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的精隨是什麼?

張笑笑正能量


《道德經》五千言,已經很精華了,如果再要在精華上提煉精髓,那麼,《道德經》的精髓,無非就是三點:

一、辯證法——關於方法

《道德經》最奇妙的一點,就是他的辯證法,看待任何事情,處理任何事情,都要用辯證法。而《道德經》的辯證法至少告訴我們以下幾點:

1.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是對立的。陰陽、彼此、內外,物我、得失、成功失敗、榮辱、貴賤、為與無為、男女、教學、……如第一章的“道”和“可道”、“名“與“可名”、“無”和“有”。而二元的對立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反者道之動”。可以說,事物對立是絕對的。

2.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又是相互依存的。事物的對立是絕對的,同時,事物的相互依存也是客觀的,也是絕對的。《道德經》第二章講:“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不立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立了一物,必有另一物與之對應存在。

3.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又是相互轉化的。萬事萬物的對立,是發展的起點,萬事萬物的發展的過程。萬事萬物相互轉化,是發展的最終結果。世界之所以不斷變化發展,就是萬事萬物在不斷的相互轉化。

二、管理學——關於過程

管理學也可以說是統籌學,也可以說是謀術,老子是最講究謀的,要深謀遠慮,謀術還要分陰謀陽謀。用管理學的話說,管理需要從長計議,必須有明文的政策,和暗中的人心。

1.管理好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有利因素怎麼處理,不利因素怎麼處理,處理好了,都有用,處理不好,都沒用。“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處理好了,壞事變好事處理不好,好事變壞事。

2.管理好個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用辯證法三原則,個人利益和他人利益永遠是對立的、統一的和相互轉化的。所以要學會“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欲上民 必以言下之,欲先民 必以身後之”,要做到“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最後才能達到"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這才是真正的“無為而無不為”的含義。直取利益,把自己利益與他人利益對立起來的人,得不到最大利益。

3.管理好現在和將來。"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有的將來,都是現在的積累。將來不是一個結果,將來現在的延續,如果現在不努力不珍惜,將來就不存在。

三、成功學——關於目的

有人說,《道德經》不講成功,因為《道德經》講“無為”。這種望文生義得理解,真是害人害己。

世界上一切書籍,一切知識,都是在談成功,都是未成功而準備。《道德經》例外。

只是,到底什麼是成功,成功的方法是什麼,怎麼衡量成功,說法不一樣。《道德經》的成功學,精髓在以下三方面。

1.成功不是成就自己,而是成就他人。“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2.成功的途徑是付出,不是索取。“ 萬 物 作 而 弗 始 ,生 而 弗 有 , 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3.成功的衡量標準是低成本零傷害沒有副作用。“夫唯不爭,故無尤。”不傷害到他人,不給自己帶來副作用,不要以生命為代價換取任何東西。“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道德經》是能者強者聖人講的,他不是弱者思維。他需要人站在天地的高度看問題。所以他的辯證法、管理學、成功學是其與眾不同的精髓。






公益國學


道德經的精髓非常系統和詳細,筆者用心的讀過幾個版本,發現基本的中心思想沒有太大變化,具體總結為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有無。有和沒有是兩個對立的面,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老子認為,任何一個事物都會有這兩個狀態並存,就像“陰陽”學說。將萬事萬物的屬性一分為二,非常客觀。

打個比方,一個錘子,它有錘子的作用,它沒有釘子的作用。但是錘子可以演變為釘子,釘子也可以演變為錘子。

如果我們有十個錘子,沒有釘子,就可以將一些錘子重新熔鍊,打造成釘子。如果我們有一百斤釘子,沒有錘子,可以將其中一些釘子熔鍊,打造出錘子。

這個比喻打的有點怪,為的是讓大家接受根據“有無”,而有個基本的“有無相生”的概念。如果感興趣的讀者老爺想要探討,可以私信我。

第二,道德。道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是一切事物的主宰。德是道的表現和運用。

一個是本質,一個是表現,合在一起,才是道德。

第三,為無為,爭不爭。準確的來講,應該是去做無為,去爭取不爭。這種無為,不是說沒有作為。不爭,也不是什麼都去謙讓。

這個觀點,還是回到“道”的範疇,“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是最好的註解。類似於通過逆向的行為,獲得正向的結果。

第四,柔弱勝剛強。老子認為,柔弱是生者的屬性,剛強是亡者的屬性。很多人說是死者的屬性,這是錯誤的,死和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死是生命的範疇,亡是精神的範疇。這就是我們說“亡國”,不說“死國”的原因。

寫到這裡,筆者又開始發懵了。為什麼我要回答這麼一個問題,我寫幾天都寫不完道德經的精髓啊,苦笑。

道德經一共八十一章,其實老子的原文不一定是這樣分章的,後人覺得“九九”之數,代表了無窮無盡吧。

一個章節可能就闡述了無數天地至理,從一個大觀點,可以衍化無數小觀點,包羅萬象。

回答這麼一個問題,好像自討苦吃,哈哈,對道德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提出具體問題,筆者和您一起討論吧,實在寫不完這麼多,讀者老爺太太見諒!


東臺翻古


一、順其自然。科學的本質是什麼?是正確的認識規律,正確的使用規律,改造世界。規律面前人人平等。順應者改造世界,創造世界,設計世界,取得成功;違背者自然淘汰,必然失敗。



二、大道至簡。是認識的最高境界。世界的表現形形色色、千差萬別,十分複雜。但基本規律是非常簡單的。透過繁茂蕪雜的大千世界,把握最簡單的方法,才是最上乘的境界。比如,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切社會現象高度複雜的社會形態,如何一次性變為最簡單,只有極少數人可以做到。你敢想嗎?天天研究《道德經》《易經》的書呆子們?不要看振振有詞,理論一套一套的,假的,娛樂了幾千年了。


一葉扁舟l


《道德經》五千字,最終歸到人。在從人的生理,心理,思維,道德,等方面,從根本上解決人的問題。人得了道,與道合一,才能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和他人的人。我從三個角度分析一下:

第一:道德經的核心無疑是“道”。大道無形無相無情,卻能生一,生二,生三,生萬物。運行日月。道生萬物,卻不自恃自彰。人應該頓悟道,效法道,不居功自傲,功成不居。

第二:反者道之動。任何事物都在向相反的方向運動,福禍相依,難易相成,居安思危,益之則損。人也一樣,不能得意忘形,應順應事物發展,自然而然。

第三:虛無是大道的本體常態。自然是大道運化萬物的過程。清淨者無中生有,靜中生動。無為是大道的性能,自然功用,依規律行事。樸素也是道的屬性。柔弱不爭,不爭而爭,無為而無不為。





自哲學


老子最深刻的思想就是他的辯證法思想。有無,難易,剛柔,強弱,陰陽,躁靜,禍福,利害,貴賤,高下,興廢,輿奪等等。對立統一,互相聯繫,互相依存,互相轉化。這些思想是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那時西方還在玩上帝肋骨造人的故事。這些思想哪裡來的?源於中國更古代的陰陽學說。老子還根據古人天人合一思想,對統治者提出了道德要求。治國者要有一定道德標準,道德修養,道德胸懷。這樣才能達到天人合一。否則是治不好國家的。道經,德經,這些都是天道,人道。還提出一些戰術上以奇用兵,以柔弱勝剛強,治大國如烹小鮮等等這些治國統治思想。

恩格斯說,一個思想理論的提出,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前人思想觀念的基礎上,繼承發展。另一個是當時生產關係的需求。早在7000年前,原始共產主義時期,中國古人就形成了天人合一,陰陽變化,五行相生相剋思想,集中體現在易經中。在商朝時達到高潮。由於預測不準,導致亡國。龜甲占卜預測退出政治中心。中國進入人治。到春秋戰國時,如何治國理政,成為首要問題。於是出現百家爭鳴。各派各路高人紛紛獻計獻策。老子就是其中之一。百家爭鳴的出現,是當時生產關係需要。關於這一方面的需求,看莊子的天下一文。莊子詳細地論述了自己的主張及各家爭論。

西方只有一神論,心說。哪有這些深刻的思想?晚於老子的柏拉圖的心說,亞里士多德的神推動,其實根本談不上什麼思想,西方把他們吹噓為三傑,這是思想的貧乏和無知。這種一神論宗教思想,一直到15世紀,人類最黑暗,最愚昧時代。科學的曙光出現後,黑格爾根據中國兩千年前,老莊思想,繼承發展了辯證法,把老子的互相依存,變成對立統一。把老子的互相轉化,變成量變質變。馬克思又把黑格爾的辯證法,變成了辯證唯物主義。把哲學變成了說明自然,社會,思維的最普遍科學。所以說,哲學是來源於中國,完成於馬克思。 從7000年前伏羲文化陰陽變化,到兩千年前老子辯證法,到近代,黑格爾辯證法,到馬克思唯物辯證法,完成了人類認識史上最偉大的革命。這種人類認識史上的源頭,發展蹤跡,是人類思想史的事實。黑格爾與老子,就是繼承發展的關係。黑格爾盜取中國2000年前的辯證法,競然說中國沒有哲學,這就是西方盜竊嘴臉,死不承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出現,成為指導人類的強大思想武器,引領人類文明。

但是黑格爾畢竟無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道如果說出來,他就不是那個永恆不變的道了。這個道是什麼?老子說這個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全文論述的那些規律,其實都是小規律,小道。大道是說不出來的。大道說出來的,就不是道了。黑格爾弄不明白老子說的大道是什麼?是什麼意思呢?他根據《聖經》及老子的這個道,弄出個絕對精神說法,從而完成了他的系統學說,維護了西方宗教統治。黑格爾在2000年的老子莊子面前,做個幼兒園學員還可以,深一點兒的東西,他就顯得無知了。

老子的大道,就是早於老子5000年前的易經表達的思想,老子解釋了陰陽變化,解釋了天人合一,把它們具體化為小規律,能夠說出來的小道,但對於五行相生相剋,這種宇宙自然,人類社會生產,人的活動之間相互聯繫的規律,是無法表達的。由五行相生相剋,具體分解為天干地支60花甲,64種變化,其中的客觀規律,這個大道玄而又玄,無形無影,無法解釋,無法表達。後來中國的陰陽家,玄學派,妄圖研究這種大道原理,儘管在陰陽預測方面搞了許多學問,但是五行相生相剋,這種基本原理,誰也搞不清楚的,直到如今。所以,老子都沒研究明白,我們能研究明白嗎?我們可以存疑。但是老祖宗這種智慧,的確是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我們可以一分為二的看問題,不能一棍子打入冷宮,甚至被國外利用。這是擺在中國知識分子階層的,繞不過去的課題。


大雪2006


《道德經》第一章: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此二者同出而異名。

《道德經》第八十章: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精髓1*

理解:有和無的內涵;

共享:食、服、居、俗。



春秋152334286


別人初一,我初二,你有朋友不得了。別^還不是說你認得人,有惡靠山等,有幾個錢,不得了,好像都tt你差。你還攻擊我。都是小人。


管治強


老子《道德經》的精髓是什麼?《道德經》主要講的是“天道”,這“天道”是宇宙育育的萬物之“道”,是宇宙萬物通用的法則,也是制約宇宙萬物自然運行的規律。宇宙中萬物之間相互依賴、生存、發展、變化作的“道”,道儲萬物,道生萬物,萬物生道。大道自然,大道無形,大道無私,大道無極,大道無為。這“道”也是萬物生存、依賴、發展、變化、制約、相互作用的自然通用之“道”。宇宙萬物在宇宙萬物自然的通用之“道”下,宇宙萬物各自都有各自的自然之“道”,這個“道”對於人而言不但要遵守宇宙萬物的自然規律即宇宙萬物的自然 法則,而且還有具體人類間相生存、發展、變化、相互依賴作用之“道”。《道德經》的精髓主要講了宇宙萬物所遵循自然“天道”,也就是自然規律法則。《道德經》的“天道”是概括濃縮了宇宙自然的幾大規律(即宇宙自然法則)是:萬物間陰陽根本律,萬物間陰陽互根律,萬物的極反律,萬物的質量互變律,萬物的陰陽平衡律,萬物的螺旋升降律,萬物之間自然調控律,萬物的因果律,萬物的捨得律等……《道德經》講述了萬物在道中並遵守遵循“天道”的自然規律就可德道,就會積累德,不遵守遵循“天道”,就破壞了宇宙萬物的自然一運動秩序,也就違背了“道”,背離了道運行規律(即:宇宙規律)就是失道,哪那就自然會受到“天道”制約,受到宇宙自然規律(宇宙自然法則)的懲罰。



行者唯我獨行


精髓就六個字:道可道,非常道。

不解釋,請看《道德經》。《道德經》就是精髓了,再精髓,你更不懂了。


遲程陽911


無為。一語無為萬古真,但守無為自通神。無為即是大靜真空,即是無知無慾,即是道法自然,即是與道合一。所有修行的真經都是圍繞無為闡發的,任何有為都是具體的,任何具體都是形而下之器,與道天地懸隔。無為不僅是修行的訣竅,而且對人類的社會生活提供了深邃的方法原則和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