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敗家的王爺:連自家祖墳都賣了,最後淪落到拉黃包車爲生

魏晉南北朝的大詩人左思有一首詩寫:“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以此來抨擊那些沒什麼才華卻依靠祖先的功績而得以升官發財的人。然而現實中,這些人裡面卻有許多人不僅不思進取,而且還荒唐無比直至把家給敗光,清末皇室一個最敗家的王爺便是這樣一個典型。

清朝最敗家的王爺:連自家祖墳都賣了,最後淪落到拉黃包車為生

此人便是清末的克勤郡王晏森,晏森的家世顯赫異常,其先祖便是皇太極的二哥代善,後來其家族又出了嶽託這樣的開國元勳。因此他的家族憑藉著顯赫的家世與卓越的戰功,被封為清代的“鐵帽子王”,世代子孫都可以承襲他們的高官厚祿、衣食無憂。晏森也是憑藉著先祖的功績在14歲就已經承襲了王位。

清朝最敗家的王爺:連自家祖墳都賣了,最後淪落到拉黃包車為生

本以為可以一直高枕無憂的他哪能想到他所依賴的封建帝王專制制度,在他當上王爺後的第二年便被廢除了,連溥儀自己都從皇位上被人趕下來。這樣的打擊對於他來講無疑如同晴天霹靂,從小他過的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從來不需要為了衣食生計考慮。然而隨著清王朝這棵大樹的倒塌,他們也是樹倒猢猻散,只能各謀出路。

清朝最敗家的王爺:連自家祖墳都賣了,最後淪落到拉黃包車為生

當時的晏森不過是個十五六歲的小孩,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便是如同溥儀一樣變賣家產,把那些古董拿去賣了這樣賺錢十分迅速而且容易。當時的晏森為了能夠快速地拿到更多的錢,於是在別人的教唆之下便把自家的祖傳老宅拿來變賣換了一大筆錢。然而這個敗家的王爺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便把這些錢全都花完了,耐不住清貧的他於是便又開始打起了自家祖墳的注意,於是這塊風水寶地很快又被他賣了出去。拿到錢的他還是如同往常那樣不思進取,很快他的錢又被敗光了。

清朝最敗家的王爺:連自家祖墳都賣了,最後淪落到拉黃包車為生

眼看家裡快要每米下鍋了而其他宗室們也不願接濟他這個無底洞,走投無路的他只好像販夫走卒一樣幹起了拉黃包車的生意。起初,大家知道這個黃包車伕曾經是一位王爺,處於好奇所以很多人去光顧他的生意,可是久而久之大家也都習慣了,他的生意也就一落千丈了下來。後來溥儀與其他的宗室因為礙於面子接濟他,但是讓他不準再去拉黃包車丟了他們皇室的顏面。晏森雖然靠著接濟勉強可以度日,然而總是入不敷出的,後來在貧寒與病痛中他潦倒又悲慘地離世了。

清朝最敗家的王爺:連自家祖墳都賣了,最後淪落到拉黃包車為生

許多人總是羨慕著那些身下來便口含金湯匙的富二代與官二代,認為他們天生便可以比別人少奮鬥幾年而享受優渥的生活。卻殊不知這樣的生活一不小心便很容易培養出一事無成、只懂享樂的小孩,所以得知古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才能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安之若素。清朝最敗家的王爺:連自家祖墳都賣了,最後淪落到拉黃包車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