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禁毒民警講述抓捕過程的驚心動魄

天津禁毒民警講述抓捕過程的驚心動魄

最近一段時間電視劇《獵毒人》熱播,禁毒民警的英勇神武讓不少觀眾叫好,但現實生活中的禁毒民警是什麼樣?日前,記者走近現實中的一位禁毒民警,他講述了自己多年緝毒過程中有血有淚的經歷,這些故事比影視劇中更精彩。

勇氣

抓捕那一刻 根本顧不了那麼多

躺在病床上的張永超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好好休息一下了,平日裡忙於工作,基本上都是白天黑夜連軸轉,突然間讓自己休息下來,他竟還有些不適應。要不是隊長叮囑他要養好傷,他恨不得馬上就投入到下一場“戰鬥”中。

今年33歲的張永超是公安西青分局偵查支隊六大隊的一名禁毒民警。前不久的一次抓捕行動中,他在與毒販肉搏交鋒時受傷,造成了腳踝兩處骨折。

因為職業的特殊性,受傷對於每一位禁毒民警來說,是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事兒。都說禁毒民警是“行走在刀尖上的人”,因為他們的對手是最鋌而走險的毒販,被抓可能意味著高刑期甚至死刑,所以對於禁毒民警來說,每一次行動都存在著不可預知的危險。這一點兒大家都清楚,儘管平時妻子也經常叮囑張永超,讓他在抓捕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張永超也深知,家裡有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都那麼需要他,妻子為這個家付出得太多,不能讓他們為自己擔心。可是,等抓捕那一刻來臨,他根本顧不了那麼多。

這次受傷是在7月22日,偵查六大隊在工作中掌握了一條線索:一個綽號為“強哥”的男子準備在西青區進行冰毒交易。線索上來之後,隊裡火速展開了調查,鎖定犯罪嫌疑人,並在當晚趕赴交易地點展開集中抓捕。7月底正值高溫天氣,為了不讓人發現,民警們只能隱藏在路邊的草坑裡,蚊蟲叮咬難耐也不敢吭聲,張永超和其他隊員們甚至看著蚊子叮咬自己不敢去拍,眼睛還要緊盯可疑目標。“潛伏”從當晚9點一直持續到轉天凌晨1點,目標人物“強哥”這才慢悠悠進入民警的視線範圍。待雙方交易之時,張永超他們一擁而上。這時候,嫌疑人試圖駕車逃跑,情急之下,張永超一個箭步跨向嫌疑人將其牢牢抱住,搏鬥中,窮兇極惡的嫌疑人拼了命反抗,多次狠狠踢中張永超的腳踝,但張永超仍強忍劇痛不鬆手,最終與其他隊員一起將其制服。隨後,張永超又強忍傷痛堅持隨隊奔赴王穩莊鎮、中北鎮等地,將其他4名吸毒人員全部抓獲歸案。

此次行動中,偵查六大隊民警成功抓獲了5名犯罪嫌疑人,對徹底切斷這一深埋西青區的販毒鏈條起了重要作用。事後,同事送張永超到醫院就診,經診斷,他的腳踝有兩處骨折,身體多處伴有皮撕裂外傷。

智慧

自從警服發下來 很少有機會穿

衣櫃裡的一套警服看上去還是新的,張永超每次打開衣櫃,都會情不自禁去摸一摸。自從警服發下來,也很少有機會穿,這和當初自己的“警察夢”有些差距。“從小就覺得警服很威風,一身正氣,壞人看了都害怕。”張永超說,為了便於偵查,平日裡禁毒民警大多時候都是穿便裝,警服在他這裡便成了“擺設”。

雖說一年穿不了幾次警服,但是別的服裝倒是體驗了不少,不同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工作服他都有一套,就連送水工的工作服、物業的制服、保安服……平時遇到送快遞的,他也會細心觀察,看看人家都是怎麼和客戶對話的,這些平時積累的經驗在關鍵時刻都能派上用場。

就在前不久,張永超就當了一回送餐員。那次抓捕十分煎熬,他們事先排查出一個出租屋內有吸販毒違法活動,從晚上開始在外守候,計劃等待屋內有人開門出來時實施抓捕,令人心焦的是,連續蹲守仍然不見嫌疑人外出,一直到了轉天上午,嫌疑人終於在網上點了外賣。這可是一個好機會,估摸著送餐時間差不多了,張永超換上工作服,敲開房門那一刻,毒販根本沒有一絲防備,原本以為等來的是一頓香噴噴的飯菜,卻聽到“送餐員”響亮的一聲“警察,別動!”這也是此時在屋裡的另外十餘個嫌疑人始料不及的。

耐心

盯人的枯燥 簡直是一種煎熬

和毒販交手有時候是在抓捕中的肢體接觸,更多時候的“交手”是禁毒民警與毒販之間驚心動魄的心理較量。打擊毒品犯罪必須“抓現行”,也就是人贓俱獲才算圓滿破案。可涉毒嫌疑人大多具有非常強的反偵查意識,他們行蹤不定、運送途徑經常變換、何時交貨不明……一切都充滿變數和未知。唯有橫下一條心,細緻調查死死盯住毒販的一舉一動,然後耐心等待時機、把握火候、精準出擊。

吸販毒人員的生活黑白顛倒,他們夜裡最活躍,在毒品的作用下,他們經常興奮到通宵不眠都不會疲憊。然而,張永超他們是正常人,他和同事們白天抓緊時間進行線索排查、分析案情,尋找偵查方向,夜裡還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盯人抓捕。“大多數的抓捕都是在夜間甚至凌晨,狡猾的嫌疑人詭計多端,他們聲東擊西、運輸毒品的途徑也變幻莫測。因此,我們就要想得更多、更細、更全面,背後方方面面要做大量工作,制定多套方案隨機應變。”張永超說,盯人的枯燥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那簡直就是一種煎熬。

“絕對不能暴露!”這是禁毒民警的口頭禪,不到抓捕的時機,萬萬不可讓毒販發現,那樣之前的努力全都白廢了。不讓毒販發現,就要融入環境中不露痕跡。一次在廣州的抓捕行動中,張永超和隊長在街頭整整站了8個多小時,困得受不了,就用礦泉水澆頭,站在那裡感覺都能睡著了,實在不行了,兩個人交替閉一會兒眼睛算是休息。

毒販遍及全國各個省份,毒品從外地販運至津,禁毒民警就要追溯源頭抓捕上家。

這些年,張永超去過的地方都數不清,說到各地的風景和風味小吃,可能局外人還覺得有些吸引力,但現實和想象有很大距離,只有身處其中才能感受到辛酸。“去河南抓人,在那一待就是一個月,吃胡辣湯我都快吃吐了。”張永超說,那次是去河南抓人,有些線索不明確,需要在那邊連續工作,毒販在哪裡他們不知道,方言不一樣,外地人長期活動在那裡會特別顯眼兒,為了不打草驚蛇,除了偵查期間,張永超和同事只能儘量縮小活動範圍,那段日子每天都吃胡辣湯,一連一個月天天如此,到現在,提到胡辣湯這幾個字,張永超都會覺得胃不舒服。

責任

抓過的人 從怨恨到感激

這些年,新型毒品越來越多,毒品犯罪也越來越年輕化,很多吸毒人員並不很清楚毒品的危害。一些販毒人員也是為了高額的回報鋌而走險,一時糊塗走錯了路。

在工作中,張永超抓過的吸毒人員很多都是一開始對他充滿怨恨,可是,後來慢慢得到了教育,知道了毒品的危害,也開始對他感激,包括販賣“小零包”的販毒人員,他們中有的人明明有一份很好的工作,生活也算如意,但為了快速致富,販運了200克毒品,最後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販毒人員的父親每次到天津來探視,都會和隊裡領導打個電話,講述兒子在獄中的表現,還轉達了兒子的話“要不是禁毒民警把我抓了,以後我沒準兒就會把命搭上,我現在已經不恨他們抓我了,相反我感激他們挽救了我。”

作為一名禁毒民警,那些被毒品危害導致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事例已經見過太多,每個慘痛的故事都活生生擺在面前。為此,他們更深感自己責任重大。“禁毒民警雖然有著不可言說的辛苦,但是我會在禁毒的路上一路前行。” 張永超說。

在這裡也要向全部奮鬥在緝毒一線的英雄們致敬!

(轉自 新報記者 張豔 通訊員 陸欣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