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老子》思想?

微微一笑DEKPNG46


自己研讀,看別人的評價像是在咀嚼別人吐出的食物。


時代傻瓜李博士


老子是人類哲學提綱,囊括了古今未來淵深的哲學大道和思想。

1,有無相生。無中生有,有歸於無。例如你吧,就是從無中生來,死後歸於無。當然,你可以說爹媽生了你,但不爭的事實是爹媽不是你。你死後化灰化塵,塵土也不再是你。

2,相反相成,美醜相生,善惡相生,仁與不仁相生。例如″仁",只能在不仁,在惡中生,仁就是不仁,甚至是惡。因為人的利益先天不一致,一間房子,你家住了別人就不能住,一口飯,你吃了別人就不能吃,你娶妻嫁郎,別人就不能再佔有她或他…在人類徹底解決生存問題之前,人和人的關係充滿著矛盾和鬥爭,你對一部分人施仁,就必然同時是對另外一部分人施惡,故而說:仁就是惡….

3,人的特質越用越多,消耗就是生產,百倍萬倍的遞延產出。

4,…自然法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法人…

離開″人"的″道法自然"是人類歷史上最反動的口號,不信把你送到原始森林面對豺狼虎豹徹底″道法自然"一回試試!



5,為無為。

6,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衝氣以"和"。

這是目前已知對宇宙結構最精典的闡述。

7,一切存在都存在於"徼,妙"的邊際!簡言之,存在於邊際,效應在邊際一一可參照相對論。

有些東西只可意會,難以闡明一一就到這裡吧!


文刀沐子


你知道二進制是怎麼來的嗎?你知道世界頂級實驗室——貝爾實驗室的座右銘嗎?你知道市場經濟的規律是什麼嗎?這些看似現代科學的象牙之塔裡,都有老子的東西在裡面。

老子的地位,在中國有名有姓的名人中是無人能及的,連咱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聖人也是他老人家的學生。孔子的儒家寶典《論語》裡時常可以看見道學的影子。在國際上,老子《道德經》名頭也遠遠超越《論語》。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其實在西方《道德經》的銷量已經超越了《聖經》,躍居所有經典之上,現已榮登世界書籍排行榜第一位。但是我十分十分懷疑,那些各語種的翻譯能不能完全說清楚《道德經》玄而又玄的大道理。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2008國際論壇說:“俄羅斯應該用中國老子的智慧走出經濟危機。” 美國總統里根在總統就職演說中,引用了老子的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來闡釋他的治國理念。德國總理施羅德就建議德國人人手一本《道德經》。據說,《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有700多種。 美國的貝爾實驗室的牆上就有“無為而治”四個大字。

孫中山晚年曾說:“中國古代老子的政治哲學實在比西方好。” 毛主席十分重視對老子思想的研究,每到一處必帶《道德經》。 唐玄宗李隆基、明太祖朱元璋、宋徽宗趙佶、清世祖愛新覺羅都親自注釋過《道德經》。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最初正是根據伏羲黃老的陰陽學說提出了二進制思想。當他第一次看到中國《河圖洛書》拉丁文譯本以後,驚呼“這是一個宇宙最高的奧秘”,連連稱讚中國人太偉大了,當即給太極陰陽八卦起了一個西洋名字“辯證法”。由此可見以老子的學說,才是真正的辯證法之父。哲學家海德格爾、黑格爾、大文豪托爾斯泰、 尼采都把老子的學說奉為至寶。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說:“在人類生存的任何地方,老子的道家哲學都是最早的一種哲學。” 有人問一代文豪托爾斯泰,世界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對他影響最深?他回答說,孔子、孟子對他影響很大,而老子對他影響巨大。 有英國學者指出,市場經濟思想的真正鼻祖不應是英國人亞當斯密,而是提出“無為而治”思想的中國老子。




魯迅說:“不讀《道德經》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李小龍的墓碑上刻著道家的黑白太極圖。圖兩側用中文刻著這樣兩句話:“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在中國,文人雅士咱就按下不表了,就是小老百姓,不一定都識文斷字,念什麼“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不知道老子或者老子思想的恐怕沒幾個。我們說“天長地久”,我們說“上善若水”,我們說“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塔,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些平常順口就說、明白如話卻又意味深長的名言都是《道德經》裡的句子。

史料記載,老子“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正因為如此博學,老子才能集前人思想的精華,加上自己對世界的領悟,才完成了如此不朽的驚世名作。

老子的哲學思想最簡單的說就是“天人合一”、“無為而治”、“無中生有”,是實實在在的辯證唯物主義。不要說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就是在今天和將來,他的思想都不會過時。不管是企業管理還是治國理政,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悟透《道德經》,都會給你帶來無窮的智慧源泉。

我寫了幾千字,卻無法說清楚一件事,老子也寫了幾千字,卻包羅萬象,影響世界,想想不覺汗顏啊!但是如果這篇小文章能讓我的讀者認識到《道德經》的不朽和偉大,我還有什麼理由不自豪呢?


紅狐極客


道德經探討系列之——什麼是道?

當前人類對宇宙萬物的認知上並沒有超越《道德經》,這是《道德經》為什麼歷經千年而不衰,成為時下熱論話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要讀懂《道德經》,我認為首先要把《道德經》中的基本概念弄清楚。比如,什麼是“道”?什麼是“德”?老子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否則,一部《道德經》都形成了百家爭鳴之勢,看網上言論你會發現公也有理,婆也有理。既不能進行傳承,也會誤人子弟。

《道德經》中說有物混成,強名曰“道”,也就是說沒法定義。在第一章第二句中,把“名”和“道”相提並論,難道是說“道”就是“名”?顯然不是的,既然不是那為什麼相提並論呢?《道德經》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水近似於“道”,然後介紹了水的特性,那麼我們看一下,“名”有什麼特徵呢?“名”是什麼,是對事物的命名。比如各種動、植物,人類給他們取了名字;以豬為例吧,老外命名為pig。他是不是豬呢?他本來應該叫什麼?如果人類再來一次演變,它又可能被稱為牛或者羊、或者其他的名字。所以說給事物取名是人們約定俗成的,他本質應該叫什麼,可能人類永遠無法認知。《道德經》開篇把“道”和“名”相提並論,不正是告訴我們“道”和“名”一樣是我們人類永遠無法認知的。你覺得呢?否則“名可名非常名”這一句。在第一段中有什麼意義呢?如果理解了這個,下面的一句中,我們就可以判斷是在講“無”的問題,還是在講“無名”的問題。

有人說,“道”是自然規律。自然規律是人類感知判斷出來的。比如,“損有餘而補不足”、“物壯則老”都是“道”的作用的體現,應該屬於“道”作用於自然萬物時顯現出來的主要特徵,他不是對“道”的定義。

還有人說“道”法自,然是語氣助詞,我只能說有這種可能,也有可能“道”還法其他我們不可想象的“東西”。但這些都不是對“道”的定義。

如果有神或上帝,他們也同樣會受到“道”的約束。

“道”是什麼呢?

“道”是無法定義,不可認知的,我們只能描述和感應它基於人類認知上的作用於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的部分特徵。

《道德經》想告訴我們什麼?我認為,那就是一切事、物都逃不脫生滅,從生到滅的過程中擺不脫矛盾。萬物的差別就是生滅時間的長短問題,從生到滅這一過程中矛盾的強弱問題。

本文粗淺看法,以期拋磚引玉,如果能促進大家正確的理解《道德經》將不勝欣喜。(注意:如果觀點錯誤,大可不必惡意攻擊,因為我的錯誤讓你距真理又前進了一步。)


家國怨


《老子》(即《道德經》)中第一次提出了“道”這個概念,成為了中華文明“哲學”體系的起點。

道,老子虛極靜篤境界中,所感知所悟所見的,宇宙運行發展變化的總規律,成為了一切一切的“眾妙之門”。

儘管後人從《老子》中總結出了“老子七律”,但人們對老子的哲思,其實還沒有真正的徹底的理解,因為很少有人進入到老先生的那種境界,而尋到“道”的真諦,這也是後來者爭議頗多的原因所在。

而這也是我們的一種幸運!有人說,老子的哲學思想是“樸素辯證法”,但老子的哲學真的沒有這麼簡單!老子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財富。老子的思想將繼續引領我們的思維,不單單引領哲學的深入,引領科學研究思維的方式方法,引領人類所有的學科的進步,尤其將引領人們意識的昇華。這一切都不是虛妄,如果您還不夠深信,願我們一起以身證道,進入老子的思想情感,進入到老子曾經歷的那種境界,這也是最有效最真切的學習《老子》的方法。

《老子》的“無為”思想,儘管老人家強調還有一個“無不為”,但始終是受到詬病的,總是被定義為“消極”、“逃避”。

其實,給出這樣評價的人,起碼沒真正理解老子思想。這個“無為”,是老子在把握了宇宙大道規律前提下的一個觀點,把握了規律就順應了自然,處理事物就抓住了本質,所以“無不為”了。

包括他的“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是他“無為”思想的一個體現,他真的“歸隱”了,實踐了他的思想,但也因此屢遭批判,被冠以“消極遁世”。真的理解了老子嗎?沒有!歸隱的前提是“功遂”,功成的意思,成功了,達到了極點了,物極必返,萬事萬物都有個度!

讓我們一起感謝老子吧!感謝他老人家贈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頂禮!


竇樹山


加了書名號的《老子》是為了區別《道德經》。

《老子》表示老子在函谷關寫下的原文,《老子》的內涵應該是《老子真經》的意思。

《道德經》並不是老子寫的,而是後人在看不懂《老子真經》的情況下,用當時的知識背景,比如:易經、佛經、社會政治需要,以及通假、衍文、缺字等校注方式進行編撰的另外一本書,《道德經》與老子並沒有直接關係,只是被掛在了老子的名下。

“源頭甲骨文”嚴格的說來並不是文字,而是一種向後世傳遞“重疊結構世界”原理及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的人練習“心智系統轉換”方法的特種圖示。

老子是用“源頭甲骨文”字義寫的《老子真經》,“源頭甲骨文”只有像老子這樣的,管理、研究周朝上古典籍的最高官員才能懂得,一般諸侯國內的知識精英不可能懂這種文字的。

下面我們來為大家剖析《老子真經》的內涵:

一、「重疊結構世界」:《老子真經》的真實世界背景

1、什麼是「重疊結構世界」

現代科學認識的世界是牛頓經典力學所描繪的「單一結構世界」,而《老子真經》所描繪的世界是「重疊結構世界」!

「重疊結構世界」就是:「完整世界」由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真實世界重疊而成,其中,一個真實世界是人的感官能感覺到的「顯性世界」,還有一個真實世界是人的感官感覺不到的「隱性世界」。

「重疊結構世界」的主體是「隱性世界」。也就是說,在「顯性世界」中所存在的一切,主體都在「隱性世界」中;在「顯性世界」中所發生的一切,原因、機理、動力也都在「隱性世界」中。

絕大部分人可能第一次接觸到「重疊結構世界」的概念,但是,「重疊結構世界」是人類所有傳統文化的真實世界背景。

中華傳統文化的「儒、釋、道、中醫、內家功夫」、古希臘哲學中的「形而上學」、源自猶太教的「上帝信仰」都建立在「重疊結構世界」基礎上。只是人類習慣於用感覺經驗理解經典,而且,在之前的歷史環境中,缺乏「重疊結構世界」的知識背景以及體驗技術,所以,讀不出「重疊結構世界」的內容。

但是,人類的哲人們一直沒有停止過向人類傳達「重疊結構世界」的努力,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的「山洞隱喻」,莊子在《齊物論》中的「莊周夢蝶」,諸子百家中的陰陽家所說的「陰為實陽為虛」,都是在當時知識、技術背景下,對「重疊結構世界」的最為完美描述與體驗引導。

包括,漢字源頭——甲骨文也是為了向後世人類傳遞「重疊結構世界」原理,而創造的圖示。

上圖,左邊是甲骨文「天」字,右邊是甲骨文「二」字,這兩個甲骨文都用來表示「重疊結構世界」。在《郭店楚簡·老子甲》中,主要是用甲骨文「二」字來表示「重疊結構世界」。

2、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

既然,「完整世界」是重疊結構的,那麼,在其中的人自然也是重疊結構的,但是,「重疊結構人體」要比「重疊結構世界」複雜得多。

上圖,左邊的甲骨文「人」字與中間的甲骨文「身」字分別表示「重疊結構人體」中的顯性人體與隱性人體,但是,這兩個處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的人體僅僅是「真正的人」的載體,「真正的人」是被承載於「隱性人體」中的元神本體。

上圖右邊金文「怠」字的外框結構是個反向的「人」字表示「隱性人體」的意思,在金文「怠」字中間位置的「厶」字,就表示「真正的人:元神本體」。

也就是說「完整人體」包含有三層人體,更為複雜的是,這三層人體各自都帶有意識,「完整人體」有三層意識。

第一層人體是顯性人體,用慧能大師的說法就是「化身」。第一層意識,借用弗洛伊德心理學的概念來說是「本我意識」,用佛教的語言來說,就是產生「六識」的「遍計執性」,用道家的語言來說,就是「欲神」。

沒有經過「心智系統」訓練的人,主要是以第一層意識主導整個「重疊結構人體」的思維與行為。

第二層人體是隱性人體,用慧能大師的說法就是「報身」。第二層意識,借用弗洛伊德心理學的概念來說是「自我意識」,用佛教的語言來說,就是產生第七識「末那識」的「依他起性」,用道家的語言來說,就是「識神」。

第三層人體是元神本體,用慧能大師的說法就是「法身」。第三層意識,借用弗洛伊德心理學的概念來說是「超我意識」,用佛教的語言來說,就是產生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圓成實性」,也就是「真如自性」、「如來藏」,用道家的語言來說,就是「元神」或者「穀神」。

3、《老子真經》與「重疊結構人體」的關係

《老子真經》的內涵是什麼?我們先從佛教的修行說起,佛教修行的目的在於,讓「元神本體」從「重疊結構的人體」中解脫出來,解脫出來了,釋迦摩尼佛所傳授的佛教修行就圓滿了。「顯性人體」與「隱性人體」對於佛教修行來說都是需要拋棄的東西。

而《老子真經》對「重疊結構的人體」來說,不僅要讓「元神本體」解脫,而且還要讓「顯性人體」與「隱性人體」跟著「元神本體」一起解脫。這就是道家文化中「長生不老」的來源,只是「顯性人體」不是在「顯性世界」中長生不老,而是跟著元神本體回到隱性世界中長生不老。

而且,《老子真經》的內涵與佛教、道教修行所不同的是,並不需要回避世俗社會,在《老子真經》的邏輯看來,一個元神本體穿上覆蓋全身的隱性人體,本身就是到顯性世界的出家,所以,不需要在顯性世界中再次出家,顯性世界中的世俗社會環境,就是訓練「心智系統」的最好環境。

所以,隨著「心智系統」訓練的層次提升,練習者還要主動提升生活、工作更為複雜的環境,比如,去給諸侯國君主管理國家……

二、《老子真經》中讓元神本體、隱性人體、顯性人體一起解脫的路徑

在《郭店楚簡·老子甲》中,非常詳細地講述了,元神本體、隱性人體、顯性人體一起從顯性世界解脫,迴歸隱性世界的練習方法。

整個練習方法包含著兩大進程。

在第一大進程中,又包含了兩個小的進程:

第一個小進程是:從由第一層意識主導「重疊結構人體」,轉換到由第二層意識主導「重疊結構人體」。

第二個小進程是:再由第二層意識主導「重疊結構人體」,轉換到由第三層意識,也就是元神本體意識主導「重疊結構人體」。

在第二大進程中,包含了兩個方面的練習:

第一個方面的練習是: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元神意識要感應「重疊結構人體」所處系統中的「系統自動力」,在感應到的同時,讓隱性人體順應這種「系統自動力」。這種練習其實就是孔子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王陽明說的「隨感而應無物不照、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第二個方面的練習是:感知、回收流散在顯性人體與隱性人體中的元神本體的「能量」,把這種「能量」回收乾淨了,元神本體就能帶著隱性人體與顯性人體一起迴歸隱性世界,在隱性世界中恢復生命的原本狀態。

如果將來大家能夠讀到《老子真經》,就會發現《老子真經》就像是一本教科書,從原理、結構、過程、方法、結果都講得非常的清晰,具有很強的實際操作性,一點都沒有被後世標註過的《道德經》那樣的玄乎感覺。

三、《郭店楚簡·老子甲》的章節分析

從上圖《郭店楚簡·老子甲》與《道德經》的章節序列對比,我們是否發現:《郭店楚簡·老子甲》按照《道德經》章序劃分的21章,零散地分散在了《道德經》中,那麼,《郭店楚簡·老子甲》本身章節序列是不是也是打散的呢?

《郭店楚簡·老子甲》的章節序列是非常完整的,《郭店楚簡·老子甲》總體上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共17章,下篇共4章、

上篇的17章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正式開始練習之前的準備,共四章,其中,第一章老子提出了訓練「心智系統轉換」的總體策略:先強化第二層意識,在第二層意識強化的基礎上再強化第三層意識。第二章老子打了一個比方,用來說明「強化第三層意識」對在現實社會中面對競爭關係的幫助,這是在給初學者鼓勁、打氣,第三章老子說了普通人練習《老子真經》需要解決的三大根本性問題,第四章老子說,為了練好《老子真經》需要不斷提升練習環境的難度,要為國君去管理國家。

第二部分是《老子真經》的核心部分,是訓練的總體框架以及基本功的所在,共七章,從第五章到第十一章。除了第五章是訓練的總體框架以及基本功,在其他章節中,還包含了「內思(一種很高的思考方法)」的運用方法、精通技藝的運用方法、以及初學者與練習資深者如何避免在不同練習過程中會犯的錯誤。

第三部分是老子對自己練習《老子真經》的全景式描述,共五章,從第十二章到第十六章。其中既有全景式的描述,也有類似如何打坐、如何強化元神意識的掌控、如何回收能量的分享。

第四部分是老子對推廣《老子真經》的建議,只有一章,第十七章。

下篇的4章,只有一個內容

是老子專門對感知、回收元神本體「能量」的論述,這部分很像是一個專題論述,所以,被獨立拿了出來,成為下篇。在下篇中,老子對感知、回收能量進行了更為深入的論述,提出了在回收能量的過程中,「系統自動力」在其中的作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郭店楚簡·老子甲》中所包含的內容,就是非常完整的,老子在函谷關寫下的《老子真經》


發現《老子真經》——從人類文明整體進程解讀《郭店楚簡·老子甲》(上篇),電紙書已經出版了,上架書名“老子真經”,已上架app:噹噹雲閱讀、掌閱、kindle、百度閱讀、京東讀書


心智玩家


老子是中華民族的人學始祖與哲學之父。由於老子通過深入研究具有全息邏輯性的《伏羲先天八卦圖》後產生了自己的全息宇宙觀及全息宇宙論。即已深刻地認識到了天地萬物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根(即“天地根”)就是道。而道治理萬物的模式就是無為法治的模式(即其依靠的是“道法自然”的能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天規”來左右萬物的興衰成亡的)。所以老子主張以道為師,以道為楷模(即“復歸其根”)治理天下。即認為人類社會只要以道無為法治的模式與民立契治天下,而不主觀有為的亂折騰,就能夠“道者同於道”地促使社會自正自化得向前發展與進步(即“我無為而民自化”及“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候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

正因此老子反對一切主觀有為的政治與學說。如他將儒學以禮以仁以智等治國的主張及法家以嚴刑峻法治國的主張等,通通歸屬進了主觀有為(即無道)的政治範疇。如其“絕聖棄智,利民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及“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以及“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等反對主觀有為的政治理念,就是最好的證明。

現在全世界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對老子學說的研究。而我們作為華夏兒女的,就更應當仁不讓地將其發揚光大啦!當更毋庸置疑的是,老子學說定能與人類文明史及先進文化同在,並日月同輝地照耀全世界!


有德司契


老子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他的思想屬於形而上的範疇,探尋的是這個世界的來源與歸宿的終極問題,以及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從而獲得對世界本質的理解,運用於個體自我內心的修行,最終可以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百家爭鳴的其他哲學流派,無論是儒家還是法家,都屬於形而下的範疇,雖然也會涉及終極問題,但思想主線還是聚焦於社會倫理、組織形態等方面,更容易成為統治階層的思想工具。

蘇格拉底有句名言“我的朋友不再是郊外的樹木,而是城裡的公民”就非常簡潔的闡明瞭“形而上”和“形而下”兩種哲學方向的區別。

農耕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主線,具有天然的封閉性,大一統的社會結構形成之後,儒家思想對於社會治理具有天然優勢,取得了獨一無二的統治地位,像魏晉亂世談玄論道的“魏晉風度”之流的思想被社會主流拋棄。思想的逐漸僵化和封閉也是中華文明幾近沉淪的原因,西方文明的侵入、融合、重塑打破了這種封閉,是中華文明涅槃重生的思想基礎。

西方哲學起源於古希臘,具有海洋文明的開放屬性,歷經希臘三聖的輝煌,中世紀宗教統治的禁錮,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工業革命之後,各種哲學思想百花齊放,越來越注重人的個體本身,這也是近現代西方文明領導世界的原因。這個過程中,形而上學在哲學中的地位也越來越弱化。

人生的目標是追求幸福,真正的幸福不是短暫的愉悅和享樂,而是能獲得終極的平靜和祥和(類似修行者的入定和普通人心流的狀態),並且以此去面對人生的的終極問題~死亡。

只有通過對“形而上”的探究才能認清世界的本質,從而達到精神層面忘我的最高境界,老子的思想無疑是非常好的路徑之一。


老禪師2


謝bellsking相邀!此問題專業性及學術性較強,知識界、學術界和考古研究方面始終存有太多爭議,至今仍各說各是,無法形成統一認識。爭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哪個版本更正宗

主張王弼的通行本的,認為此版本體現老子思想理論的系統性更完備,完整性更好。而主張帛書本的,則認為帛書本比王弼本在時間線索上更早,又屬出土證據,於考據方面更加可靠。

二、關於作者是否為老子的爭論

此爭論主要起自司馬遷《史記》中對老子相關描述的模糊性。有的專家學者認為作者不是老子,另有其人。更有些專家學者則直接判定歷史上根本不存在老子其人。

三、關於成書時間的爭論

主流觀點認為老子比孔子年長几十歲,老子的《道德經》成書時間早於《論語》。但也有一些專家學者認為《道德經》成書於孔子之後,而證據就在《道德經》中,持此觀點的代表性人物,就我所知最著名的有馮友蘭和易中天。

四、關於書名之爭

書名叫《道德經》還是《老子》,歷史上一直爭議不斷。還有人提出書名為《周》的說法,認為這是老子取的名字,因為這是老子在周王朝藏書館取得的學問。

總之,關於老子及其書,歷來爭議不斷,爭論不休。但有一點卻不可置疑:此書是人類智慧的巔峰之作。

以我的淺見而言,我認為,爭議和爭論之處,應交由專家學者們去完成,因為那是他們的專業責任及份內之事。而我們作為學習者、關注者和熱愛者,面對如此希有的巔峰,目標只有一個,努力攀爬上去,一覽人類智慧的極致景色。並以尼采為榜樣,面對老子的思想富礦,放下汲桶,唾手可得,盡取所需。


劉怯之


老子本人出生在春秋戰國時代,距今2500多年,他是周圖書館館長,那個時候已經有很多上古之學以及為道之人了。《黃帝內經》《山海經》《易經》《奇門遁甲》等上古絕學,我相信老子本人一定也讀過這些書。

站在他那個時代,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為學者,其主要參學的就是上古之學。而老子,正是在博覽眾書之後,才著作的《道德經》。所以說,讀道德經,首先要了解它的源頭,它的基礎——那就是上古之學。

上古之學很牛逼,現代人幾乎難以想象難以把控,用我們現在主流的科學去解讀、攻破,入泥入大海煙漂長空,毫無所成。就我個人而言,上古之學的智慧,重在一個“悟”字,所以不管是看道德經也罷,其他經書也罷,靜心、悟,不可丟。

繼續說道德經。個人感覺,老子本人,應該是上古之學的集大成者。什麼易經,奇門遁甲等等,他會不懂麼?不可能!所以我猜測:老子正是在學通悟透上古之學之後,他撲著到了一種更高層次的東西,那就是“道”。可是上古之學種類繁多,當時的學者們將各種理、術推廣到了極致,老子擔心了,於是提出要修“德”,於是《道德經》應運而生。

喜歡古學的人會特別驚奇的發現:道德經裡的文字特別簡單流暢,不像其他絕學那樣隱晦難懂,更不像有的絕學那樣羞羞不可示人。老子其實是在告誡當時的那些“聖人”“騷客”——止,絕學無憂,道法自然。

道生天地萬物,無所不包,無所不含,上古之學縱能通天徹地會人事,僅是法,是術而已。所以如果站在最高視角來評價道德經與其他古學經典,道德經應該才是萬經之王。不讀道德經,不依道徇德,即使學遍上古絕學,最終可能一切俱成空,萬事皆枉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