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江南后,多尔衮颁布了一个政策,让清朝统一晚了十几年

1645年6月,在消灭了南明弘光政权和潞王监国两个政权后,多尔衮觉得江南已经平定,接下来的地区只需要“传檄而定”了,只要清朝招抚的圣旨一到,各地官员肯定会纷纷纳土投降,归顺清朝。于是,多尔衮觉得有必要将重点转移到如何稳固统治之上了,他决定再次颁布“剃发令”。

平定江南后,多尔衮颁布了一个政策,让清朝统一晚了十几年

1645年6月形势图


剃发令,在清朝刚刚进入北京之时就已经颁布,多尔衮命令京师居民在为崇祯服丧三日之后即按照清朝制度剃发。但是,此举无疑违背了汉族几千年以来的礼制,汉族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而现在清朝统治者要求剃发,断断不可。因为剃发令的颁布,导致北方各州县爆发了反抗清朝的运动,眼看形势不稳定,多尔衮当机立断,暂停剃发令。

平定江南后,多尔衮颁布了一个政策,让清朝统一晚了十几年

多尔衮


然而,在暂停了一年之后,随着弘光、潞王政权的相继倒台,多尔衮觉得重新执行剃发令的时机又来了。于是,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多尔衮下令全国男性一律剃头,“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紧接着,又连续下达了多到谕旨,重申剃发令,晓谕各地严格执行。

然而,随着剃发令的再次颁布,清军原本顺风顺水的形势突然反转了,原本已经平定的江南各地又纷纷爆发了抗清运动。反抗最为激烈的当属江阴和嘉定等地。

平定江南后,多尔衮颁布了一个政策,让清朝统一晚了十几年

剃发易服


在弘光政权瓦解后,江南各地也纷纷归顺,江阴也不例外,原明朝知县挂印而去,清朝委派方亨为新任知县前去接管。起初,一切顺利,但是自从剃发令再次颁布之后,江阴的情形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转变。

江阴知县方亨为执行剃发令,命人四处张贴告示命令百姓剃发,江阴士子十分不满,聚集在孔庙前,表示:“头可断,发不可剃也!”恰好,朝廷的文书中含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样的恐吓词句,江阴百姓群情激奋,表示坚决不剃发。

面对汹涌的民情,知县决定请求府衙派兵镇压,不料迷信在半路上被乡民所截获,百姓们看到密信后更加气愤,于是将清朝委任的知县抓起来,推举典史陈明遇为首,打起了“大明中兴”的旗号,开始正式反清,后来陈明遇邀请在乡的原任典史阎应元为义军首领,义军在二人的领导下在江阴“戴发效忠八十日”,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民族悲歌。

平定江南后,多尔衮颁布了一个政策,让清朝统一晚了十几年

阎应元抗清


无独有偶,就在江阴百姓抗击清军的同时,嘉定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原本,嘉定也投降了清朝,一切安定,同样是剃发令传到了嘉定,清朝委任的知县逼迫百姓剃头,百姓不从。百姓们在嘉定著名乡绅候峒的率领下,百姓们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成立了“嘉定恢剿义师”。

除此之外,在昆山、皖南等地也都爆发了反对剃发的抗清运动,由此可见,多尔衮再次颁布“剃发令”是错误地估计了百姓们对于剃发的反抗。也正是因为这次误判,导致原本已经被清朝有效控制的江南、皖南和浙北地区重新动荡起来,为平息起义清军又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对多尔衮来说,更加可怕的是,清军要想招抚其余尚未涉足的地区变得更加艰难,这也让多尔衮在有生之年没能看到清朝统一全国,可以说,急于再次颁发剃发令是多尔衮犯的一个严重的战略性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