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濤:房地產、股票等領域過度負債是引發多數金融危機的共因

“從歷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歷史教訓看,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主權債務市場等特定領域的過度負債,是引發大多數金融危機的共同原因,本質上是金融資源在這些領域的錯配導致的。”12月21日,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在“2019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表示,著眼長遠的金融資源優化配置,能夠從根本上防止系統性風險的產生。

梁涛:房地产、股票等领域过度负债是引发多数金融危机的共因

近一段時期以來,銀保監會監管嚴防金融資源向低效領域過度集中,逐步壓縮退出“殭屍企業”,清理無效、低效佔用的信貸資源。銀保監會對全國30餘個熱點城市開展房地產信貸專項檢查,遏制金融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領域。前三季度,房地產貸款新增4.6萬億元,佔各項貸款增量比重為33.7%,比上年全年下降6.2個百分點。

此外,在引導金融資源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投向經濟新動能領域、引導金融資源主動服務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改善金融體系的供給質量和效率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不過,梁濤指出,金融供給還存在不少問題和短板。一是金融市場結構失衡。他表示,社會融資過度依賴銀行信貸等間接融資,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發展不足,不僅影響了實體經濟融資的可得性,還間接造成企業槓桿率高企、監管套利叢生、新興金融無序創新等金融市場亂象。

11月末,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佔社會融資存量規模的比重僅為3.3%,即使加上企業債券以及地方政府專項債,直接融資佔比也不足20%。

二是經營理念不夠科學。銀行保險機構同質化經營問題比較突出,普遍“求大求全”,專注服務小微企業的專業化個性化機構較少;部分機構固守“重資產、重抵押”傳統經營模式,難以滿足輕資產企業的融資需求;部分機構為了降低風險,熱衷於將資金集中投放給大型企業、國有企業,形成“壘大戶”現象;部分機構發展偏離職能定位,聚焦主業不夠,存在脫實向虛、監管套利等問題。

三是創新能力存在不足。部分銀行保險機構安於現狀,缺乏全局性、前瞻性的戰略規劃,對“輕資產”的現代服務業和“重技術、重創新”的科創企業服務不到位,也不能有效滿足民營小微企業和“三農”等領域的融資需求,適應實體經濟需求的創新金融產品供給不足。

四是服務水平有待提升。梁濤指出,部分銀行保險機構還沒有真正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一些機構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同時,仍在通過存貸掛鉤、附加收費等手段增加企業隱性負擔,銀行理財、信用卡、保險保單等領域侵害金融消費者事件依然屢見不鮮。

梁濤強調,優化改善金融供給,需要把握好幾對關係,總結起來就是要做到“五個結合”: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相結合;市場需求導向和承擔社會責任相結合;風險防控與改革創新相結合;同業有序競爭與差異化發展相結合;內部治理與外部監督相結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