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吉林省長白山神廟遺址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日前,“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經過26個入圍項目的終評展示、評委會評議和投票後,我省的安圖寶馬城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成功入選。

深读|吉林省长白山神庙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深读|吉林省长白山神庙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長白山神廟遺址項目負責人、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副教授趙俊傑在現場彙報

寶馬城遺址位於安圖縣二道白河鎮,根據考古發掘確認,遺址為金代皇家祭祀長白山的神廟遺址。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對寶馬城遺址進行了四次正式發掘,如今,考古人員已經基本掌握了遺址內的建築結構與佈局,並且發現了能與史料兩相映證的出土文物。

長白山神廟遺址項目負責人趙俊傑:我們現在計劃要挖掘到2020年,從2014年開始已經連續做了四年的主動發掘,基本上把它總體的建築的佈局搞清楚了。地表上能看出來是三進的一個“臺子”,所以我們從2014年到2016年,一年挖了一個。三進殿實際上是一個山門,帶一個“工”字殿。那麼我們2014年是挖了“工”字殿的後殿;2015年挖的正殿,就是前殿;然後2016年是挖了門殿。就在門殿裡頭出了很多塊玉冊的“片子”,玉冊就是當年皇帝來冊封長白山刻冊文的,一長條一長條的,全用金線或者銀線串起來放一盒。這裡頭就出土了很有價值的東西,有一塊就有干支紀年“癸丑”,有一塊刻著“金”。實際上長白山冊封有兩次,金代世宗的時候,第一次冊封——就是建這個廟的時候是1172年,他封長白山叫“興國靈應王”;那麼在章宗的時候,1193年,又封長白山叫“開天宏聖帝”。1193年正好是癸丑年,所以這個東西就是第二次冊封的玉冊。

深读|吉林省长白山神庙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城內迴廊外東南側的建築基址JZ4

深读|吉林省长白山神庙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JZ1、迴廊西南轉角與亭式建築JZ6

深读|吉林省长白山神庙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JZ2 及石墁庭

深读|吉林省长白山神庙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漢白玉玉冊殘塊(癸丑)

據專家介紹,長白山神廟遺址是近年來吉林省發掘的保存狀況最好、揭露面積最大、也最為重要的金代祭祀建築遺址。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志剛:這個遺址雖然規模非常小,但他的等級是非常高的,他應該是與皇家祭祀的這些“五嶽”廟的等級是同樣的,這樣就非常有利於學界完整、全面地研究金對東北的經略,研究金代的皇家山祭制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

在東北歷史上,許多民族都對長白山十分敬仰。相傳公元前21世紀,大禹建立夏朝時立國都於嵩山,並封嵩山為神山,進而又封禪了“五嶽”。東北的少數民族政權封禪長白山,是受到中原敬畏山嶽文化的影響。

長白山文化研究會會長張福有:對山的奉祭、奉祀,從文化淵源上來說,完全是一脈相承的。從秦始皇、漢武帝封泰山以來,歷代的帝王對山的祭祀都是非常看重的,這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傳統的禮儀文化,長白山文化它是多元一體的多民族文化,融會貫通、互相包容的一種文化,它是一種複合型的大文化。它屬於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長白山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的生長點之一。

深读|吉林省长白山神庙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長白山神廟遺址不僅是金代歷史的重大發現,它的問世對於探索當時南北方文化的融合互動和中華文化多樣性、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長白山神廟遺址項目負責人趙俊傑:它整個的這個建築是漢式的,制度都是漢式的,所以這裡頭就充分能體現出它對於中原漢文化的認同和吸收。宋、遼、金包括西夏,正好是中華民族從分裂走向一統的一個重要時間段。金王朝在積極地學習漢文化,它是在分裂到一統的過程中,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節點,少數民族政權實際上也是大中華的一部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也是咱們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實證。

久遠的文化對於今天的人們而言仍然具有精神啟迪。探尋歷史文化的意義和宗旨,是深化人們對中華歷史文化的認識,增進人們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進而提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長白山文化研究會會長張福有:廓清長白山本來面目和歷史歸屬,這是我們的一種歷史責任,也是一種時代責任。要深化對長白山歷史文化的挖掘和研究,豐富長白山文化資源寶庫,增強國家的學術儲備、學術話語權,增強國家軟實力。所以這個是很嚴峻的一個挑戰。如果軟實力不強,(就像)法國學者說的,就要淪為“異域的文化屈從體”。

深读|吉林省长白山神庙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高浮雕獸面瓦當

深读|吉林省长白山神庙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JZ3 室內地磚上出土的藍彩木料

深读|吉林省长白山神庙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JZ1 鴟吻一側龍紋

據瞭解,始創於1990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是由中國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一項重要活動,有“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獎”之譽。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志剛:寶馬城(遺址)是吉林省歷史上第三次獲得中國“十大考古發現”的殊榮。吉林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十大發現”是1997年的通化“王八脖子”遺址;第二次2002年的和龍西古城遺址——也就是渤海中京顯德府故址。那麼2017年寶馬城獲得“十大發現”,它是目前為止除中原地區以外,首次揭露的古代皇家山祭遺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