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遊牧,以藝術之名

藝術與城市的共存,是一種從未靜止的運動。

藝術家成為城市中的另一種遊牧者,經歷著從學院出走後的一場“流浪”。

而在中國當代藝術生態發展的當下,不同的城市也被賦予了不同的性格與特徵。

一場以藝術之名的遊牧,從未停止。


彌散中的北京


北京,無疑是聚集最多藝術家的城市。

一場遊牧,以藝術之名

甚至,對於很多年輕藝術家而言,成為職業藝術家的第一步,就是在北京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工作室,堪稱標準配置。

很多人,對於北京這座巨大城市充滿排斥,霧霾、乾燥、巨大,都令生活在北京成為某種被質疑的命題。但依舊有很多年輕藝術家,帶著他們對藝術的熱情,投奔這座城市,成為一個“北漂”。

北京作為中國藝術和文化的中心,有著豐富的美術館系統和藝術生態,當代藝術領域超過半數的機構聚集在這裡。

一場遊牧,以藝術之名

798藝術區

索家村藝術區、孫河藝術區、奶子房藝術區、008國際藝術區、創意正陽藝術區、長店95號藝術區、蟹島西藝術區、東營藝術區、北皋藝術區,這些曾經熱鬧一時的藝術區,隨著城市建設的全新規劃,破碎消散,而僅僅存在於那些居住過的藝術家的記憶之中。

2017年,隨著北京對於空間用地的改造,被成為北京最大的年輕藝術家聚居區——黑橋,被快速地清理。黑橋以距離798藝術區及中央美術學院的優越距離,一度成為眾多藝術家的選擇。

其實,從2009年開始,黑橋要拆遷的傳聞就從未停止過。2017年,隨著新的城市規劃,整個環鐵內都被規劃為溼地公園及文創產業。

一場遊牧,以藝術之名

曾經的黑橋藝術區

藝術家用了幾年的時間,完成了一場自發的聚集。而政府主導的拆遷讓這一些在短短數月的時間內,移為廢墟。藝術家、非營利機構和曾經與之相配的服務於藝術家的產業鏈,畫材店、畫布店、加工廠、運輸商,都從這裡消失。

遷徙,不僅僅是向更遙遠的城市邊際,更是面臨著新的不可知的變化。

在黑橋之後,順義和通州成為藝術家移動的兩大方向。而李橋、羅馬湖等區域持續的波動,同樣持續地影響藝術家的工作和生活。

年輕藝術家們不得不改變之前聚落式的生活狀態,在城市之中化整為零,尋找各自的落腳點。

一場遊牧,以藝術之名

被拆遷前的德薩畫廊

而2018年,草場地藝術區,隨著德薩畫廊、藝琅國際等空間被限時拆遷,新一波的變動,在隨之發生。這種未知的、被動的壓力不僅僅是藝術家們所面臨的,也同樣擺在機構面前。

儘管如此,北京依舊是熱鬧的。

在藝術市場方面,JINGART、北京·當代藝術藝術展選擇在2018年落地,作為北京藝術博覽會的新生力量,加入其中。

一場遊牧,以藝術之名

首屆JINGART現場

而北京的重要藝術機構UCCA也將視野轉向拓展,坐落於阿那亞社區北戴河黃金海岸的第一座UCCA分館——UCCA沙丘美術館(UCCA Dune)於2018年9月即將正式開幕,作為北戴河地區唯一一座當代美術館,UCCA沙丘美術館將每年推出兩場注重與在地環境的互文關係、呼應建築形態與館內空間的展覽,完成另一種方向的對外生長。

一場遊牧,以藝術之名

UCCA沙丘美術館現場圖


生長中的上海


如果說,過往三年來,用生長形容上海的藝術生態,那麼當下的上海,已經成為了中國藝術生態的關注重心。

一場遊牧,以藝術之名

龍美術館

豐富的民營美術館形態,無疑是上海藝術生態之中的重要城市樣本。

近年來,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復星藝術中心等私人美術館的持續運營,使得上海成為了新一波私人美術館浪潮的中心。

一場遊牧,以藝術之名

復星藝術中心

2017年,昊美術館上海館、寶龍美術館、明珠美術館等多個民營美術館,更是豐富了上海民營美術館的新的版圖。

一方面從城市地圖上,從不同區塊豐富了美術館分佈,另一方面,區別於私人藏家美術館不同的展覽策略同樣豐富了上海的展覽的活躍度,甚至從某種程度而言,已經超過了北京。

一場遊牧,以藝術之名

昊美術館上海館

ART021與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在上海同城的並行,也讓每年的11月成為中國藝術生態中最為重要的交易時間之一。上海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範圍內重要的藝術市場,而隨著兩家博覽會對於國際化機構的不斷引入,國際畫廊也進一步加強對於上海的信心。

隨著阿拉里奧、大田畫廊、馬凌畫廊等機構入住西岸,今年貝浩登也在上海開設了自己的新空間。其他國際畫廊也在博覽會期間以個展等更為靈活的形式,完成對於中國市場的試探。

一場遊牧,以藝術之名

貝浩登上海開幕現場

相比北京,上海的藝術園區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上海與杭州相鄰,從中國美術學院走出的很多年輕藝術家,會選擇進入上海,而長期居住在上海創作的,大多還是以上海本地藝術家為主。

基於更大的藝術家數量,在北京,更多是藝術家自發派生出的藝術區,而上海是政府進行規劃來引導藝術區的發展,最終由市場來決定藝術區的存在。儘管上海有著眾多藝術區,但早年的紅坊、M50藝術區大多數是以機構為主。

一場遊牧,以藝術之名

2015年“皮毛PIMO當代藝術節”現場

藝術家在上海的聚居,遠沒有北京這般集中。面對上海市區的高昂價格,上海近郊的松江成為其中相對集中的藝術家聚集區域,佘山會、名企等幾個園區落戶其中,而藝術家的居住更為鬆散和分散。


熱烈的重慶


面對重慶,這座在抖音上火熱起來的城市,以它的豐富結構,在魔幻和超現實之中,讓人入迷。

一場遊牧,以藝術之名

對於重慶而言,無疑是四川美術學院——一座學院的活躍,帶動了一座城市。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重鎮之一,四川美術學院曾經培養了一批有影響力的藝術家,1977級、1978級川美藝術家成為一種符號的象徵。在“碼頭文化”的影響下,四川美術學院在中國現當代藝術圈中,極具“江湖氣”。

隨著四川美術學院從黃桷坪到虎溪的遷徙,學院的體量隨之成長,也在城市不同的空間之中蔓延開來。

一場遊牧,以藝術之名

四川美術學院老校區黃桷坪的塗鴉一條街

四川美術學院也以自己主動的方式,填補這種真空。每年畢業季時期,川美所舉辦的“開放的六月”畢業季,除了吸引大量的重慶本地觀眾進入學校,更是會有很多藝術機構的負責人前來,成為他們選擇年輕藝術家的渠道之一。而四川美術學院和明天文化攜手舉辦的“明天雕塑獎”也在雕塑這一創作媒介中,持續給更廣範圍內的青年藝術家以支持。

一場遊牧,以藝術之名

原·美術館

近年,重慶的民營美術館在逐步生長。龍美術館將美術館群落的第三座美術館落戶重慶,將很多重磅展覽引入山城。

而坐落在商業建築群落之中的原·美術館,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原·美術館發起首屆“I ART青年藝術計劃”,從一個原點出發,希望發起對於青年創作者的尋找,將主題設定為“城市·人的緯度”,秉持探索精神,用藝術發聲來討論城市與人的問題。

本地的機構開始不斷生髮,如器空間這類的非營利性機構持續紮根討論。

同時,重慶的文創園區正在積極發展。悅來文藝小鎮就將藝術與小鎮產業結合,和藝術家隋建國合作項目“符號象徵與時代,並非犧牲青山綠水之間”。

以項目形式推進的對於藝術家的關注,或許可以為重慶這座城市注入新的藝術可能。

一場遊牧,以藝術之名


活動詳情


海選時間

9月3日 - 10月7日


組委會聯繫方式

[email protected]

023-86119778

微信號:yuanmeishuguan2016


- E N 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