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後,我終於過上了被狗追著咬的生活

1

前兩天,我收到一條私信:“好羨慕你啊,辭職了很逍遙吧?”

我一愣,竟不知道要怎麼回答。

這樣的問題,在我遞交辭職信的那一刻,也遇到過。

一個朋友見我辭職了,用很羨慕的語氣跟我說:“好有勇氣啊。你現在倒是好了,從此自由了,逍遙了,我還得在苦水中掙扎十幾年才退休。”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辭職=逍遙,不辭職=依舊掙扎在苦海。

其實,如果生活中真的有這麼兩極化的答案,為何大家不紛紛辭職?

很多人一講到辭職創業,就覺得這事兒很酷,儼然你只要敢於辭職去創業,創業這事兒就成功了一半,你賺很多錢甚至把公司做上市的目標就指日可待。

其實,成年人的世界哪裡有“容易”二字,都不過是苦樂自知而已。

辭職後,我回到老家玩了一個月,回到廣州後開始工作,進入“自己管自己”的狀態已經大概一個多月,好像是時候可以寫一篇講述辭職後心路歷程的文字了(簡稱“辭職月經”),也跟大家彙報下情況。

2

知乎上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都說創業辛苦,那到底有多辛苦?”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你有沒有被狗追著跑過?對,就是那種感覺!一旦開始創業,就開始被狗追著跑了,根本就停不下來!!!每天晚上熬到12點甚至凌晨2點都不是事,基本上沒有周末!!!”

對這段話,我真的是打從心底裡同意。

“被狗追著跑”,說的是精神上的。每天早上一起床,你就清晰地知道,你現在已經沒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持續性的收入,你還欠著銀行房貸,而你是這個家裡的頂樑柱,家裡老老小小都等著你外出覓食呢。

真要是危機感強一點,半夜都能被嚇醒。都不需要鬧鐘響,你自個兒就被嚇得睡不著了,想爬起來了。

辭職後,意味著你進入一種無組織無紀律的狀態。以前還有別人管著你,現在你得學會自治。

高度的自由,往往會滋生極致的懶惰,所以就更加需要自律。稍微缺點自律力,就很容易陷入懶惰泥坑。

早在老家休假晃盪的時候,我就說過這樣一句話:珍惜現在的自由和閒適吧,下個月我會進入瘋狂工作的地獄模式。

果不其然,前幾天我經歷了第一輪瘋狂工作熬夜期。公司的事、老家裝修、小孩上小學(需要家長配合的事情特別多)、公眾號經營、新書交稿、業務洽談和合作……幾乎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在那一個星期內出現,而且必須要在那個周內解決。

我開始沒日沒夜地加班,每天連續工作十五個小時,每天到了凌晨兩點才睡。也曾遇到過第二天早上客戶就要文案,而我只能加班到凌晨三點多把文案弄出來的情況。次日照例是沒得休息的,我還得趕去另外一個地方出差。

最累最忙的那天,我焦慮到失眠,凌晨兩點半睡下,到了五點半依然睡不著,腦子裡走馬燈似的閃現各種亟待處理的工作,然後就更加睡不著了。

第二天早上起來,我特別沮喪地想:“唉,早知道那三個小時只能輾轉反側在床上'煎魚’,一秒鐘都無法入睡,那我還不如爬起來工作,能做多少算多少。三個小時呢,就這麼浪費了,好可惜。”

第二次失眠,是在臺風過後。因為颱風的影響,一連延期了兩個活動,導致那周我的行程排得特別滿,而且事兒也特別多,每一件幾乎都不能落下。結果,某天晚上,因為太過焦慮的緣故,我整整一夜一秒鐘都沒能睡著,第二天還得坐七八個小時的車去外地出差。

颱風過後的交通狀況很糟,很多人開始恢復出行,加之又遇上中秋和國慶兩個假期,那天特別堵車。一整夜沒睡的我,坐在車裡,暈車暈到不行,感覺自己就像一隻死狗。

想到臨出差前,女兒對我說,媽媽你要記得給我買個“驚喜”,因為你很久沒陪我玩了。我坐在車上,想起她說話的神情,好想哇哇大哭。

也正因為如此,對那些加了我微信然後不停質問我為啥那麼拽,為啥不回覆他們的求助、不陪他們聊天的人,我真是特別無語。在你看來,我就那麼有空?我真有空,我也願意拿去陪孩子,而不是陪你聊天,幫你分析要不要離婚、要不要離職好麼?

辭了職,懊悔是沒有的,但就是這樣感覺特別辛苦的時候,我也會在心裡暗罵自己一頓:“你TMD是窮瘋了,才要走這條路的麼?”

一個人會辭職創業,說是為了情懷,那多半是假的(除非你是衣食無憂的“二代”)。說俗點,其實大多數人還是為了錢以及因錢而生的各種附加值(包括自我理想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甚至有時候,那些附加值比錢更重要。

從某種程度上講,我會離職創業,其實也是想證明自己:我身上的光環不是哪個平臺賦予的,而是我自己再創的。離開了那個平臺,我依然是我。

在一個大平臺待著,因為等級制度森嚴、內耗多,又因激勵機制讓人一言難盡,成就感極其有限,好像只是為了錢在熬著,而我想找點自己既喜歡又能賺到錢的事情做做,哪怕賺得少點。

人到中年,對物質慾望已看得比較淡,對情愛更是興趣索然。唯獨對自己是不是真能為這個世界創造價值保有強烈的好奇心,那就努力去試試吧。

有天吃晚飯時,我媽問我:“你就打算這麼一輩子過下去了麼?”我秒懂她的意思,回答了一句:“就這樣過下去也挺好的啊。”

其實,到底到時候是不是“挺好”,只有天知道。影響未來生活質量的因素太多了,健康、壽命、收入、與孩子的關係,甚至還有時局。伴侶這玩意兒,就是錦上添花之物,人到了一定年紀以後真不怎麼渴望和需要了。

單身這麼多年,只有在深夜到達火車站、飛機場但沒人接站、接機又暫時打不到車的那二三十分鐘,我會脆弱地覺得:如果有個會跑來接站的伴侶,可能還是挺好的(買房、創業等倒沒想過,因為壓根兒不需要,甚至還嫌多個人容易誤事、礙事),但這種情緒也就維持那十幾分鍾,打到車就消失了。

這些年也不是沒人追,是我愛得上的人一個沒有。“愛我但我不愛”的人若來接機接站,我寧肯排隊打車排到第二天早上。

活到這年紀,倒是對賺錢還保有點慾望,這說到底也屬於馬斯洛需求層次中的“個人價值實現需求”,而錢是最直接的考量方式。

哪裡遇到個公的,我第一想法只是“看看有沒有機會和他一起合作搞錢”,除此之外真沒別的想法。讓我去跟誰談情說愛?總覺得無趣、無聊。

這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毫無關係,也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就是單純的,對情愛低慾望。

都活到只怕死、只怕病的年紀了,還會怕區區一樁婚姻?情愛慾望的減退,跟其他慾望的減退(包括性慾、物慾)是一樣的,與創傷無關。

錢算是我的最愛了,但現在就連賺錢的目的,似乎都不再是為了花錢,哪還有追逐別的慾望?

真心感覺隨著年紀的增大,自己的慾望也逐步在降低。就拿花錢來說,以前花錢買這買那的,買得倒挺爽的,現在這種花錢的快感在降低,生活過得越來越輕簡。

買衣服包包化妝品?興趣越來越淡,逛商場都嫌累。旅遊?不愛去了,嫌累。買房?懶得買了,夠住就行,也嫌打理、裝修、除味兒麻煩。買車?有代步工具就行了,不追求豪華……一個人逐步老去的標誌,大概就是求生欲、求知慾越來越強,但求勝欲越來越低吧。

每個年齡段有每個年齡段的追求,而有追求終究還是一件比較幸運的事兒。

餘華在《活著》那本書裡,借富貴的口唱了一段詞兒:“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

人到中年,遊蕩得差不多了,想活得“佛系”一些又心不定,那就在還能掘藏的年紀,去折騰吧。

3

我身邊的創業者,沒幾個人是過得特別輕鬆的。他們當中大多數人,就像是草原上的野生動物,太陽一升起來就要跑到草原上去覓食。哪裡有肉腥味,就往哪裡跑,有時候滿載而歸,有時候空手回來。

創業路上,他們所要付出的時間、精力、心力、金錢、汗水和淚水,一點都不比在職者少。

一個好友是開旅遊公司的。

旅遊淡季的時候,你看著她去這裡旅遊那裡兜風,過得好不逍遙,但到了旅遊旺季,基本上是忙死累死的節奏。

每個節假日和黃金週,她幾乎就沒有能休息的時間,上廁所都得用跑的,哪天若是能睡足六個小時,就覺得自己當天非常幸福了。

前段時間,因為有旅客出了一起交通事故,她趕去現場處理,連續幾天沒睡個安穩覺,每天被家屬指著鼻子罵。

家屬不服司法所調解,堅持要上訴,她又得忙公司的事兒又得騰出精力應訴,忙到要吐血。

另外一個朋友,從國內數一數二的互聯網巨頭公司辭職,回到老家去創業。上次我回到老家(那會兒我還沒辭職),中午十二點左右給他打電話,他說自己剛睡醒。

我調侃他:“你爽了麼,可以睡懶覺到這時候。”

他回答:“姑奶奶,創業者有幾個敢睡懶覺的。你這個月不努力,下個月可能員工的工資就發不出來。我昨天晚上是在跟國外的客戶洽談一筆比較大的訂單,因為有時差,我只能將就他們那邊的時間。”

對他而言,頭天晚上跟國外的客戶在線洽談後,第二天能睡到十二點的時候並不很多,因為某些國內客戶也需要他親自出面去溝通。有一段時間,他連續十天每天只能睡四個小時。

我問過他,一定得這麼拼麼?他回答,不拼不行啊,有時候一筆訂單真的能決定公司的存活問題和發展壯大問題。你這時候放棄了,可能公司也就那樣了。

如今,我算是深切地理解到了他的感受。

我還有一個銷售電子顯示屏等各類顯像終端的朋友,每天不是在見客戶,就是在見客戶的路上。有時候,大週末的,他還得陪客戶去釣魚。

他見我辭職了,給我打來一通電話:“這個坑,你一定要跳是吧?哈哈哈哈哈,歡迎加入,和我們一樣'汛期吃魚,旱期吃土’。”

另外一個朋友,起初是跟朋友合夥做生意。那會兒,她還有本職工作,初衷只是想出點資,每年定期分點紅。豈料她自己投了幾十萬後,她那個朋友獨立支撐了沒多久,就甩手不做了。她投資的錢已經要不回來,那個朋友也只是把公司抵給了她,而她看好公司前景,只好辭了職把公司整個接手下來。

如果說把公司業務比喻成一輛車,那她現在已經搖搖晃晃把車開上路了。創業初期,她忙得腳不點地,經常到了深夜才回家,每次看到年幼的孩子已經熟睡的樣子,都內疚不已。

還有一個創業的朋友跟我分享的心得是:

“創業是一條不歸路,你上道了以後就回不去了,只能儘量堅持到底。累是一定的,因為很多事情你得親力親為,你就得身兼數職,一個人當成很多個人使。你的員工不可能像你一樣盡心盡力為公司服務,不信你想想以前你給別人打工,打到後來出現'老油條’狀態時是怎樣的心態就明白了。創業很鍛鍊你的能力,但沒日沒夜地加班,可能也會損耗你的健康。”

這話我完全理解,所以也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

每個行業都存在二八定律,百分之二十的人賺取了行業百分之八十的利潤,剩下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分那百分之二十的蛋糕。創業公司不是獨角獸,絕大多數公司都屬於“跟別人一起分那百分之二十蛋糕的百分之八十”,甚至有的創業公司才跑了幾步就死在了路上。

這條路,“一將功成萬骨枯”,它越是兇險,我們越得努力。

前段時間,就在我忙得三頭六臂都不夠用,甚至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發小問我:“看你辛苦成這樣,我很擔心的,知道嗎?身體搞垮了怎麼辦?還有,這樣的生活,是你想要的麼?到了我這個年紀,我會覺得其實選哪條路都差不多,都是有得也有失。”

我理解她的擔心,所以時不時也會在腦子裡幻想下自己猝死以後,父母如何張皇,孩子如何淒涼,親者有多痛,仇者有多快…….同時我感慨人生殘酷,上帝給每個人的東西其實就那麼多,確實也得把自己省著點用。

有一天,我在網上看一張動圖,是顯微鏡下拍到的白細胞攻擊寄生蟲的圖片。它們像螞蟻一樣團團圍住寄生蟲,然後將它消滅。那張圖下面寫了一句很感人的話:不要放棄自己,因為有億萬個細胞在保護著你。

這句話讓我很感動:每個人的身體裡的健康衛士們,拼了老命在護衛我們的健康,我們真的不該寒了它們的心。

我們愛身體,身體也才會愛我們。

我不同意發小的,只有一句話:選哪條路都差不多。

我以前也以為這樣,但後來我發現,不是的,有時候差很多。

選擇和選擇之間,還是有點不一樣的。

這事兒就跟嫁人一樣,嫁這個人和那個人,所能過到的生活,也是不一樣的。箇中滋味只有自己體會,沒有好壞,但適合就好,無怨無悔就好。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野生而不是圈養的生活,最迷人的地方就在於它有一套非常“可愛”的激烈機制:

“適者、強者生存”。如果你不屬於一開始就被市場淘汰出局的那一撥人,那麼,接下來你會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相對而言,不是絕對),而不是“忙人忙死,閒人閒死,閒人不幹事還多拿報酬,忙人累死累活卻永遠原地踏步”。

在野外生活,你忙,說明你有活兒幹,有活兒幹就說明有飯吃。倘若哪天你突然閒下來了,那就危險了。

未來會怎樣?我也不知道。焦慮有之,興奮有之,疲憊有之,期待有之。我只能明確一點:人生,活的是一場經歷,而不是贏。

人生如棋,若是一開始就已經知道勝負的棋局,任誰也沒興趣參與。

告別一段又一段路途,走入一處又一處風景,回首時才發現,我們苦苦追求的,只是一種無悔。

所以,最重要的是你所扮演的角色和你自己的選擇,咱們都活一場無怨無悔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