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败家的王爷:连自家祖坟都卖了,最后沦落到拉黄包车为生

魏晋南北朝的大诗人左思有一首诗写:“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以此来抨击那些没什么才华却依靠祖先的功绩而得以升官发财的人。然而现实中,这些人里面却有许多人不仅不思进取,而且还荒唐无比直至把家给败光,清末皇室一个最败家的王爷便是这样一个典型。

清朝最败家的王爷:连自家祖坟都卖了,最后沦落到拉黄包车为生

此人便是清末的克勤郡王晏森,晏森的家世显赫异常,其先祖便是皇太极的二哥代善,后来其家族又出了岳托这样的开国元勋。因此他的家族凭借着显赫的家世与卓越的战功,被封为清代的“铁帽子王”,世代子孙都可以承袭他们的高官厚禄、衣食无忧。晏森也是凭借着先祖的功绩在14岁就已经承袭了王位。

清朝最败家的王爷:连自家祖坟都卖了,最后沦落到拉黄包车为生

本以为可以一直高枕无忧的他哪能想到他所依赖的封建帝王专制制度,在他当上王爷后的第二年便被废除了,连溥仪自己都从皇位上被人赶下来。这样的打击对于他来讲无疑如同晴天霹雳,从小他过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从来不需要为了衣食生计考虑。然而随着清王朝这棵大树的倒塌,他们也是树倒猢狲散,只能各谋出路。

清朝最败家的王爷:连自家祖坟都卖了,最后沦落到拉黄包车为生

当时的晏森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孩,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他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便是如同溥仪一样变卖家产,把那些古董拿去卖了这样赚钱十分迅速而且容易。当时的晏森为了能够快速地拿到更多的钱,于是在别人的教唆之下便把自家的祖传老宅拿来变卖换了一大笔钱。然而这个败家的王爷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把这些钱全都花完了,耐不住清贫的他于是便又开始打起了自家祖坟的注意,于是这块风水宝地很快又被他卖了出去。拿到钱的他还是如同往常那样不思进取,很快他的钱又被败光了。

清朝最败家的王爷:连自家祖坟都卖了,最后沦落到拉黄包车为生

眼看家里快要每米下锅了而其他宗室们也不愿接济他这个无底洞,走投无路的他只好像贩夫走卒一样干起了拉黄包车的生意。起初,大家知道这个黄包车夫曾经是一位王爷,处于好奇所以很多人去光顾他的生意,可是久而久之大家也都习惯了,他的生意也就一落千丈了下来。后来溥仪与其他的宗室因为碍于面子接济他,但是让他不准再去拉黄包车丢了他们皇室的颜面。晏森虽然靠着接济勉强可以度日,然而总是入不敷出的,后来在贫寒与病痛中他潦倒又悲惨地离世了。

清朝最败家的王爷:连自家祖坟都卖了,最后沦落到拉黄包车为生

许多人总是羡慕着那些身下来便口含金汤匙的富二代与官二代,认为他们天生便可以比别人少奋斗几年而享受优渥的生活。却殊不知这样的生活一不小心便很容易培养出一事无成、只懂享乐的小孩,所以得知古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才能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安之若素。清朝最败家的王爷:连自家祖坟都卖了,最后沦落到拉黄包车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