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被蔣介石三次開除黨籍,卻在1949年成爲新中國副主席

1949年10月1日,在開國大典上,當李濟深健步走上天安門城樓的那一刻,國民黨殘餘勢力和美國政府都大吃一驚。他們沒有想到,李濟深居然能在重重監視之下從香港來到北京,更沒有想到他居然還能登上天安門城樓。

他曾被蔣介石三次開除黨籍,卻在1949年成為新中國副主席

毛澤東、李濟深等在開國大典上。

李濟深,這位身份特殊的國民黨元老,這位民主黨派領導人,這位被毛澤東在信中稱為“兄”的人,從投身辛亥革命到籌建黃埔軍校,從反蔣抗日到成立民革,從北上參加新政協到成為開國副主席,國家的統一和民主成為貫穿他生命始終的紅線。

他曾被蔣介石三次開除黨籍,卻在1949年成為新中國副主席

李濟深

“全國陸軍皆後學,兩粵名將盡門生”

1885年11月6日,李濟深出生於廣西蒼梧縣冠蓋鄉(現大坡鄉)料神村。祖父李炳光是個秀才,父親李均尚則是由官府供給膳食的生員。李濟深6歲時,父親去世,他便跟隨叔父李均良讀書。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加緊瓜分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加劇,“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成為那個時代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憂患伴隨著李濟深成長,使他感到痛苦,也使他奮發圖強。上學期間,李濟深就表現出過人的才華。15歲時,他曾作過一首五言詩以表達自己願為祖國獻身、不做像“王侯”這樣的官僚的心跡:“馬叟知天命,謂吾貴可求。但令身許國,何必列王侯!”可以說,一心為國、不謀私利的思想貫穿李濟深一生。

1909年,被保送到保定軍諮府軍官學校(後改名陸軍大學)學習。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李濟深和校內師生一起投入反清鬥爭。中華民國成立後,陸軍預備大學堂由保定遷至北京,正式定名為陸軍大學,1913年,他重返該校第三期,完成了學業。

他曾被蔣介石三次開除黨籍,卻在1949年成為新中國副主席

1918年李濟深在北京陸軍大學任教官

他曾被蔣介石三次開除黨籍,卻在1949年成為新中國副主席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李濟深

從辛亥革命起至上世紀20年代,李濟深追隨孫中山,為爭取國家獨立、民族振興,戎馬馳騁、南征北戰。孫中山說:“李濟深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在粵軍第一師的整訓中,他大膽提拔和任用如鄧演達、葉挺等從軍校畢業的優秀青年軍官,最終不但成為全軍中戰鬥力最強、素質最高的部隊,而且帶動整個粵軍掀起了整訓的熱潮。在黃埔軍校的創建過程中,他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建議。在平叛兩廣、建立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他立下不朽的功績。因此他在軍政界聲望極高,有著“全國陸軍皆後學,兩粵名將盡門生”的聲譽。而在叱吒風雲的北伐戰爭中,李濟深的軍事生涯走向了輝煌。

他曾被蔣介石三次開除黨籍,卻在1949年成為新中國副主席

香港政府以最隆重之典禮歡迎李濟深(戴白禮帽者為港督,黑禮帽者為李濟深)

寫下長信痛罵蔣介石,並憤然與蔣絕交

在國民黨中,李濟深是位特殊人物,不是因為他功高位重,而是因為他曾三次被蔣介石永久開除國民黨黨籍。

他曾被蔣介石三次開除黨籍,卻在1949年成為新中國副主席

黃埔軍校時期李濟深

1928年,李濟深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並致力於調停蔣桂矛盾。但因為蔣桂關係的惡化,蔣介石以李濟深夥同李宗仁、白崇禧“分頭髮難,謀反黨國”的罪名,將他軟禁於南京湯山,剝奪軍政大權,並“永遠開除黨籍”。

“九·一八”事變後,迫於輿論壓力,蔣介石釋放李濟深,並恢復其國民黨黨籍。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的李濟深,曾應前線抗敵的第十九路軍要求,建議國民政府調在關外進行抗日的東北義勇軍赴淞滬前線作戰,軍事委員會通過了,可蔣介石沒有同意。

1932年5月,李濟深被任命為鄂豫皖“剿匪”副總司令,坐鎮蚌埠,他委派黃埔進步學生劉廣、秦湘溥、曾致祖三人為上校參議,並委派他們外出視察工作,蔣介石深為提防,他們三人在武漢時,蔣介石組織“藍衣社”武漢小組將他們秘密逮捕並殺害。李濟深獲悉後,寫下長信痛罵蔣介石,並憤然與蔣絕交,然後辭職不幹。1933年10月,蔣介石再一次將李濟深“永遠開除黨籍”。

1933年11月20日,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以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為主力,在福建福州發動的抗日反蔣事件。成立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李濟深被推舉為主席,即“福建事變”。在事變期間,李濟深、陳銘樞曾通過蔡廷鍇,派人至閩西前線與紅軍商談合作反蔣抗日的事宜。當時,雙方代表共同簽訂了《反日反蔣的初步協定》。但“左”傾路線執行者王明認為李濟深是“軍閥”,“福建人民政府是投機”,因而雙方未能實現合作。蔣介石趁機重兵鎮壓,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在3個月內就失敗了。

他曾被蔣介石三次開除黨籍,卻在1949年成為新中國副主席

福建人民政府失敗後的李濟深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李濟深向全國通電反對內戰,分別致信宋慶齡、何香凝、張群和吳稚暉,力促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李濟深等人接受了中共主張的“逼蔣抗日”。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李濟深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主張國共合作,一致抗日,蔣介石鑑於全國的抗日形勢,撤銷對李濟深的通緝令,並任命李濟深先後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戰地黨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廳主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院長等職,還授予李濟深陸軍一級上將軍銜。

他曾被蔣介石三次開除黨籍,卻在1949年成為新中國副主席

1939年冬,任軍事委員會戰地黨政委員會副主任的李濟深和陳誠等人在桂南抗日前線。

他曾被蔣介石三次開除黨籍,卻在1949年成為新中國副主席

李濟深覆信陳誠,對於蔣介石“安內攘外”政策深表不滿

日本宣佈投降之後,國共走到了內戰的邊緣。李濟深這時候站了出來,不僅當面勸誡蔣介石不要進行內戰,而且在黨內積極聯繫愛國的重要人物,共同推進國家的和平和穩定。李濟深公開發表愛國文章,號召國民黨內部每一個有愛國思想的人,都要站出來勇敢的反對內戰。因為李濟深對蔣介石政策的反對和阻礙,蔣介石認定其叛黨叛國,第三次永久開除黨籍,並被全國範圍內進行通緝批捕。

“聞公抵沈,敬表歡迎”

1948年秋,中共中央多次邀請李濟深去解放區參加新政協會議和聯合政府。當時李濟深在香港的活動已成效顯著,但由於籌備新政協的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李濟深名列中共邀請名單的首位。在何香凝等人的推動之下,李濟深決定與朱蘊山、吳茂蓀、梅龔彬、李民欣一同北上。當時的國民黨特務和港英政府對於共產黨護送民主人士北上,多方阻撓。他們都認為只要把李濟深扣住在香港,就不失為一個重要的籌碼。為此,潘漢年曾專門向李濟深秘密通報周恩來的指示及安排他北上的準備工作。

當時周恩來親自安排,租了一艘從香港直航大連的蘇聯貨輪,為了不引起注意,登船時間也被安排在年末假日期間。當時正是聖誕節的第二天,全香港都沉浸在過節氛圍之中,就連設在李濟深家周圍的暗探也有點心不在焉。當晚,在潘漢年和錢之光等人的周密安排下,李濟深與朱蘊山、吳茂蓀等人,登上一艘小遊艇,還帶了酒菜,裝著泛舟遊覽的樣子,在維多利亞港間流連。一個多小時後,趁著天色漸暗,小遊艇悄悄靠上蘇聯貨輪“阿爾丹號”,李濟深迅速登上船。章乃器、茅盾夫婦、彭澤民、鄧初民、施復亮、洪深、馬敘倫等人與之在船上會合。當天晚上,貨輪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了香港。10多天的航行過後,順利抵達大連碼頭。

他曾被蔣介石三次開除黨籍,卻在1949年成為新中國副主席

【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等率中共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由西柏坡遷到北平,這是毛澤東同前來迎接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其他民主人士在西苑機場合影。左起:沈鈞儒、朱德、董必武、李濟深、陳其瑗、郭沫若、黃炎培、毛澤東、林伯渠、馬敘倫。】

1948年1月14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致電李濟深:“聞公抵沈,敬表歡迎。”同月22日,李濟深、沈鈞儒、馬敘倫、郭沫若等55人聯名發表《對時局的意見》,對中共中央提出的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八項條件,表示完全的支持。

1948年2月3日,李濟深致電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表示願以自己的一切言論和行動密切配合中共的政策和主張。

1949年6月15日,在人民解放戰爭的凱歌聲中,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中南海勤政殿開幕,開幕式上,抑制不住激動的李濟深代表民革發表講話,他說:“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是建設一個符合人民願望的新中國的開始,我們是以非常歡欣鼓舞的心情來參加的。”

他曾被蔣介石三次開除黨籍,卻在1949年成為新中國副主席

李濟深在政協上發言

“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1949年4月4日,毛澤東在香山雙清別墅會見了李濟深。當時,毛澤東早早走出門外,熱烈歡迎這位“神交”已久的朋友。李濟深見此情景,緊緊地握著毛澤東的手,激動地說:“我過去反對共產黨,也犯了很大的錯誤……現在我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他曾被蔣介石三次開除黨籍,卻在1949年成為新中國副主席

毛澤東與李濟深

毛澤東連連擺手說:“你我是老朋友了,互相都瞭解,不要多誇獎。應該對我們共產黨多提意見,多批評,這樣咱們今後才能相處得更好啊。”事實也證明,李濟深後來與毛澤東相處得很好,真正做到了榮辱與共,肝膽相照。

他曾被蔣介石三次開除黨籍,卻在1949年成為新中國副主席

1949年9月,民革、民聯和民促派代表參加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圖為李濟深、何香凝在填選票。

新中國成立後,李濟深先生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積極從事國家政權建設。他真誠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在制定大政方針,推進社會主義事業,鞏固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促進祖國統一,增強同各國人民的友誼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他曾被蔣介石三次開除黨籍,卻在1949年成為新中國副主席

李濟深(左三)到達東北解放區,觀看演出

1959年10月9日,李濟深因病與世長辭,彌留之際他留下了“我與人民宏願在,及身要見九州同”的詩句。

本文據歷史資料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