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M時代要來了嗎?一直在虧損的美團成功上市,市值僅次BAT

BATM時代要來了嗎?一直在虧損的美團成功上市,市值僅次BAT

9 月 20 日,王興在港交所敲響銅鑼, 美團正式登陸港交所。美團點評 IPO 定價為 69 港元,按總股本 54.91 億股計算,美團市值為 510億美元,讓王興的美團順利邁入中國互聯網科技巨頭行列,已經超越小米目前的市值。

BATM時代要來了嗎?一直在虧損的美團成功上市,市值僅次BAT

9月20日美團在港交所成功IPO

美團市值超越小米和京東,僅次於 BAT

與小米上市首日就跌破發行價不同,美團開盤報 72.9 港元,較69港元發行價上漲 5.7%.。截至9點55分,美團點評股價漲6.59%,報73.55 港元,目前市值 4038億港元,超過小米(3766億港元)和京東(2995.5億港元),位列中國互聯網市值第四。

而在上市前夕,美團暗盤交易價格就一度上漲近 4%,儘管美團至今仍未實現盈利,甚至虧損還在擴大,但可見投資者對美團依舊看好。

回顧美團發展史

在2011年,中國掀起團購網站之風,團購網站已經多達 5000 多家,爆發千團大戰,跟後來的「打車大戰」和共享單車大戰一樣,大部分企業做的就是瘋狂燒錢倒貼,回想那個時候一分錢吃大餐的時代。但是這種以拖垮對手為目的的商業模式,終究不能持久,所以到了第二年 99% 的團購網站都倒閉了。

BATM時代要來了嗎?一直在虧損的美團成功上市,市值僅次BAT

在千團大戰中,那時行業裡普遍虛報數據,為了搶單,各家都把原價抬高,然後使勁打折,拼命燒錢。但是美團沒有加入到這輪燒錢大戰中。因為王興認為這種低效率、無差別的燒錢是不合理的,所以在各家團購網站面臨資金鍊斷裂的時候,美團卻預留了充足的現金流。

在2011 年 7 月,王興還當眾展示了公司賬務上 6000 多萬美元的餘額。正因如此,儘管美團當年沒有走在團購網站最前列,但是卻活到了最後。

BATM時代要來了嗎?一直在虧損的美團成功上市,市值僅次BAT

2003年,張濤開始做大眾點評。2008年,張旭豪創建餓了麼。2009年,格瓦拉開始做在線選座的電影票。2010年1月,中國第一家團購網站滿座上線。

王興2010年的3月創立了美團,無論是餐飲、團購、電影,還是外賣,美團都是後來者。

2013年,美團開始外賣業務,這個時候餓了麼已經做了5年外賣。2014年,那是O2O最瘋狂的一年,各種上門服務,望京還出了掃碼"薅羊毛"一條街。點評也意識到外賣是個重要的流量口,還投資了餓了麼。

2015年的10月美團和點評合併。2015年,是互聯網合併大年,點評和美團合併,張濤就退出了餓了麼的董事會,然後把全部曾經支持餓了麼的流量導給美團。新美大整合之後,美團就把資源全部向外賣傾斜了。並在2016年年底,超越了餓了麼,成為了外賣的第一。

互聯網小巨頭正式登場

正如王興描述美團的業務:民以食為天,美團抓住吃喝玩樂這個行業中最核心的品類"吃"來構建一個大的電子商務平臺。通過吃來吸引、保留用戶,再延伸至其他品類,逐漸覆蓋了消費者的整個生命週期,從"吃"到"生活",從外賣到出行、差旅、娛樂、購物,美團構建了"Food+Platform"的戰略核心,並實現了完整的online-offline閉環,形成一個超級平臺。

回溯這八年的歷程,在團購、電影票、酒店、外賣、景區門票這些業務中,美團都不是第一個開始做的,但都成功完成了"超車",美團成功上市,具有標誌性的意義,代表了一種創業者的典型模式,美團得到眾多VC基金支持得益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與互聯網巨頭關係緊密、不斷在產業中投資和併購、為用戶創造價值,開啟了中國互聯網的新時代,也是互聯網深入生活方方面面的開始,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