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痛後中國半導體抱團突圍 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產業聯盟成立

今年4月的中興事件,曾深深刺痛中國芯片的“軟肋”,引發全民關注。國內半導體行業應如何積極思辨?“抱團取暖”或許成為一個探索的新方向。

10月11日,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產業聯盟宣佈成立,試圖集結三地優勢資源,構建半導體產業生態。廣州市半導體協會、深圳市半導體行業協會、珠海南方集成電路設計服務中心、香港科技園、澳門微電子協會等五座城市超過8個半導體研發生產機構,成為聯盟的創始成員。據悉,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產業聯盟的成立,有助於整合大灣區內各種半導體研發生產,特別是芯片行業的資源,共同做大做強。

“芯”痛後中國半導體抱團突圍 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產業聯盟成立

集聚三地優勢 補齊短板

遭遇“芯”痛後的中國半導體產業正在發力追趕世界水平,但仍面臨產業配套不齊全的問題。粵港澳地區的半導體產業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廣州擅長集成電路應用市場開發,深圳的集成電路設計業規模多年穩居全國第一,澳門的模擬芯片研發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香港則是對接國際市場和科研交流的重要窗口。

廣州、深圳、珠海三大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2018年1至8月,全省各種半導體企業便生產超過200億枚芯片。

廣州擅長集成電路應用市場開發,目前擁有泰斗微電子、潤芯、硅芯、新岸線、昂寶、安凱、中大微電子等一批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28日,利用新岸線EUHT超5G)技術廣州地鐵十四號線實現全球首次全車30路高清視頻監控,EUHT技術核心芯片擁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

此外廣州還擁有興森快捷、安捷利、風華芯電、新星微電子、豐江微電子等一批封裝測試企業,廣州及周邊地區已成為國內集成電路最大的集散地和消耗地,最具備發展成為中國集成電路之都的條件。

“芯”痛後中國半導體抱團突圍 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產業聯盟成立

廣州地鐵14號線知識城支線監控中心

深圳市的集成電路設計業規模一直保持著持續增長趨勢,多年來均位居全國首位,呈現龍頭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優勢明顯,資源向大企業集中的趨勢。在2017年中國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中,深圳企業就佔了4家,其中深圳市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以約362.6億元的銷售額排在首位,幾乎是排名其後的6家企業的總和。

芯片設計是當前珠海重點發展的產業。有關資料顯示,2017年,珠海集成電路設計服務收入46億元,同比增長66%,在全國設計業十大規模城市中位居第九位,在設計業增速最高的十個城市中排名第三位,珠海“芯”成為中國“芯”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國際化的窗口,香港、澳門等地除了有過硬的芯片產業研發能力外,科研人員的視覺亦極具國際化。

香港歷來是對接國際市場和科研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橋頭堡。香港作為國際窗口,半導體產業接軌國際,香港有5所大學,半導體研發能力排在全球高校前100名。過去15年,很多香港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有在珠三角地區布點後端製造、測試基地的傳統。香港科技園的實驗室可以提供封裝測試、可靠性測試等服務,這些資源可以在灣區內共享,並推動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的對接、促進人才的交流。另外,香港在設計、知識產權方面的經驗也可發揮借鑑作用。

“芯”痛後中國半導體抱團突圍 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產業聯盟成立

澳門的模擬芯片設計水平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其中澳門大學的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是華南地區唯一的微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今年澳門大學有7篇論文被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世界奧林匹克大會”ISSCC(世界學術界和企業界公認的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最高級別會議)收錄,成為發表論文數量最多的機構。

該實驗室在過去五年入選ISSCC的論文數量超過了大陸所有大學的總和。

芯片產業需要積累,人才短缺是其中的最大障礙,而澳門正得益於彈丸之地帶來的低流動率,為當地積累了一批寶貴的集成電路人才。

芯片發展需要長期投入

8月16日,工信部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發佈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7~2018)》顯示,到2020年前後,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需求規模約為72萬人,而截至2017年底該產業現有人才存量為40萬人左右,人才缺口達32萬人;年均人才需求為10萬人左右,而我國每年高校集成電路專業領域畢業生中僅有不足3萬人進入本行業就業。

澳門微電子協會會長餘成斌表示:“中國芯片的發展,除了集聚優勢打造生態圈之外,更需要時間和人才的長期投入。中國以前一直使用歐美國家的芯片,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這實際上就是幫助別人做產品迭代和優化,而我們自己做的芯片沒有人用,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

“芯”痛後中國半導體抱團突圍 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產業聯盟成立

他進一步表示:“這種迭代的能力要依靠積累,所以芯片的發展不能只追逐風頭上的東西,而是要從最基礎的東西做起。”

此外,餘成斌還提及國內半導體產業面臨人才短缺的問題:“行業的積累更是要靠人才,目前行業人才稀缺,內部出現了一些‘搶人’的情況。” 香港科技園公司總監楊天寵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人才對於半導體行業來說是最重要的,希望能夠利用產業生態圈,結合高校和人才資源,推動產業發展。”

聯盟的成立,有助於粵港澳大灣區各種力量的整合。特別是隨著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交通設施的上馬,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亦形成,這非常有利於粵港澳各地的科研人員,帶著自身的優勢,在大灣區其他地方尋找合適的資源,推進自己的創新創業工作。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從粵港澳地區開始的。粵港澳之間的合作經歷了吸引外資、民間互動,到政府支持推動,再到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不同階段,此間的合作重點正從貿易往來旗幟鮮明地轉向科技引領下的高端人才交流合作。在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協同創新方面,港澳力量的加入,為關鍵技術合力攻關開闢了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