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捅後的「馬蜂窩」 如何借「區塊鏈文旅」之勢逆風飛翔

這個週末,馬蜂窩的日子不太好過。一篇題《估值175億的馬蜂窩,竟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在朋友圈像病毒一樣傳播,發佈當天閱讀量就超過了十萬。

文章直指馬蜂窩的核心,數千萬條用戶的遊記和點評。拋出了多條證據,意在證明這些內容大部分都是從其他平臺搬運過來的。作者收集了大量的截圖和數據作為實錘,包括同一賬號短時間內在發佈了多條自相矛盾的內容,馬蜂窩直接搬運國外網站用戶評價以及內容和點評的數量會出現反常波動,特別是在休息日和非辦公時間的大幅下降。


被捅後的“馬蜂窩” 如何借“區塊鏈文旅”之勢逆風飛翔


圖片來源-深夜吧

而馬蜂窩雖然在週一對此事進行了回應,但說法頗為勉強,難以讓人接受。更是被網友調戲:馬蜂窩不生產內容,只是內容的搬運工。

而在今年4月,馬蜂窩的CEO陳罡還在2018中國旅遊科學年會上表示,“文旅融合是趨勢,區塊鏈文旅將改變旅遊界。”但這次內容抄襲事件似乎很難讓人相信馬蜂窩真的想將自身業務與區塊鏈整合,可能只是想蹭一波區塊鏈+的熱點。


被捅後的“馬蜂窩” 如何借“區塊鏈文旅”之勢逆風飛翔


眾所周知,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有一個重要的落地點,就是建立信任機制,消除不必要的中介。而旅遊行業恰恰是中介收入極高的領域之一。如果可以將區塊鏈和旅遊進行整合,消除各種不靠譜的第三方旅行團和中介,同時在支付階段引入加密貨幣,簡化支付流程,就可以大大的提高用戶的旅行體驗。


被捅後的“馬蜂窩” 如何借“區塊鏈文旅”之勢逆風飛翔


此外,可以將智能合約應用到旅遊業中。由於部署了合約,無論是商家還是中介的欺詐和虛假宣傳事件都將寸步難行,同時公開旅行社,當地服務商的業務數據,宰客的概率想必也會大大減少。

針對此次馬蜂窩事件,區塊鏈也可以給出一些解決方案。

通過內容上鍊,對每個原創的用戶點評和遊記進行版權保護。這樣就可以杜絕平臺之間互相搬運優質內容的情況,保護內容創作者的合法權益。這種應用其實已經有團隊在搭建,也收穫了較好的評價,有一定的前景和未來。

作為依靠用戶產出內容的平臺,馬蜂窩此次是真的捅了個馬蜂窩。上千萬條的遊記和點評一旦失去用戶的口碑,也就意味著整個產品失去了生命線。用區塊鏈的話說,就是之前建立的信任機制面臨崩塌,整個社區產生分歧,導致共識破裂。

那麼馬蜂窩到底是靠公關營銷外加拖時間實現軟分叉著陸,還是愈演愈烈徹底崩盤引起硬分叉,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