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牙主播開順風車偷播女乘客,百度清理滴滴受害女孩文章4153篇

人性不可預測,平臺則要為那最微小的隱患,做出最大的預防性準備,沒有人應該為此犧牲

四個月不到,兩起嚴重的社會事件,順風車終究在劫難逃,滴滴宣佈“順風車業務模式重新評估,在安全保護措施沒有獲得用戶認可之前,無限期下線”。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順風車這把火還能燒到直播平臺。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有嘀嗒出行順風車車主在接單時多挑女性乘客接單,並直播全程。

虎牙主播開順風車偷播女乘客,百度清理滴滴受害女孩文章4153篇

報道中提到:直播中虎牙主播“請喊我飛果”說自己是嘀嗒順風車車主,所開車輛為特斯拉。每次接單前,他都會和粉絲“互動”,把待接駕女乘客的頭像照片展示在屏幕前,並詢問粉絲“選這個怎麼樣”“哪個更好看”。

而在該女乘客乘車期間,直播間的大部分留言都是針對女乘客的下流言語。

經歷過浩劫的順風車在大眾心目中早就不是共享經濟的代名詞,它成為了被討伐對象。甚至連明星這種對新聞事件非常選擇性關注的群體,也集體發出了聲音,他們的集體性發聲,更像是當下政治正確的民意。

虎牙的處理來得很快,報道中提及的主播已被平臺下線。隨後虎牙又發佈公告,重申安全行車直播內容規範:

禁止順風車、快車、專車、拼車等各種形式的網約車司機以網友見面等形式進行直播(包括但不限於乘客不知情的情況下直播、主播自制劇本等行為);禁止司機開車直播過程中存在與同車乘客互動行為,如打探乘客隱私等,影響行車安全的行為。

虎牙主播開順風車偷播女乘客,百度清理滴滴受害女孩文章4153篇

事件另一方,嘀嗒出行也表示,“ 嘀嗒出行平臺禁止侵犯用戶隱私的行為,堅持零容忍態度。一旦接到這樣的投訴信息,我們會對車主進行永久封號處理,也會敦促車主刪除相關信息;虎牙平臺應該擔負內容審核的責任,對侵犯隱私的內容應該禁止上線。”

昨日晚11點左右,嘀嗒出行回應的最新調查結果是:“經過進一步溝通,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已經查到了這兩輛車確為嘀嗒平臺上註冊的車輛。 已於第一時間對車主進行了封號處理。”

虎牙和嘀嗒,一個直播平臺,一個出行服務平臺,竟然在面對同一場公關危機,嘀嗒應該比虎牙還著急,畢竟涉事主播只是虎牙上談不上多大的非主流主播,對於嘀嗒而言,被撼動的則是起家的核心業務:順風車。

資料顯示,嘀嗒出行上線之初並不叫“嘀嗒出行”,而是“嘀嗒拼車”,也就是現在被用戶熟知的順風車業務。一直到去年10月,嘀嗒才上線出租車業務,隨後才更名為“嘀嗒出行”。

據介紹,不同於滴滴出租車業務模式,嘀嗒出行針對出租車推行“零元佣金不抽成”政策。從嘀嗒設計界面來看,嘀嗒的確實在發展傳統“佣金”模式以外的盈利方式,嘀嗒出行為車主提供了高價賣車、4S店保養,嘀嗒洗車等服務。

也就是說,嘀嗒需要的是足夠多的司機數量,目前可以參考的2016年初的平臺數據,註冊車主達到1000萬。

這種需求與嘀嗒出行早期宣傳社交的概念是吻合的:通過拼車相親,擺脫單身。最大的槽點是,這款軟件早期還能用積分兌換用戶信息。所以也有人吐槽,現在只要是款APP,都想要做點社交。

虎牙主播開順風車偷播女乘客,百度清理滴滴受害女孩文章4153篇

早期的嘀嗒出行採用了一些相對野蠻的增長手段,比如說對用戶隱私的選擇性忽略。現在的嘀嗒當然已經不再採取類似的宣傳導流方式,畢竟嘀嗒並不是沒有嚐到過惡果。

據看看新聞報道,2017年8月,上海警方接到24歲的被害女子胡某報案稱,某晚從延安中路一家酒吧內出來後乘坐“嘀嗒拼車”回家,卻遭到了27歲專車司機李某猥褻。胡某當時處醉酒狀態綿軟無力,多次拒絕未果。

順風車車主直播女乘客事件爆發當天,兩篇文章在業內傳播很廣。一篇《從Facebook到滴滴出行:平臺的黑化》;另一篇是《是時候加重互聯網平臺的法律責任》。前者說,當互聯網平臺已經具備了巨大的權力,如何監管這種權力就稱為眼下的重要問題,這也不單單是中國的問題,它是世界的問題。後者說,又一次受到資本和市場侵害的人們,將不得不呼喚社會保護性立法的重新介入。


拋開“卸載滴滴”“譴責滴滴”這些主流聲音來看,已經有媒體重新審視了當下互聯網公司的逐利衝動:野蠻生長期結束,更加嚴厲的平臺監管應該迅速上馬。

現在再重新看虎牙主播通過接單順風車做直播的事情,兩個平臺會同時遭遇公關危機,並不是巧合,前者的內容安全審核工作還不夠到位,後者的司機資質審核或者說司機相關的監督培訓工作尚有缺陷。

順道再看看內容平臺的表現。這次滴滴順風車事件中,手機百度首頁推薦新聞:《滴滴受害女孩微博曝光,大量私照流出,網友:難怪滴滴司機看上她》,又有東方網發佈的《滴滴遇害女子生前照片曝光,網友看後,直呼:怪不得會起色心》,文中大量刊登受害者未馬賽克照片。

虎牙主播開順風車偷播女乘客,百度清理滴滴受害女孩文章4153篇

刊登/推送——流量——被發現——道歉,這個當下的流量爆款內容生產方式,正在以低成本方式獲利。百度說,目前,共計清理相關內容4153篇,涉及此類問題賬號將直接封禁。“此事暴露了我們在內容審核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我們將持續投入,不斷完善和努力。”

如果記憶能夠維持更長一些,就能發現當下互聯網環境的殘酷性。5月滴滴順風車鄭州空姐事件中,“二更食堂”撰寫的文章,成為全網公敵。

“二更食堂”以後,還有下一個“二更食堂”。由於傳播影響力有限,有些媒體平臺甚至還不會受到“二更食堂”在後來遭遇到監管和處理。終究,個體的、單次的懲罰,並沒有成為所有內容平臺嚴防死守的底線。

為了增長而放棄的原則,為了收益而妥協的標準,終於在產品後期從產品動力演變為產品危機。這兩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生事物面臨的問題,就是國內互聯網平臺或將大範圍面臨的問題。

當然可以說不管是滴滴順風車事件還是順風車司機直播事件,都有一定的偶然性,正規出租車司機也發生過類似的案件,相關新聞可以自行百度。當每一個具體的事件或者案件發生的時候,對於當事人及其家人來說就不再是偶然,這件事情不是有可能發生,而是已經發生。換句話說,每個用戶都有可能變成受害者。

人性不可預測,平臺則要為那最微小的隱患,做出最大的預防性準備。

李彥宏在去年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提過:過去的四年,中國互聯網網民的成長速度已經慢於中國GDP的成長速度。“這意味著互聯網的人口紅利沒有了。”

今年的兩款明星產品:趣頭條、拼多多,通過用戶下沉戰略獲益的“姐妹花”。前者一直難逃低俗標籤,後者在赴美上市後,卻遇了一輪猛烈的輿論風波——售賣“假貨”

如果是早期制度不健全,社會對互聯網產品的認知還不到位,那到了如今,這個已經開始分析用戶紅利消失的階段,維護用戶的權益是不是早就應該提到首位了?

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以換來平臺的發展,邏輯是錯誤的,沒有人願意成為被犧牲的一小部分。好在用戶已經有了警惕性,比如對隱私、假貨的牴觸,實際就是在倒逼平臺作出調整,並推動互聯網平臺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

想到電影《無間道》裡邊的一句話:

“我以前沒得選,現在我想做個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