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考古界奧斯卡”——“釣魚城南宋衙署遺址”憑什麼

2019年3月29日,重慶合川釣魚城范家堰遺址被列入“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重慶合川釣魚城范家堰遺址規模宏大、佈局規整、軸線清晰、性質明確,是目前國內罕見的經過大規模考古發掘、保存極其完整的宋代衙署遺址。范家堰南宋衙署遺址是釣魚城的政治軍事中心,符合中國傳統衙署建築規制的同時又具有鮮明的山地城池特色,為研究我國宋代城址與衙署建築、古代園林及宋蒙(元)戰爭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遺存。遺址出土的鐵雷片口、底、身及鑄造痕跡完整清晰,為上下合範法鑄造,經初步檢測為白口鑄鐵,內填火藥,是世界中古史火器與冷兵器並用時代開創階段的珍貴見證。

驅車前往釣魚城,淅淅瀝瀝的春雨和盤盤繞繞的山路讓人昏昏欲睡。剛下車,還來不及撐傘,黃黑相間的警戒線上印著的“重慶考古”幾個大字猛然讓人清醒起來,釣魚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遺址就這樣猝不及防地闖入視線。

與其他湮滅在歷史長河中的古城不同,位於重慶市合川區東部嘉陵江對岸釣魚山的釣魚城是一座令世界矚目的古代防禦山城。這裡既是“上帝折鞭處”,也是“東方的麥加”,更是“世界中古歷史的拐點”。相較於戰火紛爭、孤城抵禦的戰爭史,筆者更想探究在堅守的36年裡,釣魚城是如何做到“春則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則運糧運薪,以戰以守”,如何能向城外甩出兩尾十餘斤重鮮魚、百餘張白麵餅羞辱蒙軍的。

剛被列入“2018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釣魚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遺址,以其層次分明的衙署佈局及明確的政治軍事職能,為筆者解開了疑惑。

上帝折鞭,歷史拐點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也開啟了西方世界的噩夢。自建立初期,大蒙古國就不斷對外擴張,三次西征使其鐵蹄遍及歐亞甚至埃及。1259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帶著長兄蒙哥大汗“從阿姆河兩岸到埃及盡頭的土地都要遵循成吉思汗的習慣和法令,對於順從你命令的人要賜予恩惠,對於頑抗的人要讓他們遭受屈辱”的囑託,拿下了西亞最後一個王國——大馬士革。旭烈兀帶領驍勇善戰的蒙軍,讓整個西方世界為之恐慌,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則驚呼其為上帝的“罰罪之鞭”。

蕩平西亞後,旭烈兀瞄準了埃及,就在他野心勃勃準備大幹一場時,傳來了長兄蒙哥大汗在中國合州(今重慶合川)戰死的消息。旭烈兀留下愛將怯的不花堅守敘利亞後,決然東歸。蒙哥死後,手足相殘,內部紛爭不斷,內訌造成的不穩定局面使大蒙古國不得不停止對歐亞的進一步擴張,“上帝之鞭”就此折斷,世界中古歷史由此改變。

蒙軍驍勇善戰,掃蕩歐亞都不在話下,作為大汗的蒙哥怎麼會在釣魚城丟了性命?釣魚城的山城防禦體系或許可以給出答案。

入選“考古界奧斯卡”——“釣魚城南宋衙署遺址”憑什麼

遺址全景及周邊環境(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

外御蒙軍,獨釣中原

1240年,不堪忍受蒙軍的不斷侵擾,南宋只能退守川東,保住半壁江山。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組織人員修築重慶城,派其部將甘潤築釣魚山山寨。1242年,蒙軍攻破川南敘(今四川宜賓)、瀘(今四川瀘州)等地,宋理宗趙昀任命在淮東屢立戰功的餘玠為兵部侍郎、四川置制使兼知重慶府事。

餘玠赴任後便開始組織築壘城池,在雲頂(今成都金堂)、運山(今南充蓬安)、大獲(今廣元蒼溪)、得漢(今巴中通江)、白帝(今重慶奉節)、釣魚(今重慶合川)、青居(今南充青居)、苦竹(今廣元劍閣)8座山城要塞壘石築城,形成“抗蒙八柱”。

合州“貫江、沱,通漢、沔,控引眾川”,自古便是溝通巴蜀與外界的樞紐,位於三江匯流地的釣魚城,以典型圍牆的川東山城防禦體系,被看作是“抗蒙八柱”的中流砥柱。餘玠採納播州(今貴州)人冉璡、冉璞的意見,召集合州所屬的石照、漢初、赤水、新明、銅梁、巴川6縣的民眾,在原釣魚山山寨的基礎上,開山採石,憑險築壘,屯兵積糧,全方位建立起巴蜀屏障,抵抗蒙軍入侵,在36年間形成獨釣中原的局面。

入選“考古界奧斯卡”——“釣魚城南宋衙署遺址”憑什麼

衙署辦公區圍牆、中軸線建築群及附屬建築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

內理政務,堅守孤城

1243年2月,釣魚城建成。為抵禦蒙軍進攻,餘玠將合州治及石照縣衙從合州城中遷移到釣魚城內。目前,石照縣衙位於釣魚城城中朝天堰天池右側原名風火牆的坡地上,處於釣魚城山頂的核心區域。1276年,南宋王朝滅亡,釣魚城外的州縣全面失守,而石照縣衙在“不通王命”的情況下仍然正常運行,堅挺到1279年,享有“南宋王朝最後一個縣政府”之稱。

在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第四次主動性考古發掘後,認定中國唯一一座全面解密宋代衙署——釣魚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遺址,極有可能是宋蒙戰爭時期合州州治衙署所在地、南宋王朝的最後一個廳級單位。

2019年5月11日,釣魚城名家筆會活動在合川召開,筆者有幸能夠隨同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袁東山副院長進入考古挖掘現場,一睹范家堰南宋衙署遺址真容。遺址位於釣魚城半山腰西部的二級階地之上,藏跡于山坳,面朝嘉陵江,背靠釣魚山,佔據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早在10多年前,袁院長及其研究團隊就判定此處是衙署所在,旁邊的院子裡可能還有給小皇帝準備的宮殿。經過漫長的論證,南宋衙署遺址終於以現在的面貌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之中。

入選“考古界奧斯卡”——“釣魚城南宋衙署遺址”憑什麼

釣魚城衙署遺址建築佈局圖穩居城內,悠然自得

目前全面揭示的范家堰南宋衙署遺址呈現兩大區域,即辦公區域和園林區域。辦公區域外圍設有夯土包石牆,內部是中軸線建築群以及兩旁的附屬建築。地勢的限制使得衙署無法在同一平面展示建築群的等級,只好利用地勢高差來進行分佈,形成府門—中院—設廳—後堂的四級平臺,5開間3進深,高差近20米。據袁院長介紹,此處是整個釣魚城的軍事指揮中心,大門都有4道,可謂重重保護。

中院是四合院建築,有儀門,現存柱礎、墩臺。儀門是官署第二重門,取自《周易正義》中“有儀可象”,即禮儀之門。中院兩側廂房承擔“戶禮刑吏工兵”的功能。

穿過中院,繼續沿著石階上前,則是設廳。設廳裡的兩處矩形水池吸引了眾人目光,在沒有水泥的年代,工匠利用嫻熟的技藝將條石拼接在一起,形成至今都不漏水的水池,令人不由地感嘆古人的智慧。

入選“考古界奧斯卡”——“釣魚城南宋衙署遺址”憑什麼

衙署水池


入選“考古界奧斯卡”——“釣魚城南宋衙署遺址”憑什麼

鏤空蓮花裝飾

在水池的右側與上方,無論是栩栩如生的鏤空蓮花,還是活靈活現的凸紋小獸,反映出城內悠然自得的生活。設廳內的水池除了承擔景觀功能,還具備消防池的作用。整個衙署內部的水系都設計得十分巧妙,府門前有一處排洪溝,遺址右側一條截洪溝綿延包圍,再加上設廳內部的兩處水池地下水溝相通,雨水一旦積累到一定量,就會自動進入地下溝渠排出衙署外部。

踏上設廳左側的石階,到達後堂。一轉身,對面的嘉陵江江景一覽無遺。後堂的建築主要集中在地下。目前,我們在挖掘現場可以看到當時的府庫。現存的府庫類似於地下室,共有3層,主要用來藏匿金銀珠寶以及避暑納涼。值得一提的是,地下室全部由石塊堆砌,連門軸都是石質的。在府庫拱形門上,最中間的石塊上還雕有精細的花紋,在當時戰火紛飛的情況下,還能做到如此精緻細膩,實屬不易。

入選“考古界奧斯卡”——“釣魚城南宋衙署遺址”憑什麼

府庫

兵臨城下,氣定神閒

從後堂這級平臺左邊梯步而下,眼前出現一大片較為平坦的區域。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最新的考古報告中寫道:“園林區以大水池H1為中心,環繞分佈門屋、亭榭、高臺建築、截洪溝及券頂涵洞等。”

從報告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南宋衙署不僅具備政治指揮區域,還配備衙署園林。整體園林區域沒有圍牆隔離,呈現開放式狀態,可見此處園林當時還承擔著公共園林的職能。從中國古典園林發展的角度來看,宋代屬於園林成熟期前期,園林的發展已經從最初的經濟功能演變為遊賞功能,從考古報告中所記述的大水池H1蓄水量來看,當時釣魚城城內的水資源還是比較充足的。

入選“考古界奧斯卡”——“釣魚城南宋衙署遺址”憑什麼

亭子遺址

在大水池H1的一角殘存正六邊形的基石,可能是當時的六角亭的根基。在六角亭一旁有一塊體量較大的碾石,是後期亭子被毀改變功能成為磨臺,還是磨臺本就建於此處,還有待進一步查證。在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的第四次主動考古挖掘中,不僅出土了鐵雷等爆炸性武器,還出土了銅質象棋棋子“卒”和“砲”。

報告是冷冰冰的,真正讓人熱血沸騰的是遺址就在你眼前,以一種格外強大的引力在拉扯著你,令你無法轉移視線。過去由於工作原因,筆者踏足過很多未開發地帶,最多感受到野生、荊棘、原始,如范家堰南宋衙署遺址考古挖掘現場給人如此強烈的衝擊感還是頭一次。關於衙署遺址還有許多未解之謎:如戰時衙署怎樣運作、衙署兩旁的院子具有何種功能……有待考古學家進一步給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