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這場戰役,三國歷史可能將被改寫

論歷史上的武將,無人能及“美髯公”關雲長之“武聖”地位。

追隨劉備、陣斬顏良、鎮守荊州、威震華夏、敗走麥城,種種事蹟可謂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以致於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和諸葛亮並稱神一般的存在。

如果不是這場戰役,三國曆史可能將被改寫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以及自己心中的“武聖”。但是小編依舊認為,稱關羽為“武聖”,其乃實至名歸。關羽之所以被很多人詬病,最多的就是說他大意失荊州。那今天小編就講一講這場關乎三國鼎立走勢的“襄樊之戰”。

如果不是這場戰役,三國曆史可能將被改寫

襄樊之戰乃東漢末年的襄樊戰役,亦稱關羽北伐戰或荊州爭奪戰,乃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佔據的襄陽、樊城的一場戰役。此戰,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水淹七軍,重創曹魏,威震華夏。再是被呂蒙偷襲,敗走麥城。最後與兒子關平被東吳孫權俘殺。襄樊之戰使得魏蜀兩國實力巨損,對蜀國的影響為最大。不僅令蜀漢損兵折將,丟失荊州,還打破了與東吳十餘年的聯盟關係,反目成仇,引發夷陵之戰,成為三國形勢的重要轉折點。

如果不是這場戰役,三國曆史可能將被改寫

此戰背景是魏蜀兩國剛剛結束了歷時一年之久的漢中之戰,以劉備傾盡全力拿下漢中而告終,蜀國軍事達到頂峰,這使得三分天下的局勢有了新的變化。魏國不僅損失了大將夏侯淵,更是丟失了進入關中的屏障漢中,劉備的兵鋒可以直指長安,原本腹地長安成為前線,防禦深度大大削減。曹操手下謀士劉燁說:漢中一丟中原震盪,西南再無屏障矣。曹魏從主動進攻態勢扭轉為被動防禦態勢。

這種大勢的變化,使得曹魏掌舵人曹老闆不得不另尋良策,劉企業家稱漢中王,曹老闆拍案大怒,欲起傾國之兵討伐西川。但三國第一陰謀家司馬懿另有高招,他讓曹老闆暗結孫權,同謀荊州(當時孫劉結盟已有十年之久)。這種局勢下能有此想法,不得不說司馬老賊的確深謀遠慮,老奸巨猾。他既看透了劉備得勢孫權不爽的心理,又看清了劉孫二人都不願放棄荊州要地的決心。蜀吳兩家名為盟友,實有切齒之恨。早年孫權為得荊州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又騙回東吳,後劉備久借荊州不還,確已經名存實亡。更厲害的是,倘若孫劉反目,那曹魏便可逐個擊破了(司馬老賊不愧為陰謀家)。

如果不是這場戰役,三國曆史可能將被改寫

魏吳聯手取荊州的大戲算是拉開了帷幕,但彼此並不完全信任,都是相互利用試探。曹操先令滿寵為使讓孫權去取荊州,孫權後以準備器械為由,讓曹操率先攻打,可見彼此心機。但不管如何,孫劉聯盟破裂已成事實(曹老闆做夢都會笑醒的)。

如果不是這場戰役,三國曆史可能將被改寫

三國志中,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劉備是沒有書面授權的。但劉備給關羽封的是什麼?假節,可全權處理一切軍政,無需請示。這個就是信任,所以有些所謂的陰謀論可以休息了。關羽依據當時的態勢分析得出:漢中之戰雖然勝利,但成都方面面對曹魏壓力依舊巨大,魏蜀兩國都清楚漢中對於雙方的戰略意義,劉備關羽不確定曹操會不會起傾國之兵來複奪漢中。基於這種軍態,關羽決定發動襄樊之戰,一是那時東吳還是同盟(各位千萬不要以上帝視角來評論,那我承認你們都是軍神),二是以呼應緩解漢中方面的壓力,三是時刻謹記隆中對的戰略方針(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

如果不是這場戰役,三國曆史可能將被改寫

關羽率約三萬荊州精兵快速拿下襄陽,過漢水直逼樊城。曹仁不敵,急書曹操求救。曹操火速派大將於禁、先鋒龐德,督七軍(約三萬人馬)以解樊城之危(于禁官至左將軍,與關羽同,是當時曹魏軍事官階最高的,亦授予假節)。

這場扣人心絃的襄樊之戰在關羽的帶領下徹底打響。下篇我們將繼續講述襄樊之戰的作戰細節和大勢發展。

文不加點一孔章,歷史長河論短長,歡迎大家留言交流探討點贊,我是雲羽軒,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