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該捅一捅數據造假的“馬蜂窩”

近日,一篇名為《估值175億的馬蜂窩 竟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的爆文刷爆了朋友圈。文中提到馬蜂窩2100萬條“真實點評”中有1800萬條是從點評和攜程等競爭對手那裡抄襲過來的。事件發酵之後,首發自媒體並沒有偃旗息鼓,次日又再次整理數據拋出,質疑馬蜂窩點評、遊記、問答三大內容板塊被水軍和爬蟲霸佔。

馬蜂窩10月22日也發佈聲明,稱對全站遊記、攻略、嗡嗡、問答、點評等數據進行了核查,並對涉嫌虛假的信息展開查處。

原創內容應該說是馬蜂窩的立身之本,也是其估值百億的依據。這次的抄襲風波或將影響消費者對馬蜂窩的信任。

馬蜂窩深陷“抄襲門”事件,到底是捅了誰的馬蜂窩?

早該捅一捅數據造假的“馬蜂窩”

好大一個馬蜂窩

“有互聯網的地方就有水軍”——一條微博1億人轉載,一個直播同時在線人數13億人,日活躍用戶忽高忽低,一部電影差評如潮卻號稱幾億票房……除了數據造假,融資額也水分很大。兩年前曾有一批創業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80%以上的創業公司在融資數據上造假,部分則在資本市場上已經被“揭露”。

水軍、刷量、爬蟲這些現象幾乎是互聯網行業裡公開的秘密,從電商平臺到網約車平臺,社交平臺、內容分發平臺、視頻播放平臺,都能找到提供刷量、刷評論服務的供應商,已經成為行業潛規則。

早該捅一捅數據造假的“馬蜂窩”

網絡水軍擾亂視聽

正如揭露馬蜂窩數據造假的自媒體所說,水軍時而是和企業利益一致的幫兇,時而是蠶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蛀蟲,但任何時候,擾亂視聽的網絡水軍都在傷害廣大消費者。

同時,假大空的數據也嚴重惡化著創新創業環境。因為同類公司數據摻水,那些一心實幹的創業者在數據上難以博得投資人的垂青。這些創業者要麼選擇“同流合汙”,加入造假大軍;要麼默默無聞,得不到投資使得創業項目難以為繼。數據造假,已經成為“劣幣驅逐良幣”的社會毒瘤。

早該捅一捅數據造假的“馬蜂窩”

數據造假氾濫

因此,數據造假的“馬蜂窩”,必須堅決捅掉。有專家建議,有關部門不妨比照對財務數據造假的監督,加大檢查、審計、監督力度,建立“數據審計事務所”,把用戶是否涉嫌數據造假納入審計,讓那些亮麗光鮮的“大數據”見見太陽。

互聯網再怎麼野蠻生長,也不該自建圍城。通過造假數據獲得大筆融資縱然是痛快一時,但最終能否解決用戶或行業痛點,是靠真刀真槍說了算的。“假的真不了”,待到潮水褪去,真實水平敗露於天下,不僅做不了行業“第一”,可能整個生態和時代都不再屬於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