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社交焦慮:領導者都在用的“正向表達”思維

克服社交焦慮:領導者都在用的“正向表達”思維

本文共計6424字,正向溝通法則。

這是智遠的第087篇成長筆記的分享。

“學會正向溝通法則

可以優秀的處理好同事之間的關係”。

在工作當中,多數人會遇到這樣的一個情況:就是我們在和其他部門溝通,提需求的時候,直接脫口而出,往往會遭到其他拒絕,甚至於“別人有所防備的和你切磋後,才答應”。

比如我以前遇到的一個案例:

M先生是我們公司的產品經理,他經常和技術團隊對接開發進度,或者是收集市場,運營的新需求,開會的時候統一提給技術部。

而技術部往往第一時間會吐槽,“又開發需求,每次提的,開發出來效果一般,也不經過評估,瞎指揮”,結果換一個人去溝通,就不會有這種情況。

其實你有沒有發現,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饋心理呢?除了自然反射以外,多數人,是沒有學會“正向表達”。

我們只有先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分析對方的具體需求,性格特點,然後在提出建設性意見的時候,別人往往就很好接受,也就不會出現難以溝通的情況了。

會說會幹,才能構建你的高情商思維金字塔,智遠結合工作當中的情況,總結了幾個溝通法則,希望可以幫到在工作中的你。


克服社交焦慮:領導者都在用的“正向表達”思維

01.“什麼是正向表達法則”

簡單來說,就是用正面,積極,肯定的溝通態度,去尋求別人的幫助,相反負面的表達,就表現為消極,否定,過於直接的表達方式的信息。

很多人的常態:覺得關係好,就可以直接講。

如果在部門中,你和另一位同事是同級別,假設你直接用命令的方式說,“老王,你能不能把PPT給我改一下,就那一個細微的地方,5分鐘就完事了”。

即使處於工作同事角度,他幫了你,我想,他心裡也會非常的不舒服,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都不喜歡用命令的口吻去要求別人,除非你是他的上級領導,即便是這樣,也會覺得這人說話怎麼這樣。

要做到正向表達,首先自己要學會一個思考模式,就是不要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要首先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別人通常的接受方式,思考方式。

如果對方是一個性格大大咧咧直接的人,那麼直接說,可能他會更容易接受。如果他是一個性格溫和,平時慢半拍的人,那麼就要委婉的說出口。

克服社交焦慮:領導者都在用的“正向表達”思維

  • 三人合租房當中的老張:

老張的合租室友老王,總是喜歡把東西堆在客廳,晚上吃辣條,罐裝啤酒的瓶子丟的到處都是,

而老張提醒了他很多次,就是沒用。

有一天,老張實在忍不了了,就對老王說:“客廳是大家的公共區域,你別把什麼都丟在這裡,太亂了!

但是老王覺得公共區域自己有權利使用,結果兩個人就吵了起來。

第二天,另一位室友H先生對老王說,聽說你週末要把對象帶到家裡玩?咱們一起收拾一下客廳吧,這樣你對象來了也給人家帶來一個好印象。

結果老王什麼話都沒說,就行動起來和H先生一起把客廳收拾好了。

其實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在工作當中,我們就像老張一樣,雖然是表達自己的請求,但是對方不願意聽,不願意接受自己,不願意認同你,最後自己都沒辦法只好找領導協商。

同樣的事情,有的人說出來,大家就願意聽從,有的人說出來,就感覺是在作對,這就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區別。

為什麼H先生就能說服老王去打掃客廳呢?

因為他站在老王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房間的整潔可以給老王的對象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好符合老王的需求。

這個時候,老王就認為室友是在幫助他,當然也會同意。

克服社交焦慮:領導者都在用的“正向表達”思維

  • 尋找兩個人當中的最小共識:

最小共識,就是指溝通中,應當儘可能地默認對方已經和自己意識或者潛意識中的認知達成共識,除非有充足的理由支持這一點。

通俗來解答,就是儘可能少地默認對方同意自己的要求,甚至於請求。

那麼我們在溝通中,就要排除一點就是“他天經地義的應該幫助我”,“這件事情不應該是理所應當的麼”,其實有些事情即便是這樣,也不能直接表現出這樣。

我們要找出兩個人當中,達成共識最小的那個單元,然後從“這個模塊切入”,這樣更容易讓別人接受。

比如上面的老張說他不打掃衛生,本質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沒有找到兩個人當中的最小共識點”。

從表面看,老張的需求是“打掃衛生”“可以一起打掃”“說服老王不要到處丟垃圾”。

如果老張說,咱們把衛生收拾一下,通通風,這樣你那屋子裡面空氣會更新鮮一點,老王是不是接受度就會高一些。

這樣的方式也叫做”利他思維“,也叫”尋找充足的理由“,最後在聚焦於核心目標,產生的共鳴共鳴,就叫做正向溝通法則。


克服社交焦慮:領導者都在用的“正向表達”思維

02.把“命令”為“邀請”。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在平時工作中,有的同事經常會用到這句話:“張哥,你能不能幫我把XX解決下,這個沒你不行,缺你不可”。

別看這句輕鬆的“沒了你不行”,其實有很大的學問。

沒了你不行充分的表達出來了你對他的重視,其次是對業務能力的肯定。

別人聽到之後,會不會有一種來自打心底的舒服,“因為你厲害,所以來請你幫忙”。

說話的語氣太直接,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抵抗自己的要求,那麼如何提需求,才能讓對方舒服呢?有兩個方面:

第一:認可對方的能力或者地位

第二:“這件事沒你不行”。

克服社交焦慮:領導者都在用的“正向表達”思維

  • 公司大掃除擦玻璃的事情:

L先生是公司市場部的同事,個子非常的高,有一天H女士和W女士分別找他幫忙。

W女士說,今天大掃除,L先生你個子高,下班的時候替阿姨把那塊玻璃擦了吧。

H女士說,今天打掃除,這件事情沒你不行,公司就屬你高了,下班的時候能幫保潔阿姨把上面查一下嗎?她摸不到上面。

W女士很顯然就是命令的形式,很容易被拒絕,即便不拒絕,L先生心裡面也是,“XXX,真事兒多,憑什麼讓我幹呀”。

H女士呢是先認可對方的能力,高度,再邀請他幫忙,對方會因為你的認可,心裡面很舒服,嘗試去做。

所以你會看到,不同的溝通方式產生的結果也是不同。

假設結果最後都完成了,可能對於L先生來說,W女士在他心中的地位也就降了一個臺階。

下次可能就會繞著她走,平時不願意和她打交道,慢慢的,同事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疏遠。

克服社交焦慮:領導者都在用的“正向表達”思維

  • 市場部做創意需要協助:

市場部門有兩個經理,一個是負責創意social,一個是負責品牌傳播,上級領導下達了一個任務,就是做一份6.18的傳播策略,要帶social部分。

A說:你想想這個social部分怎麼做吧,領導下班要。

B說:你能和我一起想想social部分的創意嗎?你腦子靈活,並且這一塊也很專業,總能想的出好的點子。

那麼試想一下,自己更願意和A合作呢還是B呢?

A的溝通方式顯然就是來下達任務的,而B是先肯定對方的能力,同時邀請他來合作,對方會更願意接受。

有的時候,在工作中,需要團隊協同的完成的一份“工作內容”並不困難。

困難的是彼此之間的溝通方式,

一旦表達上面出現缺失,就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結果。

在語言溝通的時候,沒有人會喜歡命令式的方式。

但是往往我們自己說話時,都會使用到”命令口吻”,其實不知道無形之中會讓自己在別人心中”大打折扣“,嘗試把“命令”改成“邀請”,會讓你的個人魅力迅速的提升。


克服社交焦慮:領導者都在用的“正向表達”思維

03.“認可,讚美,提建議”。

給別人提反對建議的時候,如果直接說:“你這樣做不合適”,甚至於“你不要這麼做”,別人從心裡面會產生反感,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 L女士做的方案被大會上否決:

有一次部門開會,討論社群運營推廣方案,小組一共5個人,每個人都做了一個,而在會議的過程當中,當L女士剛把自己的方案講解完,H先生來了一句,你這樣做是不合適的。

我聽完了他們的交談,其實兩者的可行度都是非常高,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了問題。

但是我明顯的可以感覺得,他們兩個會議結束後要幹仗的樣子。

其中這種情況有很多,比如自己辛辛苦苦花了很長時間做的某個計劃,文件,被拿到領導那裡,領導突然給你來一句

,你不要這麼做,試想下自己什麼樣的心情呢?

前一秒還興致勃勃的想著領導能給我一個鼓勵,我做的方案不錯吧。

而後一秒則是“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的拍的感覺”,把自己的積極念頭全部打消了。

那麼如何利用正確的方式去處理這樣的問題呢,智遠認為,有四個步驟如下:

1.認可

2.讚美

3.找角度

4.提建議。

克服社交焦慮:領導者都在用的“正向表達”思維

  • 我們來換一個人針對上面的問題,進行解析:

依然是相同的場景,L女士的方案彙報剛做完,讓大家來說自己的看法。

M先生舉手示意說:“我覺得L女士的方案做的很詳細,看來是花了很長時間的投入才有這份完善的答卷”,值得我學習。

但是站在“公司推廣預算有限的角度“,我個人認為,有幾個方面可以完善的,比如:“從KOL投放的形式能不能嘗試用KOC”。

這樣的優勢一方面KOL相對更廣泛,用戶量不精準,而KOC有自己的私域流量池,更有效的形成轉化,其二,我們在推廣的時候,能不能找一些低價的商品,這樣可以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我的建議就這兩個方面,當然我說的也不一定對,只是個人的一些思考,看看L女士和領導覺得如何?

試下一下,這樣的溝通,對於說:

“你這樣做不合適”,“你這樣做不行”,哪種更容易被接受呢?

克服社交焦慮:領導者都在用的“正向表達”思維

  • 本質是把“禁止”改為“提示”的形式:

這種方式其實本質就是把“禁止”直接轉化成為“提示”的形式,比如我們在生活當中可以看到的:

“請勿坐在草坪上”,而現實生活中,依然有很多人偏偏坐在草坪上。

而很多帶綠化的地方則是:“草坪剛澆過水,會弄溼你的衣服襖”。

你看,後者用對方擔心的事情用來勸阻,不僅語氣上沒有那麼生硬,同時更容易讓別人所接受。

我們遇事都會有一種“自我保護的狀態”,習慣於從個人利益出發考究,所以當我們在和別人做溝通的時候,第一要想的是“我有沒有侵犯到別人的利益”。

而上面H先生從本質角度,直接否認就屬於侵犯了“利益點”。

別人辛辛苦苦的方案,被自己直接斃掉說不對,就是說別人投入的時間都是白費的。


克服社交焦慮:領導者都在用的“正向表達”思維

04,“從批評到鼓勵,到二選一法則”。

不得不說,工作當中批評人也是一種技術活,說輕了,對方不一定聽,下次可能還會再次侵犯,說重了,又可能引起對方的情緒,破壞同事之間的關係。

那麼智遠如何做的呢?我一般採用的3個步驟是:

1.說事實

2.提建議

3.給鼓勵

我原來在帶市場部的時候,男生還好,我一般都直接說了,可是有一位女士,一個月22天工作日,加一起算她可以遲到7次以上。

我找到溝通,先說事實:我發現你這個月加一起已經遲到了7次,是不是路上比較堵,還是家裡有其他什麼情況?

她給我回復,確實是。

我給提出建議:“如果是這樣,你能不能每天早起半個小時,提前出門?

最後給鼓勵:我看你天天都能朋友圈曬健身,這麼自律,肯定也能早睡早起,對於遲到這件事情也能夠輕鬆的克服。

不是因為扣多少錢的事情,團隊榮譽感很重要,你知道的。

你看,這個方法不是直接批評他遲到,而是用客觀的事實,建議和鼓勵,去激發她的正向情緒。

如果我直接說:”你下次不允許遲到,這個月團隊因為你的遲到拉低了所有人的績效”。

那麼他的心理是不是會非常的不舒服,這樣的情緒會不會影響到直接的工作呢?

克服社交焦慮:領導者都在用的“正向表達”思維

  • 從“要不要”到“要哪個”:

徵求別人建議的時候,直接問“你要不要做哪件事情”,對方很可能說不要。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很簡單,用具體的答案,引導對方的選擇。

有一次公司組織部門戶外團建,HR找到我,說你們部門要不要去懷柔進行團建一天,我當時就從要不要這種形式做了一個測試。

百分之20的人給我的回覆是:“領導可以不參加嗎”。

你看總有人選擇“不要”,而這20%的人,還會以各種的藉口去嘗試拒絕,最後去了,表現的狀態也是非常的差。

而後來,我們部門組織創意分享會的時候,我就不問,你們想不想參加了。我改成了你們要選擇“社群運營主題”的創意分享,還是“抖音內容創意的分享”。


克服社交焦慮:領導者都在用的“正向表達”思維

  • 這樣問,可以用在任何的場景:

就好比你去咖啡廳,營業員總是問你,“先生,你要大杯的還是中杯的”。週末去逛街,

你問夥伴去“三里屯”還是“王府井”一樣。

你看,後者總是給出了具體的選項,而不是問對方要不要,這樣就降低了對方拒絕的概率。

工作當中也是如此,比如公司突然規定,本週六日只能單休一天,如果讓你去給部門所有的人傳達,你會怎麼處理呢?

假設你說“不好意思,公司規定這周只能休息一天了,明天來上班”,那麼大家的心態肯定失望至極。

假設你說:“這周臨時規定只能休息一天,大家打算明天來還是後天來”。

這樣是不是就把“同事對加班”的注意力轉移到了選擇哪天上面,從心裡角度,就是給自己減低“損失”。

這個思考模式告訴你,就是不要太直接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先分析對方的需求,再進行表達自己,更容易讓別人接受。


克服社交焦慮:領導者都在用的“正向表達”思維

05.幾種“別踩的坑”。

即使你在工作當中業務能力再強,在踏實,如果不會好好說話,那麼升職加薪就會遠離你,因為沒有人會喜歡一個不會說話的人。

我在工作當中見過的幾種最低情商的表現,分享給你,希望看後能夠反思自己有無下面的這些情況:

  • 1.凡事必須爭輸贏。

我經常聽到同事說:“你看,他說的不對吧”,我就知道“這種情況的發生。

溝通的時候,雖然我們都是就事論事,小事沒必要較真,大事上有自己的堅持底線即可。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爭個你高我低的,因為每個人的話都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成分,學會合理讓步,忍耐,是修煉高情商的必修課之一。

  • 2.說話語調過於激動,讓人感覺咄咄逼人。

以前智遠說話就很快,現在我慢了下來,說任何一句話之前,都會考慮別人的感受。練習說話放慢的速度,使用更加細膩點兒的言語。

這樣的方式不僅僅更加的禮貌,也更能讓人欣然的接受自己的建議,關鍵的時候還可以落下一個好的口碑。

  • 3.急於發表想法。

很多的人總是還沒有弄清楚情況,就急於發表自己的建議,搶做”出頭鳥“。

高情商的人一般會私下做充分的準備,等到開會商討的時候,不急不躁,有理有據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比如:

小王說的某一點,就非常好,在比如小李的那個想法,也許對我們很有效,我聽了建議,剛才萌生出來一個想法,和大家表達下,看能不能啟發各位有更好的點子。。

克服社交焦慮:領導者都在用的“正向表達”思維

  • 4.過度高估自己的能力,不懂得欣賞別人。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情況,不可否認,但是要懂得不斷的反思,謙虛做事,低調做人,否則會發現自己離周圍的人越來越遠。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朋友圈裡面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數不勝數,不要拿自己的長處跟別人的短處去比較。

要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忽略缺點,這樣別人才會願意和自己打交道,時刻謹記,放下自己的身段,禮貌待人。

5.非常情緒化,不懂得控制情緒。

我們經常看到身邊的個別同事,在處理過於棘手的問題的時候,或者受到他人的語言侵犯時,第一反應就是氣急敗壞要麼就是情緒低落。

這種情緒化導致自己就會遇事不冷靜,處理問題也不夠理性,常常會意氣用事,導致不成熟,非常情緒化。

可以說,體現在把自我情緒擺在第一位,反而忽略了事情背後真想與真實的考慮。

6.只看表象,敏感多疑。

有部分人他們往往根據簡單的表面現象就形成意見,然後覺得這事兒是針對於他的,並只收集有利於支持他們個人意見的證據。

同時會將周圍一切沒有關係的事情或者他人的行為關聯起來,忽視與自己意見相左的其他證據,並以此和別人爭論或爭執不休。

克服社交焦慮:領導者都在用的“正向表達”思維

其實,在生活中,低情商的表現形式很多,智遠只是簡單彙總了6種,也是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比較容易犯的錯誤,智遠也經常踩坑。

若是你身邊正好有佔據其中一點,或者幾點的朋友,那麼出於好意,最好提醒下TA,免得最終在人際關係中,搞的“眾叛親離”。

但是如果恰巧中標的是自己,那麼也不要過於擔心,因為誰也不是一開始都可以拿滿分的。

在日常中,如果意識到自己又犯了某些低情商的表現時,及時修改,牢記心中,永不再犯,也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

所以,別太擔心是否低情商,每次做事溝通之前,先思考下什麼可以說,如何說,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總結:

無論是提建議,還是表達反對,都需要多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

工作當中,每一個人都不想給自己“樹敵”,往往在不經意的細節溝通中,自己的表達就會讓人覺得非常的不愉快,學會正向思維的溝通法則,可以優秀的建立同事之間的關係,提高情商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