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首創一種模式,至今長盛不衰,挽救千萬民衆

杜月笙是中國近代史上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從小受盡了苦難,在十里洋場摸滾打拼,成為了上海數一數二的人物。他在政治,商業甚至在黨政中都做出了很多耐人尋味又可歌可泣的事蹟。他的一生無不熱愛中國,以中國為榮,每當人民大眾陷於苦難之中,總是能仰首挺胸,坦然面對,盡心盡責的處理。如救災救民,熱衷慈善事業等等。

杜月笙首創一種模式,至今長盛不衰,挽救千萬民眾

在1931年,對中國來說,可以說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國共戰江西;張作霖之死讓日本人的野心逐漸膨脹企圖佔領我國東北;反蔣集團又在廣州宣佈成立了廣州國民政府,叫板蔣介石;汪精衛等,又發起了中原大戰,四處狼煙累累伏屍;整個中國,猶如一個破碎的陶瓷花瓶,搖搖欲墜。

在1931年也發生了長江大水患,受災群眾不計其數,房屋損壞1萬多戶,很多群眾被迫逃離家園,淪落為難民更不計其數。這些都在杜月笙的眼中一一飄過,因為在前幾年,河北山東的大旱,都是杜月笙挺身相助,出面籌款,救活了不知多少災民。但是杜月笙也不是聖人,現在的杜月笙處境也大不如以前了。全國救災委員會許世英來找杜月笙,希望杜月笙能救災民於水火之中。杜月笙露出了為難的表情,只有他心裡清楚,他日子過的很悽慘,負債累累,已經到了每天就靠玩麻將贏點錢過過日子。但是今非昔比,所謂善財難捨,有錢的人是有,但從他們身上花點小錢去救濟災民,那是比登天還難。

杜月笙首創一種模式,至今長盛不衰,挽救千萬民眾

許世英知道杜月笙的處境,也萬分焦急,正因為讓那些富人去舍善救濟很難,只能把把希望寄託到杜月笙身上。杜月笙終於感嘆道:“咱們這個國家,剛大旱結束,緊接著又是水災,事情也跟得太緊了,我實則無能為力了。”

但杜月笙沒有氣餒,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把希望寄託在他的妻子姚玉蘭身上。1931年,杜月笙因為無力募集善款,就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募集模式——義演。他的夫人姚玉蘭出面,先後邀請了梅蘭芳,金少山,譚金培等當時有名的藝人。登臺演出所得的款項,全部捐出,當年就讓很多災民救出於水火之中。

杜月笙首創一種模式,至今長盛不衰,挽救千萬民眾

沒錯,這種義演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了很多模式,就是現在所說的公益事業,其中就包括了比如演出,球賽,活動等等,都是公益事業的一部分。

成龍大哥就在2003年,為了抗擊非典公益演出,為此捐款150萬。2004年,又趕赴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進行公益演出,支持民眾抵抗病毒等等。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很多類似的公益演出,其實它的鼻祖,都是來源於杜月笙的最初想法。

杜月笙首創一種模式,至今長盛不衰,挽救千萬民眾

俗話說得好:患難見真情。杜月笙當時就有憂國憂民,是國家患難為己任的想法,在自己身處患難的同時,也不忘為國擔憂,為民解憂。在身處亂世,每個人都想辦法明哲保身的同時,他卻能站在聖人的角度,不畏困難,不畏險阻去做自認為本分的事情,我想這才是中國人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