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財務思維」賺錢,提升你對金錢的認知

靠努力賺錢能讓人欽佩,但卻是最低效的賺錢方式。

比如之前刷爆朋友圈的《凌晨三點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象不到的辛酸》,引起了無數職場人的現實焦慮。

可問題就在於,靠拿命去換錢並不值得炫耀,這種做法除了能感動自己並無他用,更何況拼命和成功從來不會劃等號。

不信你去問那些賺了大錢的“成功人士”,很少有人把自己的成功歸咎於能力,更多的會說自己靠的是運氣。

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成敗,很大程度不是由我們自己個人的能力決定的,而是被大趨勢決定了。

所以今天我所要談的,並非是如何找到自己賺大錢的運氣,而是當我們站在一個競爭充分的市場中,如何才能穩定的“賺小錢”。

用“財務思維”賺錢,提升你對金錢的認知

比如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善於鑽營的生意人,他們未必有馬雲、雷軍、劉強東那樣偉大的商業格局,但卻精於計算,對錢特別敏感,所以一年下來也能賺的缽滿盆滿。

據我觀察,這類人身上都具備一種獨特的生意頭腦,我管它稱之為“財務思維”。

在我看來,生意人賺錢多半靠的不是創造價值,而是傳遞價值的事情。

換言之,他們更善於利用資金的流動性來賺錢。

好比之前我看到過一個故事,想必你也聽過。

用“財務思維”賺錢,提升你對金錢的認知

一位富豪到華爾街銀行借了5000元存款,借期為兩週,銀行貸款必須有抵押,富豪便用停在銀行門口的勞斯萊斯做抵押。

銀行職員將他的勞斯萊斯停在地下車庫裡,然後借給富豪5000元。

兩週後,富豪來還錢,利息僅15元。

這時候,銀行職員發現富豪賬上有幾千萬,問為啥還要借錢,富豪說:“15元兩週的停車場,在華爾街是永遠找不到的。”

從這個故事中,你能看到一個細節,富豪用自己的存量資產(勞斯萊斯汽車),省掉了幾百美金的停車費,實際上就是賺了幾百。

他告訴我們一個核心道理,放在手裡的錢無論多少,都只是存量,並不能產生額外價值。

而只有流動起來的錢,才能隨著時間創造出更大價值。

普通人把錢當“勞動成就” 生意人把錢當“生產工具”

記得很多年前,有次我去銀行辦理業務,一件事情讓我記憶猶新。

在銀行的櫃檯前面,營業員突然跟一個大媽吵起來。

我坐在旁邊聽了半天才明白,原來是大媽取了3000塊錢,數了一遍又讓營業員再存回去。

然後還理直氣壯地說:“這是別人還給我的錢,我先取出來看看有沒有假的,再存進去才能放心!”

當她喊出這句話時,周圍人全都驚呆了。

這件事情雖然聽起來像個段子,但換到現實的職場中,其實80%以上的人都有這種思維。

用“財務思維”賺錢,提升你對金錢的認知

比如我們辛苦努力工作,每個月最開心的時候,就是發工資的那一刻。

那一天,有的人會時不時翻看自己的手機網銀,歡欣雀躍的等待工資到帳,然後再拿著到手的工資撒了歡的大吃一頓,或是去買好看的衣服。

當然,也有的人會把到手的工資,牢牢地鎖定在自己的小賬戶裡,心裡盤算著等攢夠了一個數目,就可以做出一個重大的購買決定。

以上這些想法,統統都是“存量思維”,因為它與金錢的最優價值完全相悖。

換言之,錢在普通人眼裡是“生活資料”,而在生意人眼中是“生產資料”。

比如前面提到的開勞斯萊斯的富豪,他為了省幾百塊的停車費去向銀行貸款,這其實在經濟學上,叫做“帕累托最優”

簡單解釋,帕累托最優是一種最高效的資源分配方式,也是一種共贏的理想狀態。

比如我有一個朋友買了輛60多萬的車,之前用來上下班代步用。後來他入職了一家國企,上下班都有班車接送。他的車閒在家裡也沒啥用,於是他就把這輛車借給了一個在家待業的發小兒。

週一到週五,發小兒用其當作網約車賺外快,賺的錢他們二八分。週末朋友要是有事可以隨時取回來用。

這樣一來,朋友將原本閒置的資產重新流動了起來,極大提升了“帕累託效率”。

所以,回過頭來,我發現凡是那些善於賺錢的人,往往都懂得“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道理。

普通人視錢為“靜態存量” 生意人視錢為“動態流量”

從做金融的朋友那裡,我時常聽到一個詞,叫“頭寸”。比如在《紅頂商人》這部電視劇裡,男主稱錢不是錢,而是“頭寸”。

之所以這麼叫,是因為對於像男主這樣的商人而言,錢只不過是一項要調度的款子而已,和他的藥材、生絲沒有任何區別。

反之,對於很多像我一樣靠技術吃飯的職場人而言,往往對金錢的認識都並不客觀。

比如我之前會認為錢是靠辛苦掙來的,裡面摻雜著太多勞動的付出與生活的尊嚴,所以把錢當成是一種汗水與淚水的結晶。

好比我把花錢看作是一種“開銷”,但生意人把花錢當作“頭寸”。

這兩者間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是為錢打工,後者讓錢為其打工。

比如做生意的人,嘴巴里常常提到一個詞:“週轉率”。

用“財務思維”賺錢,提升你對金錢的認知

好比說你若過年時候去南方,會看到很多做生意的人家門口貼著一副對聯,上面寫著“貨如輪轉”。

這四個字的言外之意,就是說大家期望自己的貨像輪子一樣,轉的越快越好,那樣賺錢就比較多。

比如你看浙江很多做小商品批發業務的人,他們的商品價格賣的極低,低到只能按毫釐來計算利潤。而且他們自己常會說,“我做的這個買賣不賺錢”。

沒錯,多數做小商品買賣的利潤率確實很低,可你有沒有想過,他一天能轉多少遍呢?

再往進一步說,我發現很多人選創業項目的時候,都喜歡做那些表面上高大上的事情,比如房地產類、工程類。

如果你問身邊做房地產的人,他們一定不會否認這個行業的利潤很高,但同樣他們也會有更大的苦惱,就是投入一個項目的錢好幾年才能轉一圈,週轉率非常慢,所以現金流壓力就大。

用財務的話來說:“企業收入高,利潤未必高。”

所以,一個合格的生意人,從來不會只關注收入與利潤,他還會從時間的維度上關注資金的流動性。

普通人看錢是“數量單位” 生意人看錢是“時間單位”

普通人和生意人的金錢觀,看似差在了技術層面,但其實是“思維層面”。

比如我之前打工上班,考慮最多的是性價比,即老闆給我多少錢,需要我幹多少活。當然,如果老闆給我的超出預期,那麼我也會“以命相待”。

這種想法本來沒錯,但如果換做一個生意人,他肯定就不能那麼想。

比如我身邊有幾個做工程項目的朋友,表面生意上做的紅紅火火,但私下聊天卻吐槽自己很不痛快。

進一步瞭解,你就會發現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很多面對大型企業的工程項目都需要墊款。

用財務的話術來說,這個就叫“賬期”。

在所有企業的財務管理當中,有個不成文的潛規則,即“進水口快,出水口緩。”

顧名思義,強勢的企業會盡量縮短上游賬期,並同時故意拉長下游賬期。

比如我之前做企業營銷諮詢,好的甲方通常只會提前付你10%~20%頭款,剩下的款項會分三到四個批次,少則幾個月,長達幾年付清。甚至有的款項拖著拖著就不見了。

換句話說,只有放到你口袋裡的錢才是有效率的,因為你可以拿他幹別的事,多轉幾次,從而產生更多資金。

這也就是為什麼所有老闆都會把績效獎金、分紅放到年尾發,因為這樣會大大提升資金的週轉效率。

本質上,這也是種先服務,後付費的財務模式。

用“財務思維”賺錢,提升你對金錢的認知

所以,講了這麼多,財務思維對普通人到底有什麼用呢?

首先,未來你應該更多關注自己單位時間的收益。

因為中國人喜歡比較月薪、年薪,而西方人看的是時薪。

比如一份工作月薪3萬,每天需要工作8個小時;而另一份工作每天只需工作四小時,每小時酬勞300元。試問你會選擇哪個?

按一個月22個工作日計算,後者月賺26400,比前者少了3000多塊。但你每月卻多了80幾個小時,可以拿來陪家人或自我提升,聰明人都知道怎麼選。

其次,培養一項可以順週期賺錢的能力。

所謂順週期,就是今天收穫明天的錢,就像到健身房你先得辦會員卡。

寫作、講課、諮詢、幫助別人解決頭疼的問題,這些都可以預收費。因為你的能力越強勢,別人才會甘心提前把錢給你,否則就會出現“賬期”的問題,造成你對錢沒有任何主控權。

最後,你可以嘗試利用資金的流動性賺錢。

用錢生錢,最簡單的入門方法就是投資理財。

很多年前我一直覺得理財是個特別難搞的事,但後來發現理財其實很簡單,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選擇靠譜的機構,用錢生錢不耗費你絲毫精力。我始終相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