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如果按照諸葛亮部署紮營,真的就能守住街亭嗎?

吳昆華


街亭之戰在公元228年春,諸葛亮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響應蜀漢軍,關中震響魏國朝野恐懼。諸葛亮率軍攻隴西郡祁山。這時魏國派張郃率軍五萬前來援救。這就需要派人去擋住張郃,為大軍攻破隴西郡贏得時間。隴西官員講蜀漢軍如能擋住援軍一個月,隴西將不戰而降。這樣蜀漢就攻佔了四郡,這四郡在魏國屬秦州,等於蜀漢佔據秦州切斷了涼州和魏國的聯繫。切斷隴道,可一舉拿下隴右以西的涼州。(下面有一張地圖可以看到,三郡已降再攻下隴西郡就能切斷涼州跟魏國聯繫)涼州有六七個郡,又可控西域或通過西域對外貿易。蜀錦可是天下聞名。諸葛亮曾說決敵之資唯賴蜀錦爾。拿下涼州秦州(秦州在漢朝時一部分屬涼州一部分屬司州。魏國把司州西部成立雍州,即關中)退可固守要害,進可圖關中。

諸葛亮要攻祁山上邽是因為有糧,祁山周圍的南安郡隴西郡也有糧。三國志鄧艾傳:從南安、隴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麥千頃,為之縣餌。居於南安、安定、天水、隴西四郡。切斷隴道,佔四郡而一舉定涼州。據關隴之險而圖關中。

涼、秦、雍三州胡羌多次叛魏,公元211安定反,公元220年涼州酒泉郡反。公元220關中胡人反,公元224年羌人反,公元227年安定郡反,公元233年鮮卑柯比能,步度根叛,安定郡保塞叛。公元231年諸葛亮亮圍祁山,招鮮卑軻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應亮。公元247年雍涼羌胡叛魏降蜀,姜維率偏師接應。(胡族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降蜀,姜維將其遷至蜀境。未遷走者皆為郭淮擊平。)只要馬謖擋住張郃,諸葛亮回師內外夾擊張郃。在蜀漢大勝時,三州境內胡羌必然響應蜀漢。

當時軍中是推舉魏延或吳懿率軍前去的。魏延很多人都知道,吳懿很少人知道。主要是小說三國演議吳懿沒什麼戲份。吳懿的妹妹是劉備的吳皇后,族弟吳班是張飛閬中軍第二把手。

馬謖的任務是擋住張郃就行了。馬謖的兵力不詳,大多人認為是兩萬左右。馬謖憑兩萬人馬是可以擋住張郃的。馬謖所部將軍有:王平、張休、李盛,黃襲等。高翔率軍駐守街亭旁邊的柳城。1防守可以擋住數倍敵軍2張郃軍千里奔馳而來。魏軍疲憊不堪。3蜀漢軍接連勝利軍心士氣正旺。諸葛亮給馬謖的任務是堅守街亭擋住張郃部。待蜀漢主力攻破隴西軍,回軍內外夾擊張郃部。4三郡已響應諸葛亮,羌胡在公元227年剛造反過。不會支持張郃。

諸葛亮防守街亭計劃,三國志中並未提到。馬謖到了街亭是舍水上山,沒有據城而守。我認為諸葛亮的計劃是讓馬謖據城而守。據城而守即使面對數倍敵軍也不懼。有人說道街亭沒有城是不對的。據三國志張郃傳:謖軍依阻南山,不下據城。說明街亭是有城池的。就算沒有城池,當道下寨人工造一座城防守也是可以的。

馬謖改變了諸葛亮的防守策略。三國志講:違亮節度。就是說馬謖到街亭後舍水上山的策略是違背諸葛亮戰前交待的。馬謖改為依阻南上,就是把軍隊都拉上山去。想用:居高視下,勢如劈竹,置之死地而後生。一舉打敗張郃軍。把諸葛亮的擋住張郃軍改為擊敗張郃軍。這是馬謖太自傲和太過立功心切。馬謖軍的軍力數目不詳,估計兩萬吧。守則有餘,攻則不足。用只能防守的軍隊用於進攻,勝算是很小的。

但馬謖犯了一個嚴重錯誤。據三國志講:舍水上山,舉動失宜。水源的重要性不亞於糧食。像官渡之戰曹操燒了袁紹在烏巢的糧草。袁紹十萬大軍立馬土崩瓦解。孫子講奪得敵人一石糧草,已方可節約二十石糧草。(運輸耗費也是非常大的,敵我雙方都一樣)捨棄水源為兵家大忌。沒有水如同沒有糧食,再多的軍隊再強大的軍隊沒有水糧食。也根本沒有戰心,沒有戰心更無戰鬥力。沒有糧食還能頂幾天,沒有水頂的了多久。王平看到馬謖舍水上山,數次規勸。馬謖根本聽不進去。張郃率軍來到街亭,一看到馬謖軍舍水上山,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馬上派人斷絕蜀軍取水之道。蜀軍軍心大亂,無戰心。張郃趁機猛攻,蜀軍大敗。戰前馬謖先鋒王平看到馬謖改變諸葛亮佈署,數次規勸馬謖。三國志王平傳: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大敗於街亭。王平是第一次北伐唯一升官封爵後。戰前連規諫謖—戰時鳴鼓自持—戰後收聚散兵歸營。(加拜參軍,統五部兼當營事,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三年後諸葛亮再次北伐,王平守南圍張郃強攻不破。

我個人猜測諸葛亮的佈署:在街亭據城而守,加固城防以待魏軍。即把張郃軍擋住在街亭,使之支援不了隴西。為魏延吳懿等人攻隴西郡爭取時間。街亭之戰關係著蜀漢第一次北伐的成敗,街亭一失關係重大。蜀漢大軍前隴西郡未破,後有張郃五萬援軍。

馬謖如果按照諸葛亮的佈署完全有很大機會擋住張郃軍,即使擋不住也可拖延時間。就算張郃棄街亭而向隴西,也恐馬謖擊其後背。就算是敗也不會敗的那麼慘。

諸葛亮退軍後向阿斗上書: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


小鴻哥


馬謖大意失街亭的故事,得益於《三國演義》以及經典京劇“失空斬”唱段,可謂家喻戶曉。然而細讀史料,發現很多細節真的詳敘起來,尚有餘味。首先我認為肯定能守得住。因為街亭失守才有後來的空城計,諸葛亮再笨也不回置自己於險境。其二,諸葛設想在街亭關門,然後主力迅速吞食街亭以西的部分後,馳援街亭。這個方針合理性地建立在主力吞食速度和街亭抵抗時間,只要十日!!!諸葛回軍,戰略目標就達成了。


諸葛亮為什麼讓馬謖守街亭?

第一 馬謖作為心腹,又有一定的軍事才能,可以培養也值得培養;何況諸葛亮待馬謖如親子。最後,第一次出征都以練兵為主,培養新人本來就是目的。

第二 孔明成為荊襄派首領,除了自己本事外,與當時荊襄大族馬氏、鄧氏、向家等的扶持有關,當然要投桃報李,培養一下馬謖。

第三 馬謖在諸葛亮身邊多年,熟讀兵書,多次參與謀劃,這點讓諸葛亮放心,而且這次任務難度不大,守住十日,馬謖這次北伐馬謖首功,有了軍功日後提拔他別人無話可說,而且有王平輔助,街亭不能說固若金湯,起碼守十日不成問題。

但馬謖的表現卻讓諸葛亮大跌眼鏡。


諸葛亮傳:

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郃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

我們先看看守街亭的不利條件

魏庭任司馬懿為大都督後,消息傳至蜀軍乃數日之後,此時諸葛亮才想到魏軍必攻街亭,遂火速派馬謖率兵兩萬兵防禦,而此時張郃正領軍5萬進軍街亭,時間已經不足,馬謖到達後已沒有足夠的時間構築防禦工事。


街亭易攻難守,五路總口處無險可守,此處匆忙下寨魏軍必定血戰,而張郃兵力是馬謖的2.5倍,且騎兵數量眾多,更有司馬懿大軍在後可不斷補充兵員,而諸葛亮手中兵力本身不多,加之之前連續三戰,雖然取勝,但此時蜀軍已經兵疲馬乏,難以分撥更多援軍給馬謖,雙方肯定會血戰數日。

而且馬謖初出茅廬,又第一次帶兵,對手的早以成名的張郃將軍,比一戰必定是一場惡戰。

下面再看看有利條件

諸葛亮的部署並非讓馬謖長守街亭,他的戰略意圖很明顯,守住街亭,十日之後馬謖首功。

首先馬謖先到戰場,雖然不能建立穩固的防禦工事,但起碼的總有時間構築。

第二 馬謖方面背靠大山,地勢高,扼守交通要道,大軍山下駐紮,分一小部分兵力在山上,備滾木擂石可助馬謖守住街亭。

第三 諸葛亮連下三郡,蜀軍兵鋒所指,無不獻城投降,蜀軍士氣正盛,就算平原廝殺,也必不落魏軍下風。

但馬謖敗就敗在太心急,太自大上。

著急立功,所以心智已亂不能靜心考慮戰局,冷靜分析局勢,不聽王平勸諫

自高自大,以為自己熟讀兵書,參與謀劃多年,忽視了自己帶兵經驗不足,也沒把諸葛亮的安排放在眼裡。

街亭一戰是馬謖第一次領兵打仗,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一戰,如果成功完成任務,沒準他就能從此受到重視,平步青雲,獨當一面。

而他一出場就採用如此激進冒險的策略為的是什麼?我們不妨大膽的猜想一番。功績,馬謖正是因為被人謳病不曾有過什麼大作為,所以他才急切的想建功立業。守街亭就是一個大好機會,不過這還不夠。正如王平所說:“屯兵當道,築起城垣,賊兵縱有十萬,不能偷過。”無論是誰帶著孔明給的兩萬五千精兵,規規矩矩守在街亭,司馬懿的大軍來了便難以通過。這工作誰都能做,並非馬謖不可。但他馬謖來了就要贏,而且贏的不一樣!為了功績,得到世人認可,馬謖不惜冒著天大的風險下街亭這一盤棋,欲致死地而後生。如果來的不是司馬懿所率的魏營大軍、如果馬謖能趁士氣未被斷水所影響便號令士兵應敵、如果麾下將士能上下一心,猛若虎賁擊潰敵軍;或者說司馬懿面對空蕩蕩的關道起疑,不敢貿然進攻下令撤兵,上演一出“空街亭記”。做出如此大膽不按套路,甚至瘋狂的舉動,街亭不丟那真是奇蹟,再把一切歸功於自己的神機妙算上,那馬謖可真是功成名就了。不僅能同臥龍鳳雛相齊名,還能給三國演義填上精彩的一筆。

可惜,和趙括一樣紙上談兵,賠了性命,也連累了北伐。


火器工坊


馬謖失街亭有許多疑點,所謂成王敗寇,許多人都是以馬謖的失敗為基礎,到處指證馬謖的用兵不當之處,這叫馬後炮。那麼如果馬謖依照諸葛亮的部署紮營,真的就能守住街亭嗎?答案是

不一定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要守街亭,街亭之戰發生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這一次諸葛亮準備最充分,獲得的成果也最大。為什麼呢?

自劉備死後,將近六年的時間,蜀漢沒有一點針對魏國的軍事行動,因此,魏國以為諸葛亮要據險自保。誰知道公元228年,諸葛亮突然發動了伐魏之戰,準備之充分,籌備之嚴密,動靜之大令人震驚!

諸葛亮假裝從斜谷道進軍,派趙雲佯攻。實際上率大軍往西走,從偏遠的隴西地帶開始攻擊,而且諸葛亮還提前策反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郡吏和隴西的羌族勢力。孫權在東邊遙相呼應,攻擊合肥,魏國震動。

諸葛亮圍祁山,攻下天水後就準備派人提前去守住街亭,那麼為什麼要守街亭呢?看下圖,街亭是六盤山上的唯一一道缺口,六盤山以西,隴山以東為隴右地區,六盤山以東為關中地區。也就是說街亭是出隴右進關中的必經之口,易守難攻,因此諸葛亮才未雨綢繆,想搶先佔領這個地方。

當時的最佳人選是魏延,可惜魏延此人與諸葛亮在軍事指揮上有隔閡,魏延總想著

出子午谷,奇襲長安,而諸葛亮則想要穩紮穩打,先佔領隴西和隴右再說。於是諸葛亮挑選了自己向來放心的馬謖來搶守街亭,戰略目標為堅守到蜀軍主力到來,一起出隴右,進攻關中

諸葛亮提前已經給馬謖交代好了,于山隘處紮營,據險自守即可。可惜馬謖不這麼認為,為什麼呢?

馬謖此次能夠獨自領兵,完全是諸葛亮獨斷的結果。因此馬謖覺得自己不能服眾,即使成功守住街亭,也只是執行了諸葛亮的安排而已,回去後自己還是被人輕視。於是馬謖有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即放棄防守,轉為進攻,擴大戰略意圖,殲滅前來進攻的魏軍

後來就發生了這樣一幕,馬謖率領主力駐紮於南山之上,居高臨下,憑險守衛。副將王平提出異議,馬謖就讓王平率領自己的一千人馬駐紮于山下,為掎角之勢。王平這一千人馬大有來頭,什麼來頭,一會兒再說。

魏國這邊反應很迅速,魏明帝親自坐鎮長安,派張郃領兵五萬前去平叛。張郃一看馬謖駐紮于山上,於是派兵包圍了山頭,沒有急著進攻山上,而是先去尋找水源。為什麼要找水源呢?因為蜀軍人多,都駐紮在山上,不易擊敗。但是人多有人多的壞處,食物和水源一旦發生短缺,不出七日,肯定不戰自潰。

那麼馬謖有那麼傻嗎?沒有,馬謖已經提前派黃襲和李勝據守於清水河河岸,保護水源。可惜的是張郃派重兵襲擊黃襲和李勝,奪取了水源,然後張郃圍而不戰,七天後發動進攻,馬謖軍大敗。

這時王平率領的一千人起了大作用,這一千人訓練有素,每人手拿飛弩和毒箭,口袋裡還帶有扎馬釘。這隻小部隊隸屬於無當飛軍五營,此次出征是試探一下戰鬥力如何。正當馬謖軍失敗時。王平指揮這一千無當飛軍擂鼓吶喊,穩穩的守住了營盤。張郃以為蜀軍有埋伏,於是不敢輕易進軍。王平趁機收集殘兵,以無當飛軍斷後,保護剩餘的大軍成功撤離。

那麼如果馬謖沒有上山,而是按照諸葛亮的安排紮營于山下,能守住街亭嗎?不一定,張郃此次帶兵五萬人,而馬謖帶兵兩萬人左右。首先是兵力懸殊,街亭口不算小,看下圖,兩萬人守衛有些吃力,因此諸葛亮交給馬謖的任務是防守幾天,等大軍到來即可。但是張郃善於用兵,不會給馬謖機會去拖延。

其次就是兩軍指揮官的素質之比了,張郃曾經在漢中之戰中拒劉備於漢水之北,也曾隨曹操平定關中,戰鬥經驗無比豐富。而馬謖此次領軍是第一次,因此,如果兩軍在街亭口短兵相接,馬謖敗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如果馬謖能夠聽王平的建議,駐軍於險要之處,用王平的無當飛軍奇襲張郃軍,兩軍也許會相持於街亭。因此,馬謖不是關鍵,駐紮在山上或者山下也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王平。

因此後來才出現了這樣的結果,諸葛亮處死了馬謖和李盛,黃襲被奪了兵權,而王平則升官當了參軍。可見王平的重要性。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如果馬謖按照諸葛亮的部署紮營,不一定能夠守住街亭。因為張郃的指揮經驗要比馬謖豐富的多,因此馬謖很可能要敗於張郃。但是如果馬謖能夠重用王平,聽王平指揮,那麼雙方有可能戰成平手,甚至獲勝。最關鍵的就是王平,而不是馬謖或者駐紮在哪裡。


每日趣評


如果是平原作戰,馬謖根本就是禁不住張郃司馬懿一合之數。關鍵是街亭位置依孤山傍水,作戰空間有限,如果不是被圍在孤山之上,而是當道紮寨,隔一段扎一寨,連扎數寨,就算百萬大軍也不可能輕易吃下馬謖的一萬多大軍。這樣本來會戰就變成了魏軍的攻城拔寨戰,沒有計策輔助,司馬懿就算沒日沒夜的攻馬謖也能守個數月有餘。這樣只等諸葛亮的主力部隊擊潰曹真主力大軍奪取長安,回頭夾擊司馬懿。魏國真就回天乏術了。

有的可能不明白作戰空間這個道理,我解釋一下冷兵器時代作戰多以短兵相接,遠距離打擊手段比較單一效果也不好。這時候作戰空間就顯得尤為重要,部隊的數量取得作戰效果受到對戰部隊的直接接觸面積影響,1萬人和3萬人部隊如果在平原交戰,接觸面積大第一序列交戰可能上百人,死傷速度快,正常來說戰鬥可能數小時就能分出勝負。反之如果在作戰空間小的環境下,接觸面積小一次也就幾十人,死傷速度慢,站在人數少的一方1萬人,想想要多久才能死傷完畢,這樣人數就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在算上馬謖是守方,可以提前設置營寨等戰術手段,攻防就更不容易打了,可能正常兩個魏軍殺一個蜀君,或者一個殺一個,但是加上防守戰術手段,一個蜀軍能殺十個魏軍。這也是為什麼古代攻城都以計謀偷襲或者圍困,不輕易攻城的原因。


人人的世界1


如果馬謖按照諸葛亮的安排,就一定能守住街亭嗎?

提問所說,有點難答。不僅涉及軍事行動,地理知識,還有諸葛亮究竟如何安排,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基本都一抹黑,不明所以。三國演義中,臨時設置軍寨,抵擋進攻戰例,主要有三個:一是劉備取西川時,雒城守將劉璝派泠苞,鄧賢領兵,在雒城外六十里紮下兩大寨,抵擋劉備,這地方好像沒有城垣,結果黃忠魏延分兵取寨,劉備接應,從後面攻擊,就打破



寨子。二是張郃攻巴西,在自己防守的瓦口關前,設立蕩石,宕渠等三寨,這三寨都在高處,張飛進攻時有檑木,滾石砸下來。張郃想用計引誘張飛,伏兵合力戰敗甚至殺死張飛,但張飛與魏延配合,魏延帶兵擋住伏兵,張郃獨力難以戰勝,敗退到瓦口關,這是一個具有城防工事的關隘,易守難攻,但張飛經當地人指點,自小路攀爬,翻越繞到關後,兩面夾攻,打敗張郃。三是襄樊戰役中,關平,廖化於郾城,四冢設立十二寨,這些寨子好像很容易多位置攻擊,因為徐商,呂建打來時,關平迎戰,不料徐晃從後面放火燒掉寨柵,隨後就像多米諾骨牌,12寨陸續丟失。



這三個戰例,雙方兵力差距應該不是很大;紮寨位置有居高臨下,也有平坦路口;從失敗一方看,則幾乎都有忽視後面,或者側面攻擊的失誤。

諸葛亮對守衛街亭的佈置,具體啥內容,史料中沒有記載,但馬謖違反諸葛亮軍令,卻有明確說法。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郃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在三國演義中,按諸葛亮安排,是讓馬謖在街亭五路總口紮營,而馬謖把軍營紮在南山之上,被張郃斷了水源,蜀軍長時間沒水,軍中大亂,導致最終失敗。



如果按演義中描述,水源應該在街亭後面,而且,堵住街亭路口,其他位置曹軍是不能通過的。至於堵住路口的方法,應該是很多的,比如,挖壕溝,設鹿角刺馬釘,置連弩,修木柵等等。因為如果不是這樣情況,那紮營五路總口,張郃也會想法去截斷水源。因此,在這一前提下,馬謖如果紮營五路總口,至少短期內是能夠守住街亭的。雖然張郃兵力是五萬,對馬謖的2.5萬有一倍優勢,但別忘了,張郃是遠程而來,屬疲憊之師,馬謖以逸待勞,是就地守衛。而且二比一即使在曠野,也非兵法中圍敵優勢。另外還有,列柳城高翔的一萬大軍,街亭之後還有魏延人馬等,這樣看來,雙方兵力總體差距不大。如果按堵死路口敵難通過理解,則根本不會被包圍,當然也不會因缺水,導致軍心大亂,彈壓阻止不了,士兵打開寨門投敵這些嚴重後果了。

再從史料中“謖違亮節度“看,馬謖犯錯不容置疑。退一步說,馬謖如按諸葛亮安排,即使街亭失守,也不致亡身喪命,留於史冊。(5:59)


流譽後


關於街亭之戰,如果排除掉《三國演義》中製造的細節,史書中的記載實在是太少了,基本過程無非是馬謖是諸葛亮派出的前鋒,到街亭去堵住曹魏大軍通過隴山的口子。

而馬謖違背了諸葛亮的命令,舍城不據,而上南山守衛,結果被張郃五萬大軍擊敗,部下星散,只剩下王平本部1000人左右保持了建制。

因為此戰的失敗,諸葛亮奪了一個將軍的軍,和馬謖一起殺了兩個將軍。

然而,馬謖在戰敗後的反應也很有意思,一個說法是逃亡,還受到了同鄉、丞相長史向朗的幫助,結果讓向朗被貶。

另外一個說法是獄中物故,還有一個說法是他被諸葛亮明正典刑殺掉了。

很有意思的是,他在死前和諸葛亮還有一番酬答,說對諸葛亮以父視之,希望善待他的家人,十萬人為之垂泣。

有陰謀論說,其實諸葛亮是讓馬謖背了第一次北伐失敗的黑鍋。

這些說法都不太實錘,只說守街亭這個問題。

實際上,史書裡是沒有說馬謖到底帶了多少人去防守街亭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隨他去守街亭的將領,都是無名之輩,除了王平,本部也只有1000人,也就是“校尉”統兵的規格,總兵力恐怕也就4000、5000人左右。

這樣的兵力規模,面對50000大軍,作為前鋒固守待援倒還湊活,但如果說有效遲滯對方進攻,並死守住交通線,可能性實在太低了。

問題是,後續諸葛亮的主力有沒有移動北上,增援馬謖,並依託山川穀地的有利地形和張郃決戰呢?

事實上是沒有的,我們基本也沒看到有積極的動作,張郃直接去進攻之前投降諸葛亮的郡縣了,最後諸葛亮緩緩而退,帶著千餘戶百姓回了漢中。

這裡其實又是另一個問題,就是諸葛亮手裡有沒有與張郃決戰的兵力本錢?

就出祁山奔隴右的距離來說,諸葛亮要從漢中開始維持大軍的後勤已經不是一倍兩倍以上的民夫了,起碼得是3倍於前線兵力的運輸民夫,才能夠維持他們的糧食供應。

也就是說,假設諸葛亮總動員了10萬人,在前線能打仗的戰兵也就2.5萬人,而如果是出征10萬,那麼後勤補給就需要30萬人……這個數字,對於蜀漢來說太玄幻了。

那麼,諸葛亮就算是把全軍都拉起來,其實和張郃決戰也是沒有把握的,既然沒能速取隴右,還費力攻城,頓兵堅城之下,則諸葛亮只要是個人,就不可能打贏這種戰略態勢下的仗,最後能夠從容撤回,已經算是高手手筆了。

也就是說,兵力決定著馬謖就算是“聽話”,也一樣是個輸,畢竟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真沒多少。


劉三解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三國志》和《三國演技》我都仔仔細細的讀過幾遍了,《三國演義》更是我最喜歡的四大名著之一,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馬謖按照諸葛亮說的當道下寨我個人認為是可以擋住司馬懿而守住街亭的!

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諸葛亮並不是說街亭不能丟,而是說只要守住一個月不丟就行!

原文是“當道下寨,令其急切不可通過”按照這樣的思想,馬謖如果當道下寨的話,挖好工事,馬謖在正面,派一隻隊伍在側面,形成掎角之勢,與司馬懿的大軍形成兩軍對壘,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守不住的,但是守個月餘問題還是不大的!



第二:司馬懿的大軍到來以後,看到街亭有駐軍,遂讚歎諸葛亮用兵如神,他也分析出來,諸葛亮不可能讓屯兵山上!

街亭這麼重要的地方,以諸葛亮謹慎的性格,在以前肯定探查過街亭的地勢,從博望坡之戰就能看出,司馬昭只是指責馬謖,說諸葛亮用這種庸才做將,必會誤事的言語中我們看出,如果是當道下寨,司馬懿的大軍還是很頭痛的,這個是從側面分析,如果當道下寨,能不能守住街亭!



第三:街亭失守的重要原因是司馬懿決斷的馬謖的水源!

把山團團圍住,圍而不打,讓將士們都失去了信心,甚至是不敢下山,還沒有正面作戰就已經潰不成軍,說明了馬謖的計策是行不通的,那如果是當道下寨還真沒準就守得住了呢!



第四:從諸葛亮失守後的防禦來看,他不覺得會失守!

從諸葛亮對馬謖的問罪裡面也可以聽出來,諸葛亮反覆強調要當道下寨,街亭失守,被迫使用空城計,可以看出當時諸葛亮並沒有想到街亭會失守,說明了當道下寨諸葛亮還是有很大把握能夠守住街亭的,按照諸葛亮謹慎的性格,如果是沒有辦法守住,他早就自己去,或者直接退回漢中去了,所以按照諸葛亮的軍事部署,守住一個月應該問題不大!



覺得我說的有道理的可以點個贊,支持一下,覺得我的觀點和大家的不同的可以在下方的評論區進行討論,我會及時的看評論和一一回復的,喜歡我的可以點個關注!

小小孫說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首先,我們按照《三國演義》來討論這件事,而非《三國志》來評判此事。

街亭軍事要地,但但卻無險可守。諸葛亮囑咐馬謖靠山近水路口下寨。其實目的只有一個,拖延時間,並非是真的要阻擋住司馬懿的進攻。只要自己帝王主力部隊攻取嵋城,直逼祁山兵通渭水,司馬懿只有退兵。街亭之圍可解。

但馬謖之所以沒有諸葛亮的部署當道下寨。事因為他誤解了諸葛亮的意圖,換句話說是,馬謖的戰術判斷出現失誤。諸葛亮的目的是讓馬謖阻止和拖延住司馬懿。而馬謖的目的則是擊敗司馬懿。這就導致了雙方的戰術方向徹底南轅北轍。而司馬懿兵法大家。見馬謖屯兵山上。立即圍山而戰沿山放火,進而掐斷水源。不到一天,街亭失手。



諸葛亮也許預估到了馬謖的失敗,但敗的如此之快,如此之慘是諸葛亮沒有想到的,以至於諸葛亮根本沒有任何準備和機動部隊。迫使諸葛亮空城退敵,如果不是司馬懿和諸葛亮心有靈犀。諸葛亮自己腦袋就得掉了。

馬謖的失街亭,不僅導致蜀漢的三郡得
而復失。而且讓諸葛亮一系列計劃破產。諸葛亮處死馬謖除了這。政治上的不得已之外。也是真的恨死馬謖了。處死馬謖也絕對是真心的。


清水空流


馬謖如果按照諸葛亮的部署紮營,是可以守住街亭的。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說一下馬謖與陳壽的關係,陳壽的父親是馬謖的參軍,在街亭之戰後,馬謖被殺,陳壽的父親也受了髡形,所以陳壽對馬謖和諸葛亮是有怨言的,畢竟這個對陳壽的影響很大。

晉書陳壽傳記載,陳壽是抱有私心的,另外還有與諸葛瞻的關係,陳壽是諸葛瞻的部下,曾經被諸葛瞻所輕視,說諸葛瞻只會畫畫寫字,言過其實,所以很多人都挺看不起陳壽的。

另外,在馬謖的問題上,陳壽又說了兩件事情。第一件,劉備在臨死之前,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像趙括那樣,只會紙上談兵,不能重用,但其實有問題的,因為馬謖這個人只是小人物,劉備託孤的時候,只會交待國事與家事,不可能提到馬謖的。

第二件事情,當初在先鋒的人選上面,很多人都認為應該任用吳懿,或者魏延當先鋒,而諸葛亮卻選擇了馬謖這個人做先鋒,所以才會大敗,這個問題是什麼呢,馬謖沒有實戰經驗,所以不能任命,但是每個將領都有其的第一次。

益州人才不多,諸葛亮想培養馬謖這個很正常的,另外像鍾會,鍾會之前也一直是司馬昭的參軍,也沒有帶過兵,在魏滅蜀之戰,司馬昭也是直接交給了鍾會十幾萬大軍,這個也是有問題的嗎?

從這兩個事情,就可以看出陳壽就是因為其父在此次受到牽連,所以就十分的恨馬謖,自然就比較不客觀了。當然馬謖確實是做得不好。

如果馬謖按照諸葛亮的安排去做,而且還有名將王平在旁邊輔助,那麼雖然不見得能夠打敗張郃,但是能夠守住,擊退張郃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另外還有諸葛亮的援兵呢。


歷史簡單說


都不是軍事家,也沒打過仗!都別以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以為自己就是軍神!進入正題,很多評論說,魏軍是突襲這個方向,我們按這個思路來講,諸葛亮知道這個事後,決定派兵在街亭佈防。說明這件事是突發事件,街亭很重要,而且派兵是事情發展臨時決定。這就決定了守街亭是倉促應戰,說一下馬謖吧,諸葛亮學生,說明能力還是有的,我們不能因為第一戰就敗了就好馬謖是笨蛋。諸葛亮派馬謖去,說明了幾個問題,時間倉促,地理位置不利防守,而且位置很關鍵,這就是說諸葛亮不會為了表現馬謖才派他去的,說明沒人或只有一兩個人有這能力。這就說明馬謖不是笨蛋。馬謖到地方後,為啥沒駐兵在街亭,這並不能說馬謖就是錯的,就好比諸葛亮也不知道他會殺馬謖,馬謖到地方後發現根本守不住呢?這是有可能,別算人數對比,兵敗如山倒,人多也會輸,赤壁就是例子,別說人頭,殺一萬頭豬的時間也有可能比殺一萬人時間長,劉備怎麼被火燒連營的,我猜想,馬謖到街亭後發現街亭位置不好,而且他沒有時間去做防禦了,這時有人說2.5萬對5萬能打。如果正面決戰,古代打仗,一天就能出結果,因為打仗勝敗不是殺多少人,而是被打敗,就好比帥旗倒了,就敗了,不是說把人都殺死了。而且諸葛亮讓馬謖去守街亭,不是去打敗魏軍,說明馬謖的軍隊正面決戰是打不過魏軍的,這樣就只能防守,如果你沒時間建築防守工事,這時馬謖去山上也不能算全錯。你不能說他沒在街亭守就說街亭一定能守住吧!就好比你沒試就不能說100樓跳下有事。馬謖去山上防守我認為是對的,首先,魏軍沒有對馬謖的軍隊不理睬去打別的地方,魏軍選擇攻打馬謖軍隊,說明馬謖是對的,馬謖敗在斷水,我們要承認,這就有幾個問題了,時間很重要,第一就是我們說的,馬謖到山上駐軍時間太短,水沒儲存夠,魏軍不可能去就斷水,我估計打了一兩天,發現打不上山,這時發現山上下山取水,才斷水源,馬謖的軍隊下山也打不過魏軍,這說明馬謖是倒黴,第一次帶兵就碰上這倒黴事,有啥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