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个宋王朝软弱可欺,近代还有个民国,他俩一模一样

宋王朝是个很矛盾的时代,既有灿烂的文化,又有屈辱的外敌入侵历史。中国古代、近代历史中与宋王朝最为接近的时代是中华民国时期,他俩太像了。

中国古代有个宋王朝软弱可欺,近代还有个民国,他俩一模一样

1、都是没有彻底革命就夺取了政权,并未解决之前遗留下来的关键问题。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坐上了大总统的宝座。两个时代开局相同,都是手握兵权的高官武将从孤儿寡母手中接过了最高权力。而非其他大多数朝代更替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因此,前朝有大批势力得以保存,也把前朝的重大问题原封不动的继承了下来。

赵匡胤最担心武将篡权,通过杯酒释兵权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但矫枉过正,从武将治国转变为文人治国,结果加剧了隐藏的唐王朝覆灭最深层次原因——文官利益集团不作为、胡作为。整个宋王朝时期,文官基本上架空了皇权,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听起来很美好,但这是宋王朝积贫积弱的根源。

民国没有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满清就折在这个问题上,在国家和中华民族面临重大考验的时刻选择了自身种族利益第一。民国把民族觉醒的关键任务放在一边,在对外政策方面延续满清,仅仅打着驱逐鞑虏的旗号,这是五百年前朱元璋已经做过的事情,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水平没高过农民、和尚出身的朱元璋。

中国古代有个宋王朝软弱可欺,近代还有个民国,他俩一模一样

2、都是为地主资本利益阶级服务的政权,失去了最底层普通民众的支持。

宋王朝自赵光义起,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文人治国阶段,而文官集团融合、转变为利益集团之后,统治阶层就已经变成一个只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怪兽。文官利益集团占有国家财富的比例越来越大,直接表现就是土地兼并、工商业垄断,底层农民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宋王朝的文官还要些脸面,自己肥的同时还给国家剩下了一点,所以宋王朝到死还是有钱的;而明朝文官和民国的官僚买办无耻到了极点,最后国家财政破产。民国还可以借外债,崇祯连借钱都借不到。

民国时期,无论是北洋集团的掌门人袁世凯,还是依靠江浙富商集团的蒋介石,都要在夺取政权之后有所回馈,中山先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口号,前三句做到了,最后一句只是空话,只有到了台湾之后才采用共产党的法子土改成功。

这个倒不能完全怪他们,中国古代近代所有朝代都是如此。宋王朝是没有这种意识,民国是意识到了做不到。

中国古代有个宋王朝软弱可欺,近代还有个民国,他俩一模一样

3、都是文化兴盛、军事力量薄弱。

宋王朝是文官士大夫权力最大的一个时代,架空了皇权,掌握了军权,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文人像宋朝时期那样舒服,但文化兴盛的背后无法隐藏军事力量薄弱发出的恶臭。整个宋王朝武将、军人地位极为低下,不懂军事的文官指挥需要专业化技能的军事行动,按忠诚而不是按能力选择统军将领,而且这种忠诚不是对皇帝的忠诚,而是对文官集团的服从。北宋对辽国、西夏、金国,南宋对金国、蒙古,只要文官不瞎折腾,战斗胜利是有可能的,但文官很少有不瞎折腾的时候。

民国也是文化兴盛,“大师”辈出。经常有人说民国倒霉就倒霉在留给他们的时间太短了,但从民国建立以来,没有一场对外战争能够被称作立国之战,时间要靠自己争取。北宋至少还有真宗亲征澶州,澶渊之盟奠定了宋辽百年和平。如果民国在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淞沪抗战包括长城抗战之后就全力反击日本,日本全面侵华时间至少会推迟几年,原因很简单,那时日本也没有准备好与中国全面开战。

宋朝存续时间长,民国仅仅在大陆统治了38年,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民国没有打一场立国之战。

中国古代有个宋王朝软弱可欺,近代还有个民国,他俩一模一样

4、都是投降主义盛行,不敢战斗。

宋王朝自赵二开始,先是无脑北伐,再是退缩软弱,若非寇准鼓动真宗亲征,北宋可能早就不存在了。那时宋王朝建立44年,锐气尚在,一仗打出了百年和平;后来面对西夏这个弱敌,竟然也是败多胜少,放弃了大量土地,西北养马地和战略包围辽国的机会失去;金国出现后,已经习惯了花钱买一时平安的宋王朝统治者更是想延续这个过程,也确实做到了,付出了靖康之耻和江淮之地的重大代价后宋王朝继续存在;但最后的蒙古不接受金钱换和平,南宋在敌人大军压境的危机时刻还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仍然幻想求和,宋王朝灭亡纯属自找。

民国到918事变时建国20年,即便是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也有了4年,挟二次北伐胜利之威,正想着睥睨四方之时,先是被日本在济南打了个大耳光,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民国政府丝毫没有反抗的意思,失去了第一次立国之战的时机;短短3年后,日本再次一个耳光扇过来,1931年918事变,民国政府依然没有抵抗,东北沦陷,又一次立国之战的机会失去。这其中是蒋介石不抵抗还是张学良不抵抗很多人在争论,纯粹吃饱了撑的,丢的都是中国人的脸;之后民国继续这种对日策略,从1932年上海淞沪抗战到华北何梅协定、长城抗战,暴露了民国政府的软弱无能,纵容了日本的野心,直到七七全面侵华。到了这时候国民政府还没下决心抵抗,若非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华北必然不战而失。

按日本的步骤,消化华北需要几年,在此期间可能会开始要西北。东南是首都和财税来源,民国政府再愚蠢也不能给日本,而为了消耗共产党和西北军,放弃西北是大概率事件。民国全体人民将在观望东北抗日6年之后继续观望西北被日军占领,延安只能是东北抗联的结果。

这是民国政府妥协对外政策的一贯体现,是满清对外政策的延续。从1927年南京事件开始,为了获得列强的承认和支持,民国政府就一直对外软弱、出卖国家利益,但和宋朝一样,靠软弱投降是无法获得别人的尊重的。

中国古代有个宋王朝软弱可欺,近代还有个民国,他俩一模一样

南京事件,有几个人记得?

5、还有很多相似之处。

都掘开了黄河抵御外敌。两宋交际杜充镇守北京,是方面军统帅,面对金国完颜宗望不敢交战,掘开黄河大堤,黄河改道入淮,百万百姓死于洪水、瘟疫,千万人无家可归,两淮地区被破坏殆尽,之后杜充又举建康城投降金兵,宋金对抗前线从黄河防线南退到了长江沿线;民国也是有样学样,日军徐州会战后南北对进,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命令程潜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泛千里,又是百万百姓死亡,千万百姓无家可归。虽然战争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但只要有一丝别的可能,哪个统治者能够眼看着千百万百姓如此死去?早干什么去了?中国古代除了这两次之外,用黄河水攻敌的还有战国秦王贲攻魏、五代后梁朱温父子对抗李克用,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其他还包括都对外有岁币有赔款,都轻易丢了首都,都有高级领导投敌,等等。

中国古代有个宋王朝软弱可欺,近代还有个民国,他俩一模一样

好在中华民族经过宋王朝之后孕育出明王朝,民国之后建立了共和国,彻底革命、无产者利益、对外敢打敢战,又是两个很相似的时代。明王朝恢复中原、北伐漠北,共和国抗美援朝,靠这些立国之战奠定了大国基础。但明王朝自朱元璋之后就放松了对文官利益集团的控制,造成明王朝覆灭,实在是可惜。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

原创声明:本人作品为个人独立原创,每周一至周五《今日头条》首发,图片为《今日头条》提供的免费正版图片或原创图片,欢迎关注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