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您正在阅读长春印象

第552次推送

也许今天的国人很难接触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古早思想和文明,于是便常常会遭遇“我在你面前,你却视而不见”的生活桥段。

比如长春城中心有片开阔的空地,今天是这里最大的城市广场,它始终低调而含蓄地向人们展示着一卷堪称壮丽的文化篇章。所谓含蓄其实也不尽然,只是我们距离自己的传统文化已经太过遥远。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长春文化广场,地处新民大街最北端。如今,顶着“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头衔的新民大街曾是伪满时期国都的政治中心。单从城市规划上看,长春的地势及铁路走向等先天条件并不适宜设计大量正南正北走向的大街,但溥仪和郑孝胥等一干遗老执拗地欲求复制一个北京一般的皇城,于是便有了第五版国都规划方案以及新民大街的诞生。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文化广场原是伪满新帝宫的建造用地,1996年才被称为文化广场。

在当今世界体系里,中华文化显得另类而有趣。了解她的人往往享用对其的把玩之乐却又感到无甚用处,这也许便是文化的真谛。

广场的东南西北四方各立着一尊石刻雕像,分别是母亲怀抱中的男孩,长发飘飘的少女,丰腴的中年女子和白发苍苍的老者,展示了人们生命的蜕变,也暗含着阴阳结合的意味。雕像背面的柳枝、河流、稻穗果实与雪白的华发隐喻的是时光流逝中四季的轮回,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四组雕像排列的方位又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另一华章——五行思想。在古老的五行思想体系中,天地万物皆被归于水火木金土的生克关系中,五行与方位相配的关系为: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在四时更替中,春木旺,夏火旺,秋金旺,冬水旺。由此,代表春夏秋冬的雕像分别摆在了与其对应的东南西北四方。此外,以天象学进行解释的话,北斗星在一年四季的运动中,斗柄依次会指向东、南、西、北。同样,它再次向我们强调了“天人合一”的古老思想。

广场中间的圆形区域,北侧是凹陷的新月形蓝色水池,南侧则是突起的花岗岩台地。在铺有蓝色瓷砖的水池的正中嵌着一块“月亮石”,如同天幕上一轮皎洁的月,圆石上雕刻的蟾蜍、桂树、玉兔、嫦娥是古人面对月亮上的阴影投射出的神话想象。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20多年来,文化广场里的许多设施都曾存在过不同的“版本”,前一版的月亮石给印象君留下的印象颇深——那是一个由许多个扇形石块组成的石盘。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石盘共由三圈扇形石块拼成,中间的两圈分别是12块,是一日十二时辰和一年12月份的象征。外圈扇形石共有16块,正直朝向8个方位,是易经八卦的象征,石盘上还有四条贯穿整个圆石半径的长接缝,如果你对《周易》中理、象、数一体的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的话,便能明白这是四季的象征。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石盘上的数字与北京天坛祈年殿中大小柱子的排列如出一辙——12根金柱,12根檐柱,4根龙井柱,8根短童柱——12加12等于24表示二十四个节气,24加4等于28代表28个星宿,28加8又等于36天罡数……这即是传统文化中无用但有趣的部分。

文化广场的主景太阳鸟雕塑,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认为的太阳里有只三足鸟或人面鸟身、腹部为羽人形象的抽象化塑造,雕塑由“人”字形举架托起,总高36.5米,预示一年365日。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为进一步强化阴阳结合的观念,太阳鸟南北两侧各设了一尊人体雕像。北面是汉白玉雕成的仰卧的女子雕塑,南面是一个伸出双臂迎接太阳的青铜男身像,寓意白天和夜晚,亦或任何两组对立的事物:如天地,日月,水火,动和静,刚和柔,和平与发展……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放眼看去,整个广场呈现出了西方园林的风格特点,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把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但西化的语言所诉说的,却无一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当我们再把目光拉向空中又会看到,由四座雕像拉成的主干道组成了一个十字的形状,而位于十字正中央的圆形区域以及两侧的阴阳地貌则构成了代表中国《易经》文化的太极图形。因此,它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文化特性和当今世界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趋势。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广场北侧正中心的雄伟建筑是在荒废的伪满新帝宫基础上修建起来的长春地质宫,现今是吉林大学朝阳校区的主楼,它是长春有史以来第一座采用高台基、大屋顶、古典彩饰手法设计的仿古建筑。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其北侧还有一座“御花园”,加上如今几乎被城市化进程吞并的白山公园,此前这一大片广阔的区域被统称为杏花村,它的历史历程贯穿整座城市的成长史。

在旧长春城西部,曾有一片靠近溪水的荒地。1889年,村民刘殿臣在这里建池塘、栽红藕,遍种杨、柳、榆、杏、李、樱桃等树木。花费5年时间开辟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灌园”。因刘殿臣偏爱杏树,所以灌园里每到春季便有成片的杏花恣意开放,于是这里被人们俗称为杏花村。

1900年沙俄借义和团运动为由出兵长春,将杏花村林木荷塘毁坏殆尽。1901年,长春府太守王昌炽游览此地,惋惜之余购为官有,重建杏花村,并雇用已经失去家业的刘殿臣继续与杏花为伴。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1932年,长春被日本关东军选为理想建“都”之地,因而决定成立“满州国”政府,以溥仪为“执政”,定“都”长春。于是,这里被强加上了“新京”的名字,并开始了在日本帝国主义羽翼下的14年奴役生涯。

日本人在长春进行了伪满洲国国都的城市规划。将计划修建的新帝宫放置在杏花村,从此,溥仪和杏花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1934年3月1日,溥仪穿着光绪皇帝的龙袍在杏花村中用冻土堆成的临时“天坛”上行过告天即位的古礼后,成为了一名傀儡皇帝。1938年,新帝宫开建。至1943年,原本计划8年建成的新帝宫由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败退,物资匮乏而被迫停止。此后,杏花村内依旧杏花灿然,溥仪的皇帝梦却被永远归入了历史的尘埃。

最后,印象君想和您说的是,旅行并不在于距离的远近,如果失去了一颗行走的心,那么无论去到哪里,你都还留在原地。(完)

文化广场里隐藏了多少文化密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