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买不来真正的强大,李鸿章用实战证明了这一点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早先,创立淮军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前身,曾是清朝的主要国防力量。后来又领导洋务运动,试图挽救大清王朝。又组织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它是当时清廷四支海军中最强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凭借这样的家底,让清朝海军成为当时亚洲最强,美国军事杂志将它排在世界第九,前面分别是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不是同期日本海军所能比拟的。

金钱买不来真正的强大,李鸿章用实战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随着日本的改革,工业的不断发展,日本海军从中受益,新的技术不断被应用到造舰上去。反观当时的北洋海军,这是一支清廷花重金从西方买回来巨舰,组合成的,虽然后来自己也建造几艘,但是在技术上已经被日本军舰甩在后面,早些时候北洋海军的巨舰到访日本,令日本人惊恐、羡慕,从那时起日本人默默立誓,要击败这支海军,随着日本人的自强,改革,日本人做到了,反观清政府,留下的只是令国人唾弃的屈辱。

金钱买不来真正的强大,李鸿章用实战证明了这一点

“日本新旧快船可用者共21艘,中有9艘自光绪15年(1889年)后,分年构造,最快者每点行23海里,次亦20海里上下。我船订在先,当时西人船机学尚未精造至,此每点行15至18海里,已为极速。今则至20余海里矣。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14年(1888年)后,我军未增1船。”这是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上书给大清皇帝的奏折里写到的。其实李鸿章在此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了,没有工业作为支撑的北洋海军,只不过是一只白银堆起的纸老虎,早晚也会被淘汰。

金钱买不来真正的强大,李鸿章用实战证明了这一点

奏章里讲得很明白,北洋舰只航速明显落后于日本联合舰队的军舰。李鸿章手头也是有数据的,他说日本海军的新旧军舰总计21艘,其中有9艘是1889年后购买和建造的,其航速最快的达每小时23海里,次一点的时速也有20海里。

而北洋海军的舰只都是在之前购买的,那时候欧洲的造船水平还不够精致,所造舰只航速为每小时15至18海里,而且已经是最快的了。

恰恰是在欧洲舰只速度有大提升的节骨眼上,清朝有关部门建议停止购买西洋军舰,从1888年到1894年,清朝水师没有增加1艘舰艇。而日方趁此时机,加速购买最新舰艇,“趁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

金钱买不来真正的强大,李鸿章用实战证明了这一点

李鸿章和丁汝昌强烈要求增购“新式快船”,没有得到回应。

李鸿章说,如果临战再买快船,恐怕“亦不济急”,也不能救急

金钱买不来真正的强大,李鸿章用实战证明了这一点

除了船速,还有射击速率。日本的川崎三郎所着《日清战史》说:“镇远号的巨炮5分钟能发射28发。”而日本的松岛舰却能在同样时间内发射442发炮弹。航速不如,射击频率不如,确实令人担忧。李鸿章说:“倘与驰逐大洋,胜负实未可知。”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认为只有命北洋军舰“游弋渤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威慑仁川,让日本舰只不敢离开港口来犯,我跑不过你,炮弹没你密集,但我块头大,能镇住你。这94李鸿章的战略——“保船制敌”。此时的慈禧太后似乎也着急了,她在宣战后的公历8月5日,将其60岁的生日庆典费用紧急挪作军费。然而,“亦不济急”,哎,早干嘛去了?

金钱买不来真正的强大,李鸿章用实战证明了这一点

其后战局诚如李鸿章所言,北洋水师与日本舰队近身缠战,北洋舰只虽然射程远,但是日军舰利用速度上的优势,冒着炮火加速贴近北洋舰只,在进入3,000米有效射程后,利用船侧的速射炮密集射击北洋军舰,造成北洋水师的舰体严重损伤。

当然,李鸿章的“保船制敌”并非御敌上策,只是1种消极避敌战略,他过于爱惜自己的“家当”,低估了日军主动出击的野心,加上陆战失败,导致北洋水师折戟威海。

然而,他所提出的教训,还是值得深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