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風溼,快來看看,想讓痛風不再犯,簡單三步最關鍵

痛風和風溼,從字面上看,僅僅一字之差。很多人應該都會將其混淆,不過更多人應該會更瞭解風溼病,甚至把痛風誤認為是風溼。其實這是萬萬不可的,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所以,該如何區別痛風和風溼?這兩種疾病那個會更嚴重?

痛風≠風溼,快來看看,想讓痛風不再犯,簡單三步最關鍵

一、痛風和風溼不一樣

痛風和風溼在醫學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痛風是屬於與尿酸代謝有關的疾病,風溼則是一種關節組織性傷害疾病。雖然兩者基本都會引起局部關節組織疼痛紅腫,但引起疾病的主要表現因子是不同。風溼主要表現在各大關節處,如膝關節、腕關節、肩關節和腰,而痛風卻是在腳趾和踝關節處。

二、兩者的引發環境不同

兩者的引發與環境的關係也不相同。風溼主要由於長期處於潮溼,風寒的環境中,與天氣的陰晴變化有極大的關係,有時候下雨刮風,風寒影響氣血通暢,一般有風溼的地方就會發痛。而痛風的話,與氣候環境的關係不是很大,只是它經常在半夜發作,大腳趾痛得不能著地,踝關節紅腫得嚇人,主要是晚上被子裡的熱度讓嘌呤代謝出現紊亂,則血尿酸濃度升高。所以,大家常認為的關節疼痛就是風溼病犯了的觀點是錯誤的,應該去醫院檢查確定病因才是。若真是痛風的話就該馬上聽取醫生的意見,接受治療。

兩者的併發症也不同

痛風時常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症狀,甚至嚴重的還有腎結石等腎病;風溼一般是風溼性關節炎,伴有的其他疾病會有風溼性血管炎等。

患病的人群也是有差別的。痛風在中年肥胖男子的身上發生得多,可能就是由於體型過於肥胖,脂肪過多的原因;但風溼病卻是在中年女性的身上多見。所以,患者在判斷時應該多多謹慎才好。

痛風≠風溼,快來看看,想讓痛風不再犯,簡單三步最關鍵

日常如何預防痛風呢

對於痛風來說,預防是它一個非常關鍵性的治療環節。痛風有一半的病是吃出來的,所以控制飲食,減少含嘌呤過多的飲食很重要。

那麼什麼是含嘌呤高的飲食?

痛風≠風溼,快來看看,想讓痛風不再犯,簡單三步最關鍵

一、食物類

1、醃製的深海製品,比如說金槍魚,鹹魚。

2、動物內臟,例如,溜肥腸,爆炒腰花。

3、新鮮的海鮮製品。

二、飲品類

1、煙、啤酒和白酒。

痛風≠風溼,快來看看,想讓痛風不再犯,簡單三步最關鍵

溫馨提示

除了飲食方面的控制以外,內源性的痛風,還有運動過量,喝水較少時,會引起體內尿酸相對增高,所以運動要適量,喝水適當的增多也是預防的一個重要環節。

三、避免勞累。劇烈運動或過度消耗體力會使體內產生過多乳酸,使血尿酸升高,引起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因此,人們在生活起居上要注意調養精神,避免過度勞累。

最後痛風患者是可以服用植物蛋白,因為有助於降低尿酸風險。

第一、幹豆中的嘌呤的確比較高,但做成豆腐、打成豆漿等由豆製品後,嘌呤的含量其實並不高。

第二、動物蛋白攝入過高會增加痛風風險,但植物蛋白反而能降低痛風風險。

第三、目前的人群調查研究均證實,食用豆類並不會導致痛風。

痛風≠風溼,快來看看,想讓痛風不再犯,簡單三步最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