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第四十二章:從蘇州吳中區的北宋名臣范仲淹談起

《三字經》第四十二章:應從蘇州吳中區的北宋名臣范仲淹談起。因為范仲淹是一個愛學習的人,《三字經》有一個主要目的,那就是勸學,他認為如果一個人不學習的話,甚至連雞和狗都還不如呢。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就是現在的蘇州吳中區。

《三字經》第四十二章:從蘇州吳中區的北宋名臣范仲淹談起

范仲淹

蘇州吳中區,位於蘇州南城,是江蘇省蘇州市轄區,過去這裡為吳縣,位於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南部,東接崑山市,西銜太湖,與無錫市、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南與吳江區相連,北與蘇州古城、蘇州工業園區、蘇州虎丘區接壤,我國著名的《孫子兵法》就是在這裡誕生的,北京故宮的設計者蒯祥的故里也在此地,這裡最有名的就要屬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范仲淹了。我們學習本章《三字經》,再聯想一下范仲淹的勤學故事,一定會有所收穫的。下面我們先看一下本章《三字經》的原文:

《三字經》第四十二章:從蘇州吳中區的北宋名臣范仲淹談起

蘇州吳中區

犬守夜 雞司晨 苟不學 曷為人

蠶吐絲 蜂釀蜜 人不學 不如物

我先把需要講解的字解釋一下:

(1)守夜:在夜間守備。

(2)司:掌管。

(3)苟:假如。

(4)曷:何、怎麼。

(5)釀:釀造。

(6)物:動物。

為了幫助一些朋友的讀音,我把這個原文的拼音也寫出來:

犬(quǎn) 守(shǒu) 夜(yè) ,雞(jī) 司(sī) 晨(chén) ,

苟(gǒu)不(bù) 學(xué),曷(hé) 為(wéi) 人(rén) 。

蠶(cán) 吐(tǔ) 絲(sī),蜂(fēng) 釀(niàng) 蜜(mì),

人(rén) 不(bù) 學(xué),不(bù) 如(rú) 物(wù) 。

下面我把這一章的現代白話文的意思說一下:

狗會在晚上替人守夜看門,防止盜賊入侵。公雞會在早晨報曉,提醒人們天亮了;這些動物都能忠於職守,我們如果不能用心學習,只是迷迷糊糊的過日子,哪還有什麼資格當人呢?

《三字經》第四十二章:從蘇州吳中區的北宋名臣范仲淹談起

犬守夜 雞司晨

蠶能吐絲,供給人類作衣服的原料,蜜蜂能採花釀蜜,供人類食用;人如果不肯努力學習,豈不是連這些動物都不如了嗎?

下面我再講一下“勤學的范仲淹”的故事

宋朝有一位宰相名叫范仲淹,他不但是一位文學家,在政治和軍事方面也非常有成就。但是他的成功並非只靠他的運氣及天賦,而是因為他非常好學,經過不斷努力得來的。

在范仲淹兩歲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因為家裡很窮,所以母親只好帶著他改嫁到朱家。長大以後,因為勸告同母異父的弟弟不要隨便花錢,卻被譏笑自己不是朱家的孩子。當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就告別了母親,獨自進入南都學舍,跟隨大學問家戚同文讀書。

他過著貧苦的生活,不管白天或是晚上,一直勤苦的讀書,從來沒有解過衣服睡覺,常常讀到深夜才去休息。有時候,書讀得累了,便用冷水澆頭,清醒以後,再繼續讀書。沒有錢買米的時候,他就煮稀飯來吃。等到稀飯涼了,凝在一起的時候,就劃成四塊,早上吃兩塊,晚上再吃兩塊。又把鹹菜切成十幾條下飯,就這樣填飽肚子。

有一次皇帝的車隊經過附近,同學們顧不得看書,都爭先恐後地跑出去看,惟獨范仲淹閉門不出,仍然埋頭讀書。有個同學特地跑來叫他:“快去看,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千萬不要錯過!”但范仲淹只隨口說了句:“不急!不急!將來再見也不晚。”便頭也不抬地繼續讀他的書了。果然,第二年他就中了進士,見到了皇帝。

因為范仲淹刻苦勤學了好幾年,把五經研究得非常透徹,後來終於成了一個大學問家,而且在宋朝仁宗時,當上了宰相。

最後希望蘇州吳中區的朋友都來關注我,並提出寶貴意見,如果大家對范仲淹或勵志學習感興趣的話,請幫助轉發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