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孔府的一道美味佳肴,味道雖怪,但老百姓卻喜歡

自從開始寫有關美食的小文章,第一站小編就自動定位到了山東,畢竟是自己的家鄉除了寫起來比較熟悉之外,還有就是對故鄉美食深深的愛與眷戀。寫過臨沂的雜糧煎餅,單縣的羊肉湯,滕州的菜煎餅,但是回到生我養我的地方——曲阜,卻一時想不起來該寫些什麼,或許是因為太過熟悉了吧,總以為這些東西算不上什麼有名吸引不了大家的注意,後來想一想,正是每個地方的獨特小吃,才有介紹的意義啊,那今天向大家介紹小編從小吃到大的——曲阜燻豆腐。


山東孔府的一道美味佳餚,味道雖怪,但老百姓卻喜歡

沒錯,小編來自曲阜,就是那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曲阜,那個出了個偉大東方思想家孔子的曲阜。燻豆腐,顧名思義豆腐是用來熏製的,先將白豆腐切成長寬五六釐米、厚1釐米左右的方塊,放在鐵箅子上,下面燃以松、柏、梨、棗、蘋果木鋸末或穀糠,待豆腐被鋸末或穀糠油燻烤至棕黃色、泛起油亮光澤即成。這種熏製而成的豆腐表面呈棕黃色,表層結實,裡面細白鮮嫩,吃起來帶有濃郁的木香或穀糠香味。

山東孔府的一道美味佳餚,味道雖怪,但老百姓卻喜歡

也許有人會受不了這個奇怪的味道,但正是這股淡淡的煙燻味構成了燻豆腐的精髓。別以為燻豆腐這就做好了,這才只是第一步,燻好的豆腐可以切成薄片涼拌,或者用辣椒小炒,其中最絕的是用它燉肉,和肉的香味搭配在一起,又解了肉的油膩,味道棒極了。在曲阜大大小小的飯館、小攤,都能發現它的身影。

山東孔府的一道美味佳餚,味道雖怪,但老百姓卻喜歡

關於燻豆腐的來歷,還有這麼一個小故事:從前,曲阜有一韓姓人家,祖祖輩輩都給孔府送豆腐,有一年的三伏天,天天下雨,韓家做的豆腐就沒有賣完,他們怕放著餿了,就將豆腐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擺在草簾子上晾著,誰知道著了一場火,草簾子也被點著了,只不過因為過於潮溼,只冒了煙,但豆腐都被燻黃了,韓家不捨得把豆腐扔掉,於是就放在鹽水裡煮了煮,竟發現味道相當好,就送了一些到了孔府,衍聖公讓人又加了一些香料進去,發現味道又好了許多。至此,燻豆腐成為孔府的一道美味佳餚~。

山東孔府的一道美味佳餚,味道雖怪,但老百姓卻喜歡

目前,在曲阜的大小飯店、餐館、小吃攤上,大多都能吃到這種燻豆腐,曲阜鄉間的集市上更是普遍設有燻豆腐鍋,那熱氣騰騰的鍋裡漂浮著一層鮮紅的辣椒油,老遠即可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趕集的人多喜歡買上一盤,坐在鍋旁案邊下酒或就餐,花錢不多,卻可美餐一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