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達文西手術成功率高於美國!

人的心臟如同汽車的發動機,心臟出了問題就要“大修”。傷筋動骨還要一百天,修發動機後可能一輩子都“動”不了。除此之外,以前的手術方法要對患者“開胸”,即使治好了心臟病,也有可能給患者的胸部留一條長長的“蜈蚣”。

日本達芬奇手術成功率高於美國!

上述手術方法叫做“正中切開法”,需要在患者胸部正面切開一個20-30釐米的的口子。先用管道使人體內的血液循環繞開開心臟,在手術操作的時候,心臟停止跳動,人體的血液通過一個人工機器(體外循環機),得到氧氣和不斷循環。手術中醫生會切開心臟,修復或替換病變部位。手術結束時,重新縫合關閉心臟,並使它恢復跳動。再撤離體外循環機器,拔出管道,用鋼絲關閉胸骨切口。

這種手術方法既影響人體美觀,又要在患者體內存留4—5根鋼絲,給患者帶來的十分大的痛苦。住院時間至少兩週以上,如果出現疼痛等症狀,則需要至少1-3個月休息恢復時間。術後對患者的要求也比較多,比如不能劇烈運動、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胸,甚至有的患者連“大氣”都不敢喘。

然而,如今的日本卻告別了“開胸術”,而尋求一種對患者傷害更小的“微創心臟外科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MICS)。

微創心臟外科是以生物醫學工程,分子心臟病學等最新成就為特徵,在傳統的手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創傷更小的新興技術。微創胸腔鏡技術被認為是自體外循環問世以來,心臟外科領域裡又一次重大技術革命,是現代微心臟外科的代表性手術。

該手術只是在右側胸部的肋骨之間切開一個小口就可以順利完成手術。微創外科手術為完全胸腔鏡下心臟手術,這種療法僅在胸壁上開三個鑰匙孔大小的小孔。

這種手術的好處在於:(1)術後恢復比正中切開療法快、(2)手術中患者出血量少、(3)可預防在採用正中切開法時引發的縱隔炎術後感染症或胸骨的離解、(4)減輕需要再手術例的風險(再手術例的組織附著力強,比起初回手術風險高)等。胸腔鏡手術患者當天可下床活動,一般住院一週左右可以考慮出院。

此種手術可以用於治療:各類型房間隔缺損修補術、各類型室間隔缺損修補術、各類型二尖瓣病變、各類型三尖瓣病變、各種主動脈瓣病變、房顫、心臟腫瘤等。

我國首例胸壁3孔全胸腔鏡下二尖瓣置換+三尖瓣成形術在2008年12月15日完成。不得不說,除了在時間上落後於發達國家外,在技術水平上與發達國家也存在一定差距。

榊原紀念醫院是日本一家心臟專科醫院,該院在心血管、胸部大動脈瘤等領域在日本乃至亞洲排名第一,同時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進行非體外循環下心臟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術(OPCABG)的醫院。前來治療的中國患者不計其數,中國著名作家王石曾前往榊原紀念醫院做心臟檢查,對榊原紀念醫院的先進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厚朴方舟諮詢顧問表示,日本醫療在很多方面走在中國前面,如今越來越多的患者來日本治療心臟病,有時候還需要排隊預約。

地球只有一個,每個人的心臟也只有一個,政治有國界而醫療卻沒有國界,人類對抗疾病也沒有國界。隨著日本政府開放醫療簽證後,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開始了“日本醫療之旅”。

點擊瞭解更多,進入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免費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