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进紫禁城四十天,为何逃亡前一天才仓皇称帝?

1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中午,紫禁城引来了新主人——大顺国的闯王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穿缥衣,骑着乌驳马,在崇祯帝非常宠信的司礼监太监王德化的引导下,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迈进内殿。

三十八岁的胜利者,是昂首挺胸、神采飞扬的。就在进城的前一天,他还不想进城,派了一个刚刚受降的太监杜勋去同坐在紫禁城龙椅上的崇祯帝谈判。

李自成瞧不起不是男人的男人杜太监。但为了得封他为西北王,给他一百万两银子,就让他给崇祯帝送信。熟人好办事。如果徐鼒在《小腆纪年附考》中说的是史实的话,足见李闯王确实只能做个宋献策哀叹的“我主马上天子”(陈济生《再生纪略》),而挺有自知之明做不了治理天下的真正皇帝。

后事作证!

李自成进紫禁城后,第三任夫人高桂英没来,就找了一个名叫窦美仪的宫女侍寝。李自成的姻缘,不像他的战斗事业那般风生水起。原配韩金儿与村人通奸为李自成所杀,续弦邢夫人勇武聪明却爱上了李的部将高杰一同降明,高桂英是一个死了老公的寡妇,而窦美仪变成金凤凰不久就随夫逃亡。

李自成进紫禁城四十天,为何逃亡前一天才仓皇称帝?

《鹿鼎记》陈圆圆与李自成

有文人恨李自成不成器,进了紫禁城又很快丢了紫禁城,成为了一个不再所向披靡的丧家狗。索性给他大泼污水,把他的兄弟大将刘宗敏霸占陈圆圆的混账艳事,扯到了他的身上,甚至让李、陈二人演绎了一段缠绵的绝恋,让陈的老公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纵观李自成,也着实不易,从一个下岗驿卒炼成一个义军首领,成为了英雄,吃尽了苦头,甚至在六年前的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联军伏击,被打得几乎全军覆灭,最后带着刘宗敏等残部十七人逃入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所以说,崇祯十二年李自成率几千人马从商洛山中杀出,五年后入主紫禁城,创造了一个奇迹。

奇迹属于英雄。然英雄是草莽的话,奇迹昙花一现。

所以,我情愿相信李自成要崇祯帝允许其在西北自治有诈,毕竟他太需要筹集更多的兵饷。他一路向西,清洗了不少官府和王府,尤其崇祯十四年正月在洛阳福王朱常洵那里没收了富可敌国的金银财货和大批粮食、物资,然而大赈饥民、三围开封未果,又遇上黄河决堤冲毁开封,花掉了他更多的金银。

李自成之所以这次迅速壮大,靠的就是牛金星提出的停止劫掠、赈济灾民、收服人心的政策。均田免粮,一呼百万,在那天灾人祸的年代,须有更多的财物和粮食来解决实际问题,故而很容易导致后来进城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疯狂得丧失人性、远离民心的问题。

2

李自成进北京城,也是抓住了机遇。当初,明朝的主力,一半被洪承畴带到辽东防御强悍的清军,洪承畴、祖大寿等降清,带走了部分人马。继任蓟辽总督王永吉、宁远总兵吴三桂手下,计六奇《明季北略》说是一支五十多万人马的大军。另一半被前阁臣杨嗣昌带到了征剿张献忠的西南前线,杨嗣昌死了,但张献忠拖住了这部分精锐之师,留给了抗击李自成的,只是能干的孙传芳率领一群各自为政、不服命令的拼凑军。

孙传芳虽是济世良将,但管不住相互争利的军阀武装,也管不住不谙军务的崇祯帝瞎指挥,所以拼尽心力,也防守不住李自成重整军纪后的虎狼之势。孙传芳死了,李自成势如破竹,很快坐上了崇祯帝留下的龙椅。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自成坐了四十天真正的龙椅,却只做了一天真正的皇帝,而且是他仓皇南逃的前一天。

李自成进紫禁城四十天,为何逃亡前一天才仓皇称帝?

李自成进北京城

史料记载李自成进城后,找到明太子朱慈烺,按天子之礼厚葬了崇祯帝的遗体。李自成找到崇祯帝的遗体时说:“我来与汝共享江山,如何寻此短见?”(赵宗复《李自成叛乱史略》)。

是怜悯,还是真心?怜悯算是忠君,但真心却是无能。李自成对主动跪降的数千名前明官员,很不屑,责骂他们无情无义,说这些无义之徒,导致了天下大乱。前明首辅魏德藻自许大才,向他表示愿意归顺时,李自成直接问他为何不殉死。李自成给刑政府下令,严惩从明朝跪过来满是无耻嘴脸的变节官员,彭孙贻《平寇志》说他曾一次性处决了四十六名降官。

这些材料的作者,都是明朝遗老。他们大多是身历目睹甲申巨变的崇祯朝中下级官员,在政治权利上并没有分得多少好处,于是对权臣误国背主表现了无限愤慨。

他们在那些投降分子的鼻子上,狠狠地抹上了连李自成都非常鄙夷的小白块。

3

李自成自秦入晋,打到京师,历时很长,收了不少士大夫,但真正属于他的地盘并不大。在他的周围,都是强敌,所以他要争取山海关手握重兵的吴三桂,于是派吴的老同事唐通送去四万两银子,许其侯爵,并按其父吴襄的口气写信劝降。

在李自成利诱同时,他的好兄弟刘宗敏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据为己有,还给吴襄下达了二十万两白银助饷任务。吴襄凑齐了五万两,还遭刘宗敏严刑拷打。

辱妾辱父,无疑是逼迫吴三桂为敌。

李自成更没想到,他的侄儿李过等人,同刘宗敏一样,都没闲着,将他规定前明降官的自赎额度扩大了几倍,交纳不了就酷刑拷掠。刘宗敏最凶狠,自制五千副刑具,先后逼死了陈演、魏德藻等一千六百多名官员(计六奇《明季北略》)。

刘宗敏们还纵兵劫掠老百姓,哄抢钱财粮食,欺辱商家妇女,甚至连老百姓的衣服也不放过。有史料记载,他们刮地皮式的抢富劫贫,从京城强取豪夺的财务价值七千万两白银。

人民不再唱“迎闯王,不纳粮”了。李自成拒绝了李岩的劝谏,想强化军权,却约束不了战友们的疯狂劫掠,彻底失去了百姓的支持。这样的史料,是同明朝有着深厚感情的文人们留下的,是实情还是捏造,已无对证。但,这些人却证明李自成还是想当一个好皇帝,责问部下“何不助孤作好皇帝?”孰料他的兄弟刘宗敏们直言回绝:“皇帝之权归汝,拷掠之威归我,无烦言也。”(《甲申传信录》)

各取所需。这样的军队,虽然有过摧枯拉朽的强大战斗力,但那是在还没有抵达金山银山前。一旦来到繁华富庶地,他们草莽劫掠的原形毕露,为了自身利益去无限度地欺压、凌辱自己的阶级同胞,而对于李闯王的宏图霸业却全然不顾。

李自成进紫禁城四十天,为何逃亡前一天才仓皇称帝?

《江山风雨情》刘威版李自成

李自成也是想做皇帝的。毕竟他在前不久还创立了一个建国改元的农民政权。《明史·李自成传》记载:崇祯“十七年正月庚寅朔,自成称王于西安,僭国号曰大顺,改元永昌,改名自晟。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

丞相牛金星、吏政府尚书宋企郊、礼政府尚书杨观光等,也在为李自成正式的登基大典进行排练,在为新政权遴选前朝过来的实用性官员。这些人毕竟读过书,也想在一个真皇帝的紫禁城里排资论辈、加官进爵。这,何尝不是绝大多数儒家士大夫的最高政治理想。

那些降官们,纷纷劝进李闯王做李皇帝。只有新主子君临天下了,他们可以进身为大大小小的官员。明翰林学士梁兆阳、周钟等,希望李自成“比尧舜而多武功,迈汤武而无渐德”的“圣主”。

刘宗敏们毫不理会这些繁文缛节的形式、冠冕堂皇的称谓。或许在他们的心里,李自成在进军途中建立大顺国,就是做了皇帝。当时,已经“设天佑殿大学士,以牛金星为之。增置六政府尚书,设弘文馆、文谕院、谏议、直指使、从政、统会、尚契司、验马寺、知政使、书写房等官。以乾州宋企郊为吏政尚书、平湖陆之祺为户政尚书、真宁巩焴为礼政尚书、归安张嶙然为兵政尚书。复五等爵,大封功臣,侯刘宗敏以下九人,伯刘体纯以下七十二人,子三十人,男五十五人。定军制”。开始了,就不要重演。

他们心中的皇帝,可以和他们吃住在一起,可以同他们称兄道弟,可以与他们挽手同行,可以和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需要讲究君臣之礼的儒家礼教观念,当然更不会想象和他们一样出身底层的李自成,能成为推行德政的儒家式君王。

李自成在东征吴三桂前,安排了杨观光着手准备登基大典。他亲自东征,也是希望臣服或者消灭吴三桂,为他光明正大地在紫禁城称帝做准备。但,他没想到东征遭遇了吴三桂奋力拼杀后,突然引清军入关的联手反击。

他仓皇回京,登基大典已经准备妥当,于是四月“二十九日丙戌僭帝号于武英殿,追尊七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自成被冠冕,列仗受朝。金星代行郊天礼”(《明史·李自成传》)。

李自成在紫禁城里做了一天正式的天子,但把本属于他的祭天权利,让给了牛金星。他要去为逃跑做准备,将拷掠所得的金银及宫中帑藏、器皿,熔铸为饼,每饼千金,约数万饼,骡车载归西安。

牛金星真正过了一把宰相瘾,帮助李自成成就大志而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和荣耀,但他在李自成逃离北京途中,谗杀大将李岩,逼走军师宋献策。刘宗敏追悔莫及,说:“你这厮没有一箭的功劳,居然敢擅自杀害两名大将,我一定要诛杀你。”

早知今天,又何必当初。李自成之败,牛金星有责任,刘宗敏有责任,而他们的带头大哥李自成也能印证史家蔡东藩那句话:“李闯为乱十余年,忽盛忽衰,终不得一尺寸土,迨用牛金星、李岩等言,稍稍免杀,而从贼者遂日众。可见豪杰举事,总以得民心为要领,凶狡如李闯,且以稍行仁义,莫之能御,况其上焉者乎?”(《明史通俗演义》)。

做一天真正的皇帝,虽是一种可笑的闹剧,但也是李自成的幸运。而拼杀了十多年换了这份荣耀,又不能不说是对他这位农民英雄的一种残酷的嘲弄。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也是警示后来的教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