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痛起來令人“發瘋”的病——痛風,除了尿酸還需要做哪些檢驗?

痛風性關節炎,也稱為痛風,它是由於針狀的尿酸結晶沉積在一個或多個關節的關節液和關節組織中,從而導致關節發炎、腫脹、關節劇烈疼痛等症狀。最常受累的關節是大足趾,其次在手、手腕、膝、腳等部位。一年中痛風可能發作數次,一次可持續數天。在痛風發作期間,尿酸可沉積在軟骨、肌腱、軟組織中。沉積於皮下的尿酸鹽可在皮膚下形成腫塊即所謂的痛風石;沉積在腎臟,可導致腎結石和腎損害。大多數痛風屬於急性發作並持續數天,但若病情頻繁發作可延長病期,有些可能會轉為慢性痛風。

尿酸是嘌呤的最終代謝產物。嘌呤來源於食物和機體組織。尿酸通常通過血液運輸,並隨尿液排出。若人們食入高嘌呤食物或腎臟排出尿酸的能力減低可導致體內尿酸含量增高,則血中尿酸濃度升高(稱為高尿酸血癥),從而導致尿酸結晶形成。本病男性多於女性,且成年人更普遍。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鐮狀細胞貧血和腎臟疾病的患者發生痛風的風險偏高。

有些藥物,如環孢素、噻嗪類利尿劑和水楊酸(阿司匹林)等和過度飲酒可以影響尿酸的排洩。在極少數情況下,某些人因遺傳性嘌呤代謝能力降低而增加了最終發展為痛風的風險。痛風必須與引起類似症狀的疾病相區別,需鑑別的疾病有:焦磷酸鈣結晶引起的假性痛風、化膿性關節炎(關節感染引起)以及類風溼性關節炎(一種自身免疫性關節炎) 。這些疾病與痛風的治療方案有很大的區別。

試驗

檢查的目的一是確診痛風,並和有類似症狀的關節炎等其它疾病相鑑別,二是明確血液中尿酸濃度升高的原因。

實驗室檢查:

滑膜液分析——檢測針樣的尿酸結晶和其它可能存在的結晶體,並檢查是否有關節感染指徵。

尿酸——檢測血液中尿酸水平增高。

基礎代謝功能檢測組合(Basic Metabolic Panel ,BMP)——這是一組試驗,可用於評估和監測患者的腎臟功能。

有時採用的其它試驗,如類風溼因子(RF)或抗核抗體(ANA)的檢測可排除引起關節炎症狀的其它原因。懷疑化膿性關節炎(關節感染引起的關節炎)時可進行血培養和/或關節液培養。

非實驗室檢查:

受累關節的X射線檢查如顯示關節有尿酸鹽沉積和關節損害則提示可能患有痛風性關節炎。

治療痛風的目標是減輕疼痛、緩解炎症、降低尿酸水平,使其發作的次數儘可能地降到最低,使關節和腎臟損傷的程度減少到最低。

在急性發作期,病人可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例如布洛芬或萘普生來緩解疼痛和炎症,如果有必要也可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強的松進行治療。

諸如丙磺舒或苯磺唑酮等藥物可以降低尿酸和別嘌呤醇的水平,這些藥物可以抑制產生尿酸的酶,從而減少痛風發作的次數及嚴重程度。患者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來減少痛風的發作。例如少飲酒,吃適量高蛋白食物等,也可以通過增加液體的攝取來幫助腎臟排出尿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