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興包凡:走一條不凡的創業之路|人物

國慶長假之後,華興資本控股(01911.HK)股價呈現出平穩上升的峰值曲線,但股價仍舊處於破發區間。

9月27日,華興資本在港交所走完上市流程。次日,華興資本控股披露中期財報。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整體營業收入達1.08億美元,同比增長99.98%,但其虧損額較上年度同期820.5萬美元增至15198.2萬美元,其支出部分主要受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

除了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之外,華菁業務的誕生與成長,也成為華興資本成本耗費巨大之所在,而其背後,是作為華興資本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包凡決定放手賭一把的性格決定的。

除非特別正式的場合,包凡“給面子”地西裝革履,平常的他大咧咧地穿著花襯衫、破洞牛仔褲,抽著很粗的雪茄,氣場強大,他的同事戲稱,“別看包凡一米六,感覺上他有一米九”。

在回答關於股價態度問題時,包凡也呈現明顯放鬆的狀態,“公司投資價值主要取決於於基本面,我們對未來業績增長很有信心。因此對於短期的股價波動我們並不太關注。”

华兴包凡:走一条不凡的创业之路|人物

賽車與投資同理

包凡在新浪微博上擁有160多萬粉絲,他在微博上自我簡介為:偽經濟學家、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狂人、MMA(綜合格鬥 mixed martial arts)、金融工作者。

用包凡自己的話說:喜歡冒險,喜歡一切讓腎上腺激素旺盛分泌的事物,例如賽車,例如MMA,例如重新打開戰場的新業務。

2008年,包凡賽車最後一圈回車庫時,剎車突然失靈,如此性命攸關的意外事件,包凡也僅得出“真應該把剎車片換成陶瓷剎車片,就不會出現過熱意外”這樣輕描淡寫的結論。

“為什麼我喜歡極限運動?有人說扮酷,有人說幻想當拳王。其實都不是。對我真正的放鬆是腦子的放鬆,徹底不想事。無論是跑步游泳器械都做不到。當你賽車打拳跳傘的時候,必須百分百地集中,分神的結果是被揍撞車甚至喪命,沒得選擇。只有在這種狀態我得到真正的放鬆和解脫。”

在包凡看來,賽車也是與投資同理的事情, 他稱,最好的賽車手永遠控制在速度的邊緣,要想在賽道上開得好,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它的節奏感,該快的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跟發展企業是一個道理,在發展過程中,什麼時候該攻、什麼時候該守。“所以我們一定要冒風險,但儘量冒一個可操控的風險”。

實際上,包凡喜歡拳擊是緣於他的祖父,曾在解放前擔任浙江銀行高管的祖父經常跟包凡講述舊上海金融界傳奇,又因為包凡自小打架被欺帶他學習拳擊,因為父母陪伴的缺失,祖父的教育無形中奠定了包凡成年後的性格基因。祖父表述中十里洋場的跌宕起伏,讓包凡瞭解了老上海的規矩——“不要短期貪婪,只賺該賺的錢”。

少年包凡那時做的“生意”主要是倒賣外菸,他會一臉得意地介紹“我賣煙是有‘下家’的。”後來,包凡就用這些“盈利”帶著小夥伴走南闖北、吃喝玩樂,成了圈子裡的孩子王,五年級那一年,包凡就寫了52份檢討。

包凡的父母因外交官身份常年公務出差,自六歲會寫字起,包凡便每個月給父母寫信,甚至能組裝成為一本《包凡家書》,其中一次他寫道:“你們不是說十二月底回國嗎?我告訴你們,你們再不回來,我就不做你們兒子啦。”

這話自然是賭氣講的,包凡與其父親之間的感情,側面反映在上市致辭現場,包凡表示——“今天也是我父親的生日。過去創業十幾年,能陪老爸慶生的日子屈指可數,今天算是一個遲到的禮物吧。”

但在港交所致辭鳴鑼等一系列步驟走完後,包凡快步奔向了自己的女兒,他曾表示,因為少年時家庭團聚的缺失,未來他要將女兒一直帶在身邊,“一步也不離開”,他開玩笑說。

兼職CFO

1993年,即將從挪威經濟管理學院畢業的包凡,到麥肯錫面試時,對方讓他估算一下美國一年汽油消費量多大。

“ I don't care”,包凡攤手,“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於是包凡選擇了摩根士丹利,在他看來,投行是一個相當有競爭性的行業,可以讓他處於興奮的狀態。

四年後,包凡被瑞士信貸加碼挖走。但同時,包凡又知道自己是一個不安分的人,“我知道我不會在大投行裡幹一輩子。”

2000年,包凡接受亞信董事長丁健的繡球,離開大投行,出任亞信首席戰略官,參與收購廣州邦訊科技、太平洋軟件、聯想集團IT服務業務,逐漸深入彼時剛成形的中國創業企業人脈圈。

《彭博市場》曾評價道,“guanxi”是包凡成功的法寶,包凡靠著過硬的“guanxi”,華興資本控股上市現場,紅杉資本中國創始合夥人沈南鵬、成為資本創始人李世默、工銀國際董事長叢林、雪湖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自銘等聚攏在他身邊。

DCM的聯合創始人兼合夥人趙克仁曾表示,聰明、智慧、勤勞是大部分投資銀行家的共同特徵,但讓包凡與眾不同的是他活潑的性格,這也正是他為何會擁有一個龐大的關係網的原因所在,因為他真的很討人喜歡。

包凡在亞信的四年,恰好是中國互聯網經濟飛速發展、互聯網企業登上歷史舞臺的四年,新浪、搜狐、網易前後腳登陸納斯達克。

那時,恰是PC互聯網企業高光之後的頹敗——新浪CEO王志東“辭職”,網易因“假賬風波”被納斯達克暫停交易,搜狐因長期價格低於一美元險些被納斯達克摘牌。而其後下一代的移動互聯網大佬們還在積累著經驗值——優酷網古永鏘還在搜狐擔任COO,土豆王微還是貝塔斯曼總裁,360周鴻禕剛把3721賣給雅虎,美團王興創立校內網僅一年。

但包凡敏銳地覺察到時代的更替——“我曾經說過這波互聯網行情以FB(Facebook)上市而告終,看樣子中國的行情會結束更早,估計以人人網上市達到巔峰。這波已經賺夠的朋友們,可以考慮清場了。”

2004年,包凡在北京建國門外大街21號國際俱樂部飯店租了一間20平方米的房間,公司英文名叫China Renaissance,中文即“華興”。共同扛過“寒冬”的丁健為其介紹了第一單客戶——中星微。

眾所周知的故事是,初創企業老闆的包凡為了贏得這第一單客戶,在中星微兼職幹了一年CFO。

創業之路

2005年10月13日,中星微完成3393萬美元融資,華興資本作為FA初創企業,也逐步按照包凡的觀察,走上屬於自己的軌道。

剛創立華興資本時,包凡表示:“如果你想在中國進行投資,最好就關注新興企業,因為其他行業正在逐漸走向消亡,只有技術型公司還在保持增長。”

2011年,華興資本幫助近40家企業完成總金額超過25 億美元的融資、併購案,佔據國內市場份額最大比例。

2018年,包凡表示,移動互聯網“大魚”們已經從淡水區準備入海、要上市了。將服務結合移動互聯網這件事,大小巨頭還有很多事可以做,但從投資角度,已經玩得差不多了。而靠模式驅動的創業公司終究變為資本的遊戲,做深做重才是新的護城河。

當然,這一路也並非平靜無波,剛成立時的華興業務侷限於“投行+投資”的顧問模式,領域重點聚焦於科技、媒體和通訊(TMT)、醫療保健和消費品,2008年金融危機,因延後效應,2009年全年華興只做成一兩單生意。王力行也表示,2008年至2010年的那段時間,是華興第一道坎,也是一段很重要的負面事件。局面艱難到幾位合夥人需要花費大量精力想方設法將越洋廣場租約裡剩下的錢弄回來。危機之中,包凡決定讓華興從陳舊的“投行+投資”模式轉型為全業務投行,佈局證券業務。

2011年,華興資本正式註冊上市公司實體,進行A輪融資,出讓1500萬股A類優先股;2012年,包凡將團隊拉到杭州富春山居開了個會,探討到底衝不衝、轉不轉型的問題,最終,公司決定組建併購團隊,拿下中國香港和美國的券商牌照。包凡表示,那是華興2.0的開端。

之後兩年,華興分別取得中國香港和美國兩地券商牌照,並完成首單蘭亭集勢IPO承銷。之後,成為正規軍的華興業務密集,2014年完成近50項私募融資及併購項目、7個IPO項目、2個可轉債項目。

2014年,華興十週年,包凡撰文,“十年前的我,曾經是個有趣的人,現在已經變成一個帶些強迫症的工作狂。十年前我父母還是健步如飛,現在已經是風燭殘年的老人。十年裡我交了很多朋友,也失去了不少朋友。十年不長,十年很長。驀然回首,落得只是一個‘累’字。 ”2014年這一年,華興完成7單海外IPO項目的承銷和超過40單私募融資及併購項目。

2015年,國內大環境的變動使得包凡計劃中的“一站式服務”再次出現短板。

2014年、2015年,國內A股“政策牛”,很多海外上市或正在計劃上市的企業紛紛計劃拆VIE架構,迴歸A股,當時作為360私有化獨家財務顧問的華興卻沒有資格繼續扶持360登陸A股,因為沒有A股牌照,這讓包凡不服了。於是,創建華菁證券事項被提上議程,彼時在投資領域風生水起的項威臨危受命,擔任董秘。

此外,近年來諸多互聯網金融公司急切於獲取牌照。華興內部人士表示,幫企業客戶搞牌照的事情華興以前哪裡做過,甚至連牌照在哪兒、跟誰買都不清楚,當時甚至有關係較好的客戶朋友開玩笑稱,“這段時間華興能不能做就看這個牌照能不能幫我們搞定了”。

產品型企業

亮眼的成績讓華興一度被譽為“中國高盛”,但顯然,包凡並不喜歡被定義。

他曾強調,華興不是關係型企業,不是靠交朋友來賺錢的。華興是產品型的企業,產品就是過硬的財務顧問產品與私募融資產品,這才是華興的核心競爭力。“真正偉大的公司都是自己給自己定義的,不靠別人定義。”

但如果非讓包凡自己給自己下個定義,他更多地認為自己是一名創業者,而非簡單的一名dealmaker或被冠以的“併購之王”。“併購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如今更多時間是花費在制定戰略、搭建團隊、籌劃發展。”

同時,用包凡評價自己的詞彙形容的話,他更多是因為具備“多元化”的天賦,既能夠站到A的角度想問題,也可以站到B的角度,然後找到問題的關鍵,使得雙方達成共識。在做併購生意時也是,理解對方的意圖與心魔,進而幫助他解決交易中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理解包凡對華興整體框架的調整,建設匹配資金和資產的平臺,投行業務作為基礎設施底座,再之上是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包凡表示,本質上來講,華興要做一個全球最高效的新經濟資產配置平臺,對接資產和資金。

2016年,包凡與華興拿下證監會對華興資本旗下華菁證券的設立批覆,並將業務重點正式調整朝向新經濟領域,此舉意味著華興在創業十二年之後,由野戰軍轉型為正規軍;從僅從事FA對接生意的平臺,升級到包含早期創投、財務顧問、基金、併購以及證券業務的全流程閉環。

之後相當長時間內,包凡的工作重點聚焦到華菁業務拓展,但很長時間未見起色。從彎道超車拐進國內A股市場的華菁證券,正如輕量級拳擊比賽突然躍升至中量級,對手與比賽難度均不可同日而語。華菁自2016年8月成立後持續虧損,2016年、2017年分別虧損1610萬美元、2900萬美元,2018年上半年營收1103.7萬美元,同比增長105.1%,淨利潤虧損達到923.3萬美元,幅度較上年收窄。

而最初不懂得何為“殼公司”、不懂得業務一般的公司怎麼做到隨隨便便市值千億、不懂得國內A股股民投資行為的包凡,也在隨著華興與華菁的發展一同成長。

20歲之前,包凡更多追求的是自由,是“吃光用光、身體健康”。

2013年2月12日,包凡在其微博寫道:這個年我過得最好。以往休假總感覺是下一個戰役之前的休整,很難完全放鬆。今年做個徹底懶人。過程真的比終點重要。若只為了終點,過程會變成一種煎熬,很容易放棄。而到了一個終點後,很難重啟一段新的旅程,因為你已經擁有很多,不願意再次痛苦。享受過程,善待自己。

2018年6月,華興資本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國際配售獲得5倍超額認購;9月,包凡率一眾兄弟,在港交所鳴鑼上市,帶領華興跨入新的征程。如今步入中年的包凡早已一次次重新啟動新徵程、新戰局,所不同的是,他已然樂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