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投資降溫,土地財政收入卻大增,原因你可能意想不到?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2018年1-8月份全國房地產市場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顯示,今年前八個月,全國房地產投資持續降溫,總計為76519億元,

同前7個月回落0.1個百分點。

銷售情況方便,前八個月共交易面積為10247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0%,增速比前7個月回落0.2個百分點。

房地產市場投資降溫,土地財政收入卻大增,原因你可能意想不到?

另一方面,財政部”2018年8月財政收支情況“顯示,今年前八個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37009元,同比增長36.4%。

為什麼一方面是投資降溫?一方面是財政收入增加呢?哪個才反應出真實的情況呢?

房地產市場投資降溫,土地財政收入卻大增,原因你可能意想不到?

今年以來,多地出現土地流拍的的現象,特別是一些熱點城市。據統計,單單是8月份就有71宗流拍土地,超過7月份的68宗。

這說明,房地產企業拿地熱情在降溫。這與前幾年,頻頻出現地王的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背後原因也許與有關部門對土地現價限面積、限配套的要求有關。

這也側面說明,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在降溫。

房地產市場投資降溫,土地財政收入卻大增,原因你可能意想不到?

而據中國指數研究院近日發佈的《中國300城市土地市場交易情報(2018年8月)》顯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共成交1900宗,環比減少19%,同比減少2%,其中,住宅類減少673宗,環比減少11%。

那麼,在各個數據都說明土地市場降溫的證據面前,土地出讓收入卻增加。這說明什麼?排除數據造假,那麼只能與它們的統計的方式有關。

房地產市場投資降溫,土地財政收入卻大增,原因你可能意想不到?

當前,房地產企業競買土地,一般是分期付款,地方政府會同意企業在幾個內繳清即可,而財政部門在統計時回依照全額資金計算但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卻是以房地產企業拿地的時間統計,這期間有幾個月的統計差距。

所以,財政部對土地出讓金的統計具有滯後性。

在降槓桿、嚴調控的大背景下,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會持續攀升,那麼它們拿地的積極性也會持續降低。所以今後的一段時間裡,土地流拍的現象可能會越來越平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