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 掌握蜜蜂常見病的防治是關鍵

一、蜜蜂白堊病

蜜蜂養殖技術 掌握蜜蜂常見病的防治是關鍵

春季或初夏是蜜蜂多發病時期,白堊病又名石灰蜂子,是蜜蜂幼蟲的一種傳染性病害,多發生於春季或初夏,特別是在陰雨潮溼的環境條件下容易發生。患白堊病的蜜蜂幼蟲是在巢房封蓋之後死亡的。4日齡幼蟲對白堊病的易感性最高,幼蟲染病後,蟲體即開始腫脹並長出白色的絨毛,充滿巢房,體形可呈巢房的六邊形狀,然後皺縮、變硬,房蓋常常被工蜂咬開。病蟲變為白色的塊狀是此病的主要特徵。雄蜂的幼蟲常常比工蜂幼蟲更容易感染白堊病,這是由於氣候寒冷時蜂群結團,蜂巢外緣幼蟲常常是雄蜂幼蟲,護脾的蜜蜂數量不足以維持足夠的巢溫,而使其容易受染。白堊病嚴重時,在巢門前能找到塊狀的幹蟲屍。白堊病是通過被汙染的幼蟲飼料傳染的。當蜜蜂幼蟲吞進混在飼料中的蜜蜂子囊球菌的孢子後,孢子在腸腔中發芽,並且在腸腔,特別是在後腸末端長出菌絲,菌絲穿過腸壁,破壞後腸末端常常留下前端不受響。等到幼蟲出現病徵時,蜜蜂子囊球菌的氣生菌絲便出現在病蟲體表。蜜蜂子囊球菌不在成年蜂體內繁殖。

蜜蜂養殖技術 掌握蜜蜂常見病的防治是關鍵

防治方法:

1、(1)換箱換脾:首先將病群內所有的患病幼蟲脾和發黴的蜜粉脾全部撤出,另換入清潔的空脾供蜂王產卵。換下來的巢脾經硫磺燻蒸消毒後使用。(2)藥物治療:病蜂群經換箱換脾後,及時地按NY5138-2002的規定,使用制黴菌素飼餵,每升50%糖水加本品200mg。隔3天1次,連用5次。採蜜期停止使用。

2、常用的中藥處方:

(1)土茯苓60g、苦參40g,加水1000ml煎液,得藥液500ml;枯礬50g、冰片10g,研成極細末,對入藥液中,待其溶解後,加入新潔爾滅液20ml,隔日噴脾1次,連噴4-5次為一個療程。症狀控制後,為防止復發,可間隔一週後再治療2-3次。

(2)春繁時在巢門口內側或箱底撒一把食鹽,使出入蜂巢的蜜蜂均從鹽粉上通過,這樣就以蜜蜂為媒介,使食鹽遍佈全巢,從而起到消毒滅菌的作用。一年內撒鹽3次,基本上可控制病菌引起的各種蜂病的發生,對白堊病有特效。

(3)用老的生大蒜,一群約0.5kg,去皮,每瓣捶碎,均勻放於蜂箱內底板上,讓蜜蜂自由舔食,4天換1次,連放4次。

(4)用10個左右的蒜瓣搗爛,對入適量水,噴蜂和脾,箱內四壁和巢門都要噴到,此法不傷蜂和幼蟲。

(5)金銀花60g,連翹60g,蒲公英40g,川芎20g,甘草12g,野菊花60g,車前草60g,加水2kg,煎至1kg藥水備用。用於噴蜂或加糖喂蜂,3天一次,3次為一療程,治療3個療程。

蜜蜂養殖技術 掌握蜜蜂常見病的防治是關鍵

二、 孢子蟲病

孢子蟲病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廣泛的蜜蜂成蟲病,在我國發病率也較高。患病蜜蜂壽命縮短,採集力下降,可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必須引起足夠的注意。孢子蟲病的某些症狀常常與成年蜂的其他蜂病,如蜜蜂慢性麻痺病以及飢餓、農藥中毒等的表現相混淆,一般都有兩翅散開不相連,腹部膨脹、下痢,不能蜇刺等症狀。蜜蜂孢子蟲主要感染成年蜂(包括蜂王)。幼蟲和蛹不發病。感染初期的病蜂沒有明顯的症狀,但到後期則出現個體縮小、頭尾發黑、下痢等症狀。而患孢子蟲病的病蜂中腸變成蒼白色,沒有光澤。環紋和彈性都已消失。在蜂場可以依據這一病症診斷孢子蟲病。

冬末春初,蜂群開始活動,新陳代謝逐漸增強,蜜蜂后腸中的糞便迅速增加,而此時外界氣溫尚低,蜜蜂還不能大量外出活動,有時會在蜂巢內排洩,因此,這個季節孢子蟲傳播的機會最多。春夏季節若遇陰冷多雨的天氣,蜜蜂長期不能外出排洩,孢子蟲病的發病率也會相應提高。蜂群失王,病情會更加嚴重。盜蜂可引起蜂群間孢子蟲病的傳播,採水工蜂也可能是孢子蟲的傳播者。蜜蜂孢子蟲病常和病毒病,幼蟲腐爛病併發,因此要特別重視對蜜蜂孢子蟲病的防治。

防治方法:

對孢子蟲病的防治需採取預防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1)使蜂群貯有充足的優質越冬飼料和良好的越冬環境,絕對不能用甘露蜜越冬。越冬室溫度要保持在2-4℃,並且乾燥,通氣良好。

(2)早春時節,選擇氣溫在10℃以上的晴朗天氣,讓蜂群作排洩飛行。

(3)及時更換老、劣蜂王。

(4)對病群的蜂箱、蜂具和巢脾要及時進行清洗與消毒,還可採用80%醋酸液燻蒸的方法。冰醋酸有很強的腐蝕性,使用時要注意安全。

(5)酸飼料:酸飼料對控制此病效果較好,1kg糖漿或蜜水中加1ml檸檬酸或4MI醋酸,每群每次喂0.5kg,隔5天喂1次,連喂5次。蜜蜂麻痺病又稱“黑蜂病”,是一種成年蜂病,一般發生在春、秋兩季。

蜜蜂養殖技術 掌握蜜蜂常見病的防治是關鍵

三、 蜜蜂麻痺病

蜜蜂麻痺病的症狀有兩種:一種(I型)症狀是病蜂翅膀和體軀不正常抖動,飛不起來,常跌落在地:有時在箱內亂擠成一團;腹部膨脹,翅膀張開並脫落。腹部膨脹是由於蜜囊充水而引起的。病蜂在幾天內死亡。另一種(II型)症狀,是病蜂腹部不膨大,而是周身的絨毛脫光,身體油光發黑,病蜂的腹部有時反而縮小,它們在巢內常常遭到老齡工蜂的追咬。病蜂飛出箱外後,守衛蜂不許它們飛回蜂巢。使它們看起來像盜蜂一樣。幾天後,它們就開始在同一蜂群中出現,但一般都是其中一種佔優勢。早春和晚秋,氣溫較低,蜂群活動較少,以“I型”症狀為主;夏秋季節,蜂群活動積極,常以“II型”症狀為主。在自然條件下病毒粒子可以通過被損傷了絨毛的甲殼層上的氣孔進入蜜蜂體內:很多蜜蜂相互擁擠、摩擦也可以使蜜蜂麻痺病毒通過體外傷口進入蜂體。蜜蜂麻痺病的發生與季節變化有一定關係。另外,由於自然或人為的因素造成蜜蜂過分擁擠、絨毛脫落都會促成麻痺病暴發。

防治方法:

換王是治療蜜蜂麻痺病的良好措施。異地引種,避免蜂群長期近親繁殖是預防蜜蜂麻痺病的有效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