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您正在閱讀長春印象

第552次推送

也許今天的國人很難接觸到屬於我們自己的古早思想和文明,於是便常常會遭遇“我在你面前,你卻視而不見”的生活橋段。

比如長春城中心有片開闊的空地,今天是這裡最大的城市廣場,它始終低調而含蓄地向人們展示著一卷堪稱壯麗的文化篇章。所謂含蓄其實也不盡然,只是我們距離自己的傳統文化已經太過遙遠。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長春文化廣場,地處新民大街最北端。如今,頂著“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頭銜的新民大街曾是偽滿時期國都的政治中心。單從城市規劃上看,長春的地勢及鐵路走向等先天條件並不適宜設計大量正南正北走向的大街,但溥儀和鄭孝胥等一干遺老執拗地欲求複製一個北京一般的皇城,於是便有了第五版國都規劃方案以及新民大街的誕生。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文化廣場原是偽滿新帝宮的建造用地,1996年才被稱為文化廣場。

在當今世界體系裡,中華文化顯得另類而有趣。瞭解她的人往往享用對其的把玩之樂卻又感到無甚用處,這也許便是文化的真諦。

廣場的東南西北四方各立著一尊石刻雕像,分別是母親懷抱中的男孩,長髮飄飄的少女,豐腴的中年女子和白髮蒼蒼的老者,展示了人們生命的蛻變,也暗含著陰陽結合的意味。雕像背面的柳枝、河流、稻穗果實與雪白的華髮隱喻的是時光流逝中四季的輪迴,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四組雕像排列的方位又揭示了中華文化的另一華章——五行思想。在古老的五行思想體系中,天地萬物皆被歸於水火木金土的生克關係中,五行與方位相配的關係為: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在四時更替中,春木旺,夏火旺,秋金旺,冬水旺。由此,代表春夏秋冬的雕像分別擺在了與其對應的東南西北四方。此外,以天象學進行解釋的話,北斗星在一年四季的運動中,斗柄依次會指向東、南、西、北。同樣,它再次向我們強調了“天人合一”的古老思想。

廣場中間的圓形區域,北側是凹陷的新月形藍色水池,南側則是突起的花崗岩臺地。在鋪有藍色瓷磚的水池的正中嵌著一塊“月亮石”,如同天幕上一輪皎潔的月,圓石上雕刻的蟾蜍、桂樹、玉兔、嫦娥是古人面對月亮上的陰影投射出的神話想象。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20多年來,文化廣場裡的許多設施都曾存在過不同的“版本”,前一版的月亮石給印象君留下的印象頗深——那是一個由許多個扇形石塊組成的石盤。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石盤共由三圈扇形石塊拼成,中間的兩圈分別是12塊,是一日十二時辰和一年12月份的象徵。外圈扇形石共有16塊,正直朝向8個方位,是易經八卦的象徵,石盤上還有四條貫穿整個圓石半徑的長接縫,如果你對《周易》中理、象、數一體的表達方式有所瞭解的話,便能明白這是四季的象徵。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石盤上的數字與北京天壇祈年殿中大小柱子的排列如出一轍——12根金柱,12根簷柱,4根龍井柱,8根短童柱——12加12等於24表示二十四個節氣,24加4等於28代表28個星宿,28加8又等於36天罡數……這即是傳統文化中無用但有趣的部分。

文化廣場的主景太陽鳥雕塑,是中國古代神話中認為的太陽裡有隻三足鳥或人面鳥身、腹部為羽人形象的抽象化塑造,雕塑由“人”字形舉架托起,總高36.5米,預示一年365日。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為進一步強化陰陽結合的觀念,太陽鳥南北兩側各設了一尊人體雕像。北面是漢白玉雕成的仰臥的女子雕塑,南面是一個伸出雙臂迎接太陽的青銅男身像,寓意白天和夜晚,亦或任何兩組對立的事物:如天地,日月,水火,動和靜,剛和柔,和平與發展……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放眼看去,整個廣場呈現出了西方園林的風格特點,整齊一律、均衡對稱、具有明確的軸線引導,把一切都納入到嚴格的幾何制約關係中去。但西化的語言所訴說的,卻無一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當我們再把目光拉向空中又會看到,由四座雕像拉成的主幹道組成了一個十字的形狀,而位於十字正中央的圓形區域以及兩側的陰陽地貌則構成了代表中國《易經》文化的太極圖形。因此,它也體現了中西合璧的文化特性和當今世界東西方文化融合的趨勢。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廣場北側正中心的雄偉建築是在荒廢的偽滿新帝宮基礎上修建起來的長春地質宮,現今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主樓,它是長春有史以來第一座採用高臺基、大屋頂、古典彩飾手法設計的仿古建築。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其北側還有一座“御花園”,加上如今幾乎被城市化進程吞併的白山公園,此前這一大片廣闊的區域被統稱為杏花村,它的歷史歷程貫穿整座城市的成長史。

在舊長春城西部,曾有一片靠近溪水的荒地。1889年,村民劉殿臣在這裡建池塘、栽紅藕,遍種楊、柳、榆、杏、李、櫻桃等樹木。花費5年時間開闢出了一個生機盎然的“灌園”。因劉殿臣偏愛杏樹,所以灌園裡每到春季便有成片的杏花恣意開放,於是這裡被人們俗稱為杏花村。

1900年沙俄借義和團運動為由出兵長春,將杏花村林木荷塘毀壞殆盡。1901年,長春府太守王昌熾遊覽此地,惋惜之餘購為官有,重建杏花村,並僱用已經失去家業的劉殿臣繼續與杏花為伴。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1932年,長春被日本關東軍選為理想建“都”之地,因而決定成立“滿州國”政府,以溥儀為“執政”,定“都”長春。於是,這裡被強加上了“新京”的名字,並開始了在日本帝國主義羽翼下的14年奴役生涯。

日本人在長春進行了偽滿洲國國都的城市規劃。將計劃修建的新帝宮放置在杏花村,從此,溥儀和杏花村結下了不解之緣。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1934年3月1日,溥儀穿著光緒皇帝的龍袍在杏花村中用凍土堆成的臨時“天壇”上行過告天即位的古禮後,成為了一名傀儡皇帝。1938年,新帝宮開建。至1943年,原本計劃8年建成的新帝宮由於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敗退,物資匱乏而被迫停止。此後,杏花村內依舊杏花燦然,溥儀的皇帝夢卻被永遠歸入了歷史的塵埃。

最後,印象君想和您說的是,旅行並不在於距離的遠近,如果失去了一顆行走的心,那麼無論去到哪裡,你都還留在原地。(完)

文化廣場裡隱藏了多少文化密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