累計金額超2億。不少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推廣業務、爭搶用戶的過程中過於激進,對違規現象“反覆試探”。有的是平臺自己在做,還有的是平臺默許縱容與第三方形成默契。

早在2015年,曾經威震江湖的樂富支付被央行抽查發現存在大量虛假商戶,僅雲南、福建、浙江3個省區的虛假商戶就佔比91.28%,對於人民銀行的監管措施和整改要求,樂富消極對抗,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如今,被註銷支付牌照的樂富已進入清算程序,公司將不復存在。

今年10月初,聯通支付再次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規定被罰9萬元人民幣,距上次被罰僅隔了一個月,近年來因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開立假名賬戶、匿名賬戶、未按照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等違規行為累計罰款金額近1600萬元。

8月初,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國付寶一次性被開兩張罰單,單次最高罰單高達4400多萬,成了2018年支付機構最大罰單,將支付機構幾乎能夠違反的規定,均違反了一遍。之前還被媒體質疑涉嫌為上市公司輸血融資,存在存款轉貸款等問題。

近兩年來支付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利潤卻有斷崖式下降的趨勢,在轉型期隨著監管升級,重則罰款輕則停牌的前車之鑑數不勝數。馬蜂窩的紛爭還在進行中,但探姐有一個希望,那就是因為這次事件懸崖勒馬的不只是它一家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